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文] (齐)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  相似文献   

2.
(齐)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围绕“忧贫”与“贺贫”这个矛盾展开叙事说理,怎样论证“贫,可贺;忧贫,可吊”这个中心观点的.二、阅读提示:《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详于记言,略于记事。《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是一篇通过记言说理的文章,叙述了晋大夫叔向给韩宣子贺贫的始末,生动地记录了叔向的说辞。思想深刻,论证严密,很有说服力。阅读本文,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着重掌握说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是这篇以记言为主的议论文的论点。春秋时代晋国政治家叔向,对当时执掌朝政的韩宣子所提出的这一劝诫,无疑是为了保全卿大夫的身家性命。但是,这种要重视良好品德的培养,而不可追求财富和权势,否则遗患无穷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5.
一、文章的体裁《叔向贺贫》究竟算什么体裁?教学参考资料多避而不谈,我们倒是从课本的“思考和练习一”中找到了答案:“课文围绕‘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进行论述,逐步展开,层层深入,引出论点。”很明显,课本的编者是把《叔向贺贫》当作议论文看待的,只是没有明说而已。诚然,“叔向贺贫”包含了一个说理过程,它集中体现在第三段叔向的对话中。但它毕竟只是文章的一个部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依据它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国语》是以记载周代和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要内容的一部书。它常用对话来刻划人物性格并通过对话来论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权向贺贫》正具有这一特点。《国语》中叔向这个人物写得较多,如叔向谏杀竖襄、叔向论系援、叔向贺贫  相似文献   

7.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967年——公元前453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史事。  相似文献   

8.
一、……使越于诸侯课文注释:越,超过。乍看,似乎也说得通,但是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不难发现,这样解释是欠斟酌的。武栾子家贫,“无一卒之田,其官不备其宗器”,但是,他在国内却能“宣其德行,顺其宪则”结果,这种好名声远扬出去,使得“诸侯亲之,戒狄怀之”,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故“越”当训为“远扬”。《尔雅》:“越.扬也。”《辞海》;“越,远扬,宣扬。《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  相似文献   

9.
《叔向贺贫》采用对话的形式,围绕“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展开论述,阐明了应“忧德之不建”,不应“患货之不足”的论点。文章巧用对比,论据雄辩有力,论证生动透辟,论点无懈可击,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逻辑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景公好弋②,使烛雏主鸟而亡之。③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④:“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君主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普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注释】 ①本文选自刘向《说苑·正谏》,题目是编者加的。②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公元前547年-490年在位。③烛雏:人名,在《晏子春秋》中写作“烛邹”。④晏子:即晏婴,字仲平,春秋时政治家。在齐灵…  相似文献   

11.
12.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 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第…  相似文献   

13.
<正>【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1课时)【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在初中及高一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如部分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句式、古今异义等。但由于学生对文体方面的知识涉及不多,学生对"书"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了解较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后学习提示,联系初中所学《与朱元思书》和课外引申的《与妻书》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谏逐客书》历来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这篇文章能够使盛怒之下的秦王收回成命,并且采纳处于是非漩涡中人李斯的建议,足见文章说理的技巧和精彩。李斯之所以能说服秦王,理足固然重要,以情动人也是文章打动盛怒之下的秦王的重要原因,可谓情理兼备,相得益彰。此外,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人才观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强烈的实践价值,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襄邑道中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宋代县名,即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东南。诗人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晚春经襄邑入京,本诗即此时所作。  相似文献   

16.
晋候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相似文献   

17.
<正>【导读】魏征,你曾对太宗说: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太宗评价你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相似文献   

18.
李斯的《谏逐客书》成功地运用心理调节机制,仔细地揣摩读(秦王)的接受心理,并竭力强化接受效果,实现了他的写作意图,也充分展示了作的写作对象意识。  相似文献   

19.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征拜为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后进左光禄大夫,封为郑国公。魏征深谋远虑,富有胆略,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薄赋敛,轻租税”、“任贤受谏”等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他的治国良言有助于“贞观之治”,所以深得太宗的褒美。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相似文献   

20.
《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选自《国语·周语上》,它经常被一些古代散文的读本和语文教材所选用。今人对这篇文章的解释,一般都是根据三国时韦昭的旧注。韦注本来就有其失当的地方,而今人对韦注的发挥补充尤有欠妥之处。本文拟对其中有关“瞽献曲”、“师箴”、“朦诵”、“流王于彘”的四则注释提出一点浅见,供读者参考。一、瞽献曲韦昭注:“五日曰瞽。瞽,乐师。曲,乐曲也。”这则注释虽然不误,但没有解释天子听政而让乐师进献乐曲的目的是什么,乐师所献的乐曲的来源和内容又是什么,所以后人便加以补充。有的认为:“此言乐官进献(反映民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