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恋乡思归,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情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儒家教化又强化了人们眷恋亲故、依恋故土的情感指向。以儒道两家学说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哲学,又为文人们的恋乡情结提供了一种哲学模式。这些最终构筑了中国文人的恋乡情感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乡恋的历史     
人一旦离开故乡,就会有一种眷念故土、怀乡思亲的乡土之梦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无论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桑梓之情褪色,相反,离得愈远愈久,愈令人魂牵梦萦,挥之不去,这就是中国人强烈的乡恋情结。在中国文学史上,怀乡思亲的佳作可谓多矣,仅以诗歌而言,诸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些脍炙人口的清词妙句多得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构筑成怀乡诗题材的洋洋大观。然而这种乡恋情结始自何时?其历史渊源在哪里?一般认为,先秦时代的诸子…  相似文献   

3.
乡情犹如呼唤生命力量、寻索生命图腾的神圣之举。怀乡是最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故土和乡情维系着作家的血脉,乡恋情结是文学创作的内驱力。不同作家有不同的审美感知模式、审美心理结构,乡情的表现形态不尽相同,大致有“理想的感情”和“批判的感情”这两种情感样式、创作范式,它们构成了同一金币的正反两面。  相似文献   

4.
莫言作品中持久弥厚的乡恋情结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寻找故乡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5.
恋书情结     
儿子爱母亲是“恋母情结” ,女儿爱父亲是“恋父情结”。那么 ,读书人爱书 ,就是“恋书情结”了。“结” ,成为心理学名词 ,最先出于印度的佛教。佛学把难以摆脱的烦恼 ,系缚于心的欲念称为“结”。后来 ,人们引申其义 ,把挥之不去的执着的情愫都称为“结”或是“情结”。试想 ,如果儿子不爱自己的母亲 ,女儿不爱自己的父亲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人间 ,还像个人间吗 ?同理 ,如果人们都只知道恋食、恋玩、恋财、恋性 ,而不知道恋书 ,那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 ,也会不像个世界 ,或者说 ,只能是一个充满愚昧和荒蛮的世界 !恋书 ,是一种很高尚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乡恋的历史     
人一旦离开故乡,就会有一种眷念故土、怀乡思亲的乡土之梦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无论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桑梓之情褪色,相反,离得愈远愈久,愈令人魂牵梦萦,挥之不去,这就是中国人强烈的乡恋情结。在中国学史上,怀乡思亲的佳作可谓多矣,仅以诗歌而言,诸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似文献   

7.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故土亲人往事的回忆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抗战时随母亲颠沛流离寄寓四川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乡恋情结在他的作品中持久弥厚的原因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作家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的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故乡的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9.
恋古情绪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征。恋古情结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是基于祖先崇拜情结,是基于经验型的思维方式,是基于质相诚信的道德价值观,是基于“天人合一”的系统观念。恋古情结虽以尚古、崇古为表征,但它并不等于复古倒退,其本质是一种批判现实精神,是一种求变向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欧阳詹具有浓厚的乡情与亲情,这在他的诗歌和文章中有明显而特出的表现。这种情怀就是在现今的福建人中也多如此。后者与前者之间或许有着某种历史的延续关系。欧阳詹及其乡人由于恋乡恋亲,从不愿离乡北宦,到离乡辞亲追求功名,北宦终身,这一观念习俗的变化,乃与李椅、常衮在闽中的兴办教育,推行儒家思想大有关系。欧阳詹的恋乡恋亲情感与其功名的追求、报国尽忠的志向之间是有矛盾的。不过,他将情服从于志,在内心深处尽可能地进行调适统一。这在当时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与结果。他与太原妓的恋情之事是可信的。与其“仁于妻子”在当时也并无矛盾。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小说有着浓浓的乡恋情结.这种浓浓的乡恋情结,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说的乡恋情结缘于迟子建对乡土及乡人的热爱,因此,她的小说一以贯之地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  相似文献   

12.
《边城》是30年代乡土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一部中篇,也是沈从文湘西系列文学的扛鼎之作。这里所言及的“乡土文学”,指的是反复出现、不断演化的“恋乡情结”。这种恋乡情绪是人类京绕内心深处怀恋故土情感的因子,是怀念乡土的赤子之情在文学中回旋显现,渗透着深刻的内容,构成民族群众历史潜意识的积淀。研究者认为,乡土模式的研究是中国文学从古到今在历史深化中不断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型。这一原型同样活在现代文学创作发展中。鲁迅曾指出:“凡是用笔写出来他的胸臆的人们,不论他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其实往往都是乡土小说艺术。”沈从…  相似文献   

13.
雁,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而成为我国古代诗文中重要的意象,人们赋予它多种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具有浓郁丰富的文化底蕴。一表达怀乡恋旧之情雁所表达的怀乡恋旧情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也是其他任何鸟所无法比肩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雁的影子。《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鸿嗷嗷。”表现周使臣四处招集流亡的国民回归故土,“哀鸿”自此就成了历代漂泊流民的代名词。同时,由于雁是候鸟,年年知返,且有较强的飞翔、超越空间的能力,而人却不能,于是  相似文献   

14.
恋物(英:Sexual fetishism),即以某些特定的无生命物体或人体部位作为恋爱对象。名哲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更是将男性恋物归因于童年时期由焦虑造成的创伤。在现代来说,“恋物”突出表现为两方面:性兴奋和条件作用的关系。后的存在则比前要普遍得多,“恋物”本身只是一种对于物质的依赖和痴迷,从—个侧面暴露出现代人的脆弱和恐慌。“恋物”更多的是一种情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中国人有许多“情结”,诸如“奥运情结”、“国足世界杯情结”、“奥斯卡、格莱美情结”等等,这非但是一种荣誉意识,还是一种国人对自己祖国的殷切期望——期望着中国人以文明、进步的形象登上世界的各个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 然而,面对体育、音乐领域一个接着一个“零”的突破,曾经走在世界文学前沿的中国文学家迷  相似文献   

16.
蒋纬国先生今年3月出版了《胜刊·旧痛·新忧》一书,对台独问题及台湾前途做了深入的研究。 蒋纬国指出,台独运动的根源在于日本,日据时代日本人已经“安了暗桩”,培养一批恋日者。当前的台独运动,已渐离开始时标榜的“乡土化”,正在发挥“恋日情结。”“台独”鼓吹者拟采用八瓣菊花为“台湾共和国”国旗,这是从日本皇家标志的十六瓣菊花演化而来,足见其恋日情结之严重。  相似文献   

17.
“敬鬼神而远之”、“狐死必首丘”是两个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用语。“敬鬼神而远之”蕴含了中国人常怀二心的鬼神观念,不即不离的宗教信仰以及清醒现实、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狐死必首丘”所表达的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绵绵不绝的恋乡情结。这种恋乡情结是中国农耕文化和宗法观念天然契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就中唐诗人戎昱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生平经历考辨,其诗承杜甫有"沉郁之风"。严羽《沧浪诗话》说:"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其诗歌中的乡恋与愁怨情结,是"绝似晚唐"的部分体现,这是戎昱诗歌研究被遮蔽的部分。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从自然环境影响性格、文化观念影响创作及集体无意识等角度对这一现象深入探析,认为戎昱诗歌中的乡恋愁怨情结,是荆楚地域文化及个人遭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舍伍德·安德森的《母亲》一文描述了伊丽莎白·威拉德对儿子乔治·威拉德畸形的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引申的“恋子情结”的体现。该文拟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它在作品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情结对当今21世纪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研究该情结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应一味溺爱青少年,而是要给他们的独立个性的形成提供成长的空间。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20.
老北京人见面的时候最常用的语言是:“您吃了吗?”回答是吃了,或者没吃。紧接着便是关心而友好地反问:“您哪?”这句话并不一定非要用在开饭的前后。因为它的本意是问候和打招呼,一天基本通用,并没有人觉得不伦不类。可能吃饱肚子太重要了,吃饱了,就好了……“您吃了吗?”我用它问候别人大约30年。虽然这已成为过去——现在基本上被“您好”这种更为准确的全天候用语所代替,虽然我们下一代的下一代如果再听说他们前辈的那种对话,说不定会以为那是一种接头暗号,但,回忆童年,“吃”仍然是无法忘记的一笔……我家的院子里有很多树,其中有两棵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