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成功地發射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造衛星是一件大事情。它在科学上可以提供許多宝貴的資料,帮助各門科学的發展。这一期,我們特先發表了这篇文章,談談人造衛星与地球物理学的关系。这篇文章是本刊編輯部根据朱崗昆同志的講稿改写的。  相似文献   

2.
1957年10月4日,苏联發射第一个人造地球衛星成功,一个月之后,在11月3日,苏联又将更大的載有試驗动物的第二个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地發射到地球的上空。这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造衛星的發射,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科学技术發展的新紀元,也是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紀元。人类将不再只是地球上的生物,而且将是宇宙的生物;人类将不再只是地球的主宰,而且将是宇宙的主宰。这是苏联的伟大胜利,也是全体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体进步人类的共同胜利! 人造衛星是現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結晶。关于它的一切已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兴趣。这里,我們来談一談人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两颗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以后,报紙上經常出現这样的消息:“五日晨5点半鐘衛星飞过了西安上空……”、“六日晨5点鐘飞过北京……”。看来很奇怪,这样变来变去有沒有規律可寻呢?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向读者揭开关于人造衛星出现时间忽早忽晚、路綫忽东忽西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人造卫星     
目前,全世界都在急切地期待着一項極为重要的科学計划的实現:在1957年7月到1958年12月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間,苏联和美国都要發射一些环繞地球运行的人造衛星。 長久以来,科学家們对于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和包圍着它的大气層里的各种自然現象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由于火箭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内获得了巨大的發展,这种探索就得到了一个更可靠的观测工具。利用垂直上升的火箭中所裝置的测量和記录仪器,已經搜集了不少的資料。气球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大約是35公里,而最近有一些火箭已經达到250公里的高空(最大速度是每小时6,900公里),利用双级火箭还可以达到400公里的高空(最大  相似文献   

5.
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31日举行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国际科学合作活动。到現在为止,已經有六十多个国家参加。观測的項目有气象学、地磁学、游离層、地震学、海洋学、冰川学和气候学、太陽活动、極光和气輝、宇宙綫、經緯度测定、重力測定、火箭和人造衛星、兩極地区的勘探、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質等14項目。为了配合国际地球物理年,进行宣傳,普及地球物理方面的知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編印了彩色的  相似文献   

6.
地球的构造     
地球的構造可以由三方面來講:大气、地面和地球的內部。大气的存在,不但給了我們生命所必需的空气,而且給一切的气候变化一个活动的場所。除此之外,若不是因为有大气存在,在夜間地面上的溫度將低得不得了,因为由太陽送來的热量將有一大部分不能保留,大气实际上起了一种“暖房”的作用。我們所看見的蔚藍色的天空,也是因为有空气存在的結果,否則天上將几乎只是一片漆黑。大气大体上有三層(圖1)。最接近地面的一層大約有十几公里的厚度。其中的空气所作的上下运动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人类就梦想着要改变气候,消除我們这行星上的严寒酷热。科学工作者提出无数的計划,一个比一个敢于大胆設想。最近的和最有魄力的計划是一位苏联工程师其仁可夫提出的。其仁可夫的念头是想用一种特殊的鏡子环繞地球,截获一些額外的太阳輻射,并射到地球上来,以融化复盖着地球表面广大地区的冰。在苏联就有100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1957年,年輕的西德物理学家穆斯保尔发現了一个核物理学中嶄新的效应,由于它对理論物理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穆斯保尔获得了1961年的諾貝尔奖金。这一效应就被称为穆斯保尔效应。原子核的“共鳴”什么是穆斯保尔效应呢?从本质上讲,它是原子核对軟伽瑪射綫的无反冲的共振吸收和輻射。我們知道,伽瑪射綫是一种不可見光,軟伽瑪射綫是其中能量較低的一种。物理学家发現,許多元素的原子核都可能吸收和輻射軟伽瑪射綫。原来,每种元素的原子核都具有一些高低不同的能量,好像阶梯一样。这就是所謂能級。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处在低能級上。吸收外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發射出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世界上亿万人民都在以無比兴奋的心情欢呼苏联这一巨大的科学技术成就。这件大事証明了,苏联不仅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这个新事物,人們是自然很关心的。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和观察人造衛星,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史超礼著的“火箭和人造衛星”(0.10元)、戴文賽著的  相似文献   

10.
这个听起來令人奇怪的題目,就像幻想小說的書名字,最近几年來在苏联和外國的报刊上越來越常見了。然而,这並不是幻想,也不是好高騖远的期望,而是在最近的將來里的真实事情。火箭制造、無綫电遙远控制、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使我們有一切根据肯定說,宇宙飛行已經臨近了。据报紙报導,美國打算在1957—1958年間給地球放出几个人造衛星到350—500千米的高度上,以供科学观察之用。这暫且还是些不大的球,大小和籃球相当,重量在50千克左右。 許多國家现在都在研究創建这种衛星。苏联  相似文献   

11.
民主德国亨利希·赫茲研究所在波罗的海呂根島上建立了一个观测站,它的任务是观測地球大气电离層的情况。他們用一架特殊的短波發报机發出無线电信号,再把从电离層反射回来的“回波”接收下来,来断定电离層的情况。用这种装置可以在25秒鐘內測量并自动記录短波范围內各种波长的反射。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中,每一刻鐘,甚至每5分鐘,就要进行这样的一次观測。在这方面,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由于太陽的爆發所造成的电离層的扰动,这种扰动能够严重阻碍整个地球上的無綫电通信,甚至使它完全陷于停頓。亨利希·赫茲研究所的这种观测,有助于及时预报这种电离層扰动,而可以防止它的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光谱     
把要研究的实物作为电弧的电極,或將它放在其它金屬的电極上,通过电流引起弧光,就發射出这种实物的特有譜线来。使这組光綫通过一条很窄的縫隙(通常叫做“狹缝”),再經过由透鏡、稜鏡和物鏡所組成的光学系统(叫“分光鏡”)后,就被分解为光譜,呈像在物鏡焦点处,这就是普通得到發射光譜的方法。如果我們把一粒食鹽放在电極上来激發,或放在火焰上燃燒,都可以在所得到的光譜中看到兩条極显明的黄线,这是纳的最强綫5,890埃及5,896埃。要研究气体就需要把它裝在放电管中通电激發,这样也可以發射出这  相似文献   

13.
把夜光表的表面靠近灯,讓它照一会兒,拿开在黑暗中观察,我們看到表的指針亮了許多,不过它逐漸在那里減弱,一直到恢复原狀。仔細地看,还可以發現指針的發光不是穩定的,而是一閃一閃的。特别是我們在黑暗中躭了較長的时間,我們的眼睛灵敏起來之后,这种閃爍会顯得格外分明。夜光表的表面上某些地方和指針上塗有一層黄綠色的东西,它是由一种發光材料和一点点放射性物質組成的,这叫做永久發光材料。 發光材料是这样一种物質,它被可見光、紫外綫、X射綫、γ射綫以及电子、α粒子和其它高能  相似文献   

14.
谈谈流星     
我们在夜晚有時候会看到一条拖着長尾巴、白色或其他颜色的亮光,在空中飛过去;或者在远处的地面降下了一个圆球状的闪光,一会兒便無影無踪地消失了。这些奇怪的天象,都叫做“流星”,我國古代叫做“奔星”或者“贼星”。流星是由於宇宙間的小天体或宇宙塵从星际空間闖進地球大气層而出现的。流星自己是不發光的,通常出现在离地面约120公里的高处,在那裏和大气摩擦,産生高熱,才開始發光。到了  相似文献   

15.
导弹     
导弹就是自动控制的飞弹。它能够按照控制者的意志來飞行,飞向预定的目标。人們在导弹上装载不同的东西,就可以使它担负起不同的任务。例如在上面裝载炸藥和引信,它就变成了軍用导弹。而装载了科学测量仪器,就可以用來研究高空大气;或者用作人造衛星,来探測宇宙的奧秘;它就成爲一种为人类和平發展服务的工具了。在这兒我們要談的主要是用作武器的导弹。  相似文献   

16.
孝文 《今日科苑》2009,(19):16-16
据国外媒体报道,50年前的9月,苏联通过月球2号在太空竞赛中取得巨大成功。这艘飞船跟“伴侣”卫星差不多大,于1959年9月12日发射升空,两天后到达月球表面,与月球相撞,成为第一个抵达地球以外的天体的人造物体。  相似文献   

17.
正在修建的包(头)蘭(州)鉄路,在南段的甘肃省中卫县以西地区,需要穿过一座大沙山——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緣。前前后后,綫路共有六个地段通过沙漠,总長28公里,其中以孟家灣到迎水桥一段,起伏最大,長16公里,筑路工人們正在这里赶做沙漠路基。解放以来,我們修建鉄路,越高山,渡江河,走碱灘,过草地,什么样的困难都經历过,但是在大沙漠地区里修筑鉄路,还是第一次。因为沙漠中沙層松散,沙子随風流动,地形变化無穷,在这里修筑鉄路,如果做得不好,路基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快速的自转与富含镍铁熔岩的地核共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在太阳风的吹拂下,磁气圈的形状被扭曲成水滴状。它与大气一同担当了阻止来自太阳和其他天体有害射线的任务。地球的大气层还使我们免受流星雨的袭击,太多的陨石在它们到达地面前  相似文献   

19.
一条令人恐怖的消息3月11日这一天,天正在塌下来,或似乎就要塌下来。这一天,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马斯登宣布:公元2028年一颗直径约为1.609公里的小行星可能在距离地球48270公里的范围穿过。马斯登还说,这一天甚至还有一种很小的可能性,那就是,目前叫做1997XF11的这颗小行星或许与地球相撞。这颗天体如果溅落在大洋上,将欣起几百英尺高的潮汐波;如果落在地面上,将会凿出一个直径至少为32公里的圆坑并抛出一层有可能遮天蔽日和破坏全球天气的粉尘与碎片。令人高兴的是,这场灾难已经过去:在马斯登发布上述消息后不到30小时,有新消息披露,这颗小行星将在距离地球约为960000公里的范围错开,这一距离相当于地月距离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地     
穿过地球的超深钻井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要求直接穿过地壳到达地球深处。大约50年以前,美国地震学家A.莫霍洛维奇研究了地震波的傅播,发现在地表以下某个深度上,有一个分界面;在这个分界面上地震波发生强烈的折射和反射。这个分界面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被它所分割开的上、下部分岩石性质有显著的不同。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把莫霍洛维奇分界面以上的地球上层,称为地壳;从分界面往下至深度为2900公里处,称为地球的中间层;从深度为2900公里处往下,直至地心,称为地核(地球的半径为6370公里)。地壳的厚度一般是30-80公里,在海洋底下要比大陆底下薄得多。在地壳深处乃至它下面的中间层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