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波 《双语学习》2007,(9M):214-214
王世懋“逗”变的诗学观点是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诗歌的发展,而这种变化发展又不是陡然完成的,它需要“逗”的渐变过程。秉持这种观点王世懋看到了高倡复古、格调的七子派的不足,并在对其进行批评的过程中体现了“逗”变诗学观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世懋是明代中期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家,目前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理论、诗论思想及其评点本《世说新语》等方面。但他的诗文集仍未被整理,其年谱、交游考、著述考等文献学方面的工作,其时代、家世、地域与其诗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王世懋对胡应麟诗学思想的影响及其与前后七子、与公安派之间的关系,《艺圃撷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真正价值,王世懋文学思想的界定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叶燮诗学表现出理论的自觉:一是理性特质,二是主张立足于"变"而正、变统一,并在宇宙观层面论证"诗变"和"天地运行"规律的同构关系。叶燮按照宏观与微观、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立体审视方法,论证"诗变"发现与诗论家的素质、"诗变"认识与诗学方法的关系。使"诗变论"从对文学活动现象变化的认识到对诗变因素、原因和诗变原理的探索、总结,最终达到对"诗变"的规律性论证。  相似文献   

4.
方东树"诗文一理"说是其诗学观念之核心,是其对诗歌史上"以文为诗"之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其建立"以文论诗"之批评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原因。这一观念综合了道学家重道、古文家重文之批评特点,表现出重视创作主体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结合。方东树在思想倾向上强调变而不失其正,旨在确立一种既合乎风骚精神又有自家面目的诗学品格。他对诗歌体用的认识,正是这一诗学观念的深刻体现。因熔铸了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诸多观点,"诗文一理"说亦可视为桐城派诗学观念之核心,体现了桐城派的诗学理论基础和价值倾向,是把握桐城派诗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5.
齐己为晚唐著名诗僧,其诗清润平淡。齐己集中有不少论诗诗,是我们了解他诗学观点的依据,齐己诗学思想内容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其一是从儒学诗教观点出发,主张诗学白居易,崇尚风雅,关乎民生;其二是从"诗"、"禅"互济观点出发,认为"诗"、"禅"相通,二者表现为"悟入"与"吟出"的过程关系,二者都须通过"扣寂"、"凿空"等手法才能达到"极趣"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皎然继承了儒家中和之美的文艺美学思想,发展了儒家传统诗论中的"通变"概念,借用佛家的"中道"观提出"诗家中道"诗学观点,妥善处理审美过程中诸多相互对立的矛盾范畴,从新的角度拓展了诗歌审美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今人多以为张问陶的诗学思想与袁枚相同,且前后始终一致。其实张氏的诗学思想前中后三期变化颇大,前期论诗主张"诗发乎情,情触于遇",特别推崇杜甫以及李白,崇尚清狂大气与风骨,所谓"狂到杜陵甘作客"",清狂才称谪仙人"",大声有骨是奇才",核心当是"大声有骨",但也提到"真"与空灵,为中期诗学的发展嬗变奠定了基础。这种诗学观当是张氏少年壮志与巴蜀先贤影响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天堂所有的威士忌》是查尔斯·伯恩斯坦于2010年出版的诗集,收录了诗人不同时期创作的76首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诗集中个别作品的深入解读,结合诗人的诗学观点,认为该诗集呈现了一个集"实用的诗学"和"多样的形式"为一体的诗学语境,而读者的积极建构使之成为诗学的天堂。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教育秉持了一种客观主义的发展观。根据这种观念,职业教育的发展被认为是职业教育自发的演变过程。这种观点是在旧唯物主义影响下形成的,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在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作用下,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运动变化过程。据此,文章提出了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概念,并就促进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汉儒提出的"风雅正变"是正变思想诗学转向的关键点,也是诗学中正变观念的源头.历代诗论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这一源头,但是,清初诗论家叶燮超越了这种延续.他不拘泥于传统,回到原典,重新审视汉儒学说,无论在思考范围,还是在思考方式上都突破了前人的桎梏,对"风雅正变"作出了原创性的阐释.文章在梳理历代诗论家对汉儒学说不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叶燮如何创造性地阐释汉儒思想,并进一步探究他的诗学立场以及对清初时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正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很多年轻父母拍照"晒娃"。看的多了,难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有些父母把孩子"宠物化"了。事实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确有这种"宠物化"倾向。开心时会和孩子玩一玩、逗一逗、温言细语,心情不好时就态度粗暴、拿孩子撒气。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絮叨无效或"婆婆妈妈"令孩子逆反之后,一些"懒得废话"的家长就会诉诸暴力。这种将孩子"宠物化"的亲情模式,不是一种健康状态。虽有爱,却是溺爱;虽有教育,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学界关于<文心雕龙·辨骚>篇有"非文学与纯文学"之辨、"正与奇"之辨、"常与变"之辨、"事义与抒情"之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辨等观点.根据<文心雕龙·辨骚>篇若干诗学命题的正反离合关系及其诗学观念,其中还暗含着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两种诗学范式之辨.前者导源于汉代以<毛诗><郑笺>的"比兴美刺"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是对<楚辞>中大量存在的神话寓言、历史寓言、咏物寓言和艳情寓言的诗学总结,其特征是感性形象与抽象寓意的分离;后者根植于汉末魏晋以降直至刘勰当世蔚为大观的以"缘情感物"说为核心的诗学话语系统,反映的是<楚辞>中已经出现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景物形象与情感意义的统一.这两种诗学范式贯穿于整个<文心雕龙>,而<辨骚>篇是<文心雕龙>中这两种诗学范式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13.
比兴在先秦两汉经历了从《诗》之用到《诗》之法表现手法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是双线并行,主线突出的。这种变化带来了诗学思想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金代诗人元好问,以其杰出的文学创作和独到的诗学观点,在金元之际的文坛上赢得"一代宗匠"和"北国诗人之翘楚"的美名。其诗学代表作《论诗三十首》集中而系统地表达了他倡导回归风雅,推崇雄健诗风,追求天然自成的诗学观点。是继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后,又一部以诗论诗的文学批评著作。此外,《论诗三十首》独特的艺术内蕴也是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兴的、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文学研究范式,认知诗学的研究目前大多带有实证主义的特点,缺少审美阐释的关注。通过对诗性隐喻的认知解读和语境的认知构建的探讨,可以看出:"体验"是认知诗学独特的阐释机制,在坚持意义是读者在阅读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也坚持文本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这种对语言形式和读者认知过程的倚重,使认知诗学具有"形式主义美学"和"过程美学"的特点。在对不确定性的解读中,认知诗学消解了深度美学所追求的终极意义,达到一种平面美学的效果,显示出一种解构主义的理论气质,与苏珊.桑塔格的"反阐释"的艺术观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翁方纲作为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诗人,其诗学思想由唐入宋,并进而发展成"肌理说"。本文通过探究翁方纲早年的文化活动,来了解这种诗学思想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珂 《文教资料》2007,(34):98-100
纵观余光中诗学的发展,他的诗学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而他成熟的新古典主义诗学是以传统和现代的互动关系为核心,把"现代诗"从一个单纯的为学概念发展成一个内涵丰富的诗学范畴。本文着重从余光中的个人遭遇、所处环境以其诗观的文学艺术渊源是构成"新"与"古典"的双边关系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言意之辨"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观念和本体理论,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杨万里进一步明晰地加以发展与丰富,将言与意的辩证关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种言意观契合了中国诗学特质。通过对于"味外之味"的阐释,诚斋诗学融会了儒家诗教与审美超越两个维度,并通过主体精神的渗入实现二者的圆活通达。  相似文献   

19.
孔子开启了"以义言诗"的时代。自孔子起,诗的性质、传承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诗学的发展。孔子实现了《诗》到《诗经》的转变,早期文献中的"子曰诗云"便揭示了孔子诗学文化转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