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波 《初中生辅导》2006,(20):33-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三方面谈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是培养学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是要求教师要创新性地教,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学,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教与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传统的美术教学总让学生感到没有多少激情,为此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敢于创新,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从教材创新,教法创新,场地器材创新,评价方法创新,教师自身意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可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体育与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旨在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江泽民主席曾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才靠教育。”与此相适应,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方案,并且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验。这一改革旨在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1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说起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而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因此,我们首先应引导学生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告诉学生只要不墨守陈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做“抢座位”游戏,这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大纲中明确指出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启迪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兴趣 ,确立自己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根据所授内容设疑、提问和求新 ,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地形、地物、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中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欲望 ,让学生的想与…  相似文献   

8.
崔茂梅 《考试周刊》2013,(89):145-145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人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学校的教育从德、智、体、美这几个方面着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创新动机不是来源于外在的压力,而是来源于自身。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精神。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认识倾向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动力的激发。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可以说不创新则停顿.不创新则衰退.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新课程体育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有创新意识,要抓住小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的显现特点,保护和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心维,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爿能力。本文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肖燕 《快乐阅读》2011,(11):108-10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需要的重要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我认为要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他的核心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的主阵地.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个性,实现创造性学习的重任.因此,让学生以创新为乐,以创新为荣,发挥创造潜能,释放创造的激情,是语文教学迈进创新境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粗浅的见解和尝试。 一、鼓励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教给学生怎样解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从创新意识的角度人手,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考的能力,去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成为某方面的创新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语文教学正是为教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成为某方面的创新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语文教学正是为教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视野。支配和操纵创造能力的是心理结构深层的创造动力机制———创造意识和创新意志。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中激发创造思维的动力机制,可以推动学习者产生创造冲动和探索激情,进而转化为高强度的创造思维活动。因而,启动学生创造的动力机制,这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一、培养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根据客观的需要而产生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要求的意识。创造意识强的人处处想到创新,能把创造欲望化为内在的习惯和自觉的行为。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如果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