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苏恋芬 《教师》2019,(1):106-106
暑期阅读了包祥先生《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一书,全书贯穿着“自然生长”的教育思想,包祥先生做教育多年,执着于读懂生命的生长。回忆童年,细细深思,趋向自然的教育,是一种关注生命的教育,更是一种遵循生命“自然律”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全方位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而且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班主任工作中,适当地运用教育手段“把爱”“与罚”自然融入教育过程中,对于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尤为重要。一、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目的,首先通过学生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在历史上存在着交叉式的契合关系。亚里士多德最早认识到效法自然的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在教育思想的源头上奠定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和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的自由教育精神。卢梭培养“自然人”的教育就是培养“自由人”的教育,其自然教育理论与“自由教育”的契合凸显了社会批判性和世俗性。反映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进步教育原则—“—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堪称自然与自由教育相契合的现代命题,凸显了处理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合理性,具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形态。自然与自由教育相契合的哲理,在西方是“自然即自由”的哲学命题,在中国则是“天人合一”思想。总结社会发展和人类教育史的正反经验,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应是,积极倡导“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反对实质是强制教育、“实用教育”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4.
提起“绿色”,大家自然会联想到“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消费”、“绿色奥运”等名词。的确,“绿色”一词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色,它更多地被赋予了人的价值需求和精神理念的内涵。诸多事物都能以“绿色”冠名,为何语文不能呢?果不其然,其中清华附中名师赵谦祥先生在《用“绿色语文”救治“文字恐惧症”》一文中明确主张实行“绿色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冀华 《师道》2008,(2):14-14
同学聚会,话题自然转到孩子身上。谈起当今的教育,自然涉及到教师。一位在中学任职的同学感慨道:在我身边的圈子里,能够真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或者能“捧出半颗心”来教育学生的教师,的确不太多了。  相似文献   

6.
教育起源于生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的终点也是生活。那么,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育,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也应该做到“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这样,作为教育中心的教学过程,应该也必须是生活。作教学就应该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广阔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今日教育》2014,(5):62-62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沙龙上,学者资中筠先生以“当时只道是寻常”式的诉说,为听众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很多东西在当前发生了变化,比如那时候的教育界没那么势利.现在的教育很不自然、,或许追忆过往,能为当下的一些教育问题找到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教育价值观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为主流,这种认识存在着缺失。从关注生命、关注自然的角度出发,需对教育的价值作重新的审视。“生态价值观”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生态价值观”是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超越与提升,教育活动以此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50年前就针对当时旧教育因袭旧法、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提出了用“活教育”来改革“死教育”的主张。为了实施“活教育”,陈老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的教学原则。现在幼儿园一般都设置了自然角,不少家庭也为孩子开辟了自然角,饲养了金鱼和蝌蚪,种植一些豆角和葱蒜等。别小看这些饲养、种植活动,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10.
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将真情展示于字里行间,抒个人独特之情怀,展个人特有之风采,阐个人独到之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主要从引发写作热情、积累情感体验、提高艺术品位、夯实语言基础四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作文。一、引发写作热情,表达真情实感。鲁迅先生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巴金在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谈自己创作的体会时也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感情。”可是学生的作文有多少是自发的写作的呢?又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呢?他们缺乏写作的热情,又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写作时自然就掩…  相似文献   

11.
农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原则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要确立学生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的正确教育目标,坚持“四个统一”的教育原则,明确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多年来践行“本然教育”的办学主张,“道法自然,做完整的教育;宁静致远,静心做真教育”,利用山区有利条件,坚持做自然教育,致力于以完整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一、记忆中的自然教育笔者小时候在小山村里的复式班上学,那时能接触到的书报少,学习的文化知识也有限,但村小唯一的先生张宗学老师给了我们“横撇竖捺写汉字,堂堂正正做真人”的启蒙教育,给了我们大声朗读、勤奋简朴的习惯培养,还给了乡村山野间的童趣和丰富的来自大自然的滋养教育。那时的功课非常宽松,每半天两节课、中间休息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言人,罗杰斯先生不仅因其“患者中心疗法”开创了心理治疗的新局面,而且他又将这一理念成功地引入教育领域,首倡“个人中心教学思想”,引发了当今教育的重大变革.面对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回顾、整理罗杰斯先生的基本教育主张,挖掘、探求其教育主张背后的思想渊源、哲学理念,其意义应当是不言自明的.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倡导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我们认为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观念的再认识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1.“获取幸福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然赋予的,而是一种有待学习和教化的“主体性能力”。 2.教育在个人“获取幸福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教育就是为个人一生幸福而设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不断提升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哪一天能建立个人的学术网站,曾是同济大学毕家驹教授的一个梦。现在,在同济大学领导的首肯下,在同济教育质量保证办公室的鼎力支持下,今年4月《同济大学毕家驹教授教育评估研究》网站终于建成开通,圆了先生的学术之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方面的第一家个人学术网站。毕教授高兴地说:“这是我十年耕耘的一个里程碑,是读者与我沟通交流的一个虚拟平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个人的修养、智慧整合多方因素来激发、引导学生善学、乐学,培养他们的“自动”意识,从而更好的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服务。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动”呢?陶行知先生又进一步指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此问题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立身于中国教育改革,极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生活教育运动的全过程,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中最为亮丽的部分。他也是世界创造教育的最早探索者之一。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我们更加认识到它对当前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1.体现了现代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性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是…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习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等教育思想和观点。从教二十年的我,感慨很多,怨恨也不少,更多的是困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当然是知识。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学习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明确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其次提出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意义;最后思考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