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铁刚 《山东教育》2004,(28):60-61
责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责任感、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教育。具体讲,开展责任教育既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对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人,也是  相似文献   

2.
责任心是指向一定对象、与一定的任务相联系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它是个体在行动中不忘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的总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  相似文献   

3.
韩郁香 《江苏教育》2014,(11):46-48
<正>什么是"责任"?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因为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责任都是智力和境界的象征,责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类理想与良知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把"责任"装在心中就是"责任心",一个人想跨进成  相似文献   

4.
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愿意做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不做不该做的,做错了敢于承认并愿意承担后果,这就是责任感。而现代学生绝大多数缺乏责任意识、责任感和责任心,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剖析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5.
蒋建华 《教书育人》2013,(26):48-49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短信。一位长者问一个青年:"你们这一代的责任是什么?"年轻人回复:"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不负责任。"虽然有些调侃味儿,但却显现出当代青年人缺乏责任意识的严峻现实,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当下,在我国教育内部,由于受到陈旧思想观念和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的影响,导致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教育过度",而道德品质养成、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的20年里,随着各类社会问题的增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西方心理学界开始关注责任心理问题的研究,并在责任分类、责任归因、责任推断、责任心理活动过程、责任心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责任的分类学研究主要倾向于采用二分法,即依照"事前-事后"、"积极-消极"或"个人-社会"等维度对之作出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往往标志着不同的研究兴趣或取向,作为心理活动过程与结构研究中的责任,通常被看作是个体对于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规定性.在西方心理学界,责任心理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责任归咎的情境要素以及责任主体对于责任的认知、推断、承担的条件等问题的研究;影响责任形成和责任体验的心理学基础,即责任产生的社会背景、责任适用的基本条件、责任判断的一般过程等.在关于责任心理结构的研究中,奥哈根和维纳的研究影响较大.维纳从责任归因和推断的层面探究事后责任的心理结构;奥哈根则分别从理论和经验层面探讨了责任体验的一般机制,主张责任是一个包含内部动机、目标、行动、自我效能、控制、负责任和评估等要素在内在的复杂的心理结构.在讨论西方心理学界关于责任过程与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责任心理研究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浅谈加强幼儿责任心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责任心教育从长远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且也符合当下全民道德教育的要求。但数据结果表明,幼儿责任心现状不容乐观。幼儿责任心教育必须通过“说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通过反复训练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家长一味的呵护和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并不懂得什么是责任、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对自己没有责任,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学习漫不经心,做事草率、马虎,生活随便、任性,甚至违纪犯规,厌学逃学;对家庭没有责任,一味索取,淡薄孝心;对他人没有责任,敷衍了事,淡漠诚信;对集体没有责任,强调个人自由,不讲基本规则;对社会没有责任,怨天尤人,不愿奉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针对当代学生责任感一度缺失的现实,我们以"公民道德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全员育人为目标,在开展"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活动中,将"我的责任"教育确立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与主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立足班级,联系家庭,延伸社会,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开展"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让师生在活动中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
对自己负责     
冯霞 《高中生》2011,(10):5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谈"责任"这个话题。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如果两个同学打架,老师找他们了解原因,很可能会听到辩解。甲说:"他先打了我。"乙则说:"是他骂了我!"总之,错误都是别人的,自己犯了错总能找到理由。同学们当中是否还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忘记带作业、学习用品而用电话遥控家长帮你送到学校?劳动不积极?与伙伴产  相似文献   

10.
我校承担了"利用班级责任岗,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的科研课题,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也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工作。我从对低年级学生责任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入手,依托班级责任岗,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从班级的组织管理、让学生对过失负责、与家长配合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的方法、措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程军 《文教资料》2010,(13):151-152
培养有责任心的学生,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即: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国;学校加强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责任意识;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需要富有责任心的人才共同担当。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广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余秋雨说: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其实,对于女性又何尝不是呢?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责任感的培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却常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责任意识教育是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编写的《责任》教材,充分反映了美国中小学责任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该教材以"什么是责任""承担责任有什么利弊""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如何作选择""谁应该承担责任"这四个问题作为四个教学单元的主题,不做深入的理论阐述,而是从具体的案例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责任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责任体现着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世界上没有不必承担责任的工作,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对于一个有抱负的员工来说,追求的目标越高,对自己的要求越严,他的能力就会发展得越快。要想把看不见的梦想变成看得见的事实,便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私事一  相似文献   

15.
主题点拨什么是责任?字典里说,责任就是一个人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梁启超先生说: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一个中学生说:责任二字并不陌生,只是很少去咀嚼和思考;当我把这两个字放在肩上.放在心间时,我开始感到它的分量——不是任性,不是浮华,而是踏实,是隐忍,是努力。威尔逊说: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责任、责任意识、责任教育的科学内涵,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内容构建以及对策等方面。本文立足前人研究成果,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各方面论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部分90后大学生有责任意识淡薄的根源,是因为人性的"自私"、"懒惰"的泛化与"社会人"、"理性人"、"文化人"的认知与训练不能达到外在预设的责任标准,从而被外在斥责为无责任或责任意识淡薄,对此,在追问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本质时,更应该追问外在预设的责任标准的历时性、继时性是否是合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王有鹏 《教书育人》2012,(25):40-41
要真正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但是,曾几何时,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教师的责任意识淡薄了,责任感弱化了,责任心丢失了。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找回教师丢失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9.
责任意识由社会人格发展而来,是在社会人格基础上的一种升华与提升。"责任—社会人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自律型人格、积极型人格、道德型人格。因此,准确把握"责任—社会人格"的内涵与特征,对于建构以责任为基础的"责任—社会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亦群 《现代教学》2013,(11):24-26
责任是立身之本和为事之基,责任体现了做人的境界。梁启超先生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市中国中学,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中国中学更是将责任教育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课堂教学和课程规划融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