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张泳华 《精武》2012,(2):66-67
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可分为物质、行为和意识三个层次,并具有全面教育性、复杂性和独立时空性等特征。文章强调要以发展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为先导,加强体育行为文化的研究,加大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力度,实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人文的校园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张霞 《中华武术》2020,(5):24-25
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意识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内容。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进行顶层设计,优化体育物质文化;要运用媒介,浸润体育意识文化。要开展活动,丰盈体育行为文化。通过体育物质文化;意识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多元实施;整体推进,让体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崇尚体育。  相似文献   

3.
校园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师生员工在校园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根据要素不同,校园体育文化可分成意识。行为和物质三类文化,文章讨论了它们的特点、相互关系,阐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熏陶、健身怡情两大功能,并提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选择新建本科院校长江师范学院为个案,讨论同类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困境,并从文化的意识、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各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为同类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在体育学科的具体体现,具有丰窗性、精神性和传承性等特征。立足学校实际,打造并丰厚校园体育文化可通过以下"四个抓手"。一、重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窗口。笔者所在教研组主要从3方面来提升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体育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外作用于积极参与的体育行为,内作用于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将身体与精神合二为一进行锤炼与打磨,外塑形象,内化心灵,首先实现自身的和谐,其次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实现集体的和谐,最后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在和谐校园的丰富养分中茁壮成长,促进其制度、精神、物质和行为文化的全面建设,形成具有和谐校园特征、带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研究。阐述教育、体育现代化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当今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传统校园体育文化不断扬弃的过程。从校园体育的意识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方面,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进行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定性方法,对我省部分高校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探索大学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研究以校园体育文化三个主维度为设计思路,通过随机抽取在杭5所高校111个不同专业475名大学生,采用开放式问卷,对大学生在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所需的物质基础,行为文化表现为校园内的各种体育活动、运动会和校园体育竞赛构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主体,同时每个学校呈现出自己不同的特色.大学生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认识,体现在追求实现自我挑战和健身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9,(5):60-6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实施目标。从文化学的角度,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划分为体育物质文化、体育意识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提出:建立统筹指导和协调管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要素;运用信息技术,助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外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共商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文化与和谐人文校园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亚文化之一,包括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校本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清楚,全面的表述竞技体育文化的形态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主要从竞技体育文形态的物质、体制、精神、意识4个层面说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同时从3个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竞技体育具备公共服务的特征;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对公共服务反哺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竞技体育文化的正确认识,营造浓厚的竞技体育文化的氛围,促进竞技体育文化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充分发挥、利用、完善竞技体育对公共服务的文化反哺功效,从而带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体育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2.
郑婕  李明 《体育学刊》2012,(4):17-21
界定海洋体育概念,并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4个维度分析海洋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海洋体育是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海洋体育文化涵盖海洋自然与人造环境;海洋体育情感、意识、态度、认知与品质;海洋民众习俗、组织机制与政策法规;海洋体育形式内容、体验感受、互动交流、推广传播等。  相似文献   

13.
张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8):111-112,1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辩证、对比分析等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与方法。主要结论: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建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本土化觉醒,以及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体育文化指人类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了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体育文化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之一,也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文化在我国社会转型中发挥着价值引导、行为规范、舆论支持和文化积累等作用,充分体现在思想意识的创造性和促进精神转化为物质过程中的能动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针对河南高职高专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时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表现的认识。它是生产关系和社会信仰共同塑造的产物。近代中国时间观念的转变与中国在西方全球扩张过程中的国力不如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国家生存压力的需求下,钟表所代表的西方机械自然观影响了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对本土文化由尊崇到怀疑,对西方文化由拒斥到接纳。于是,如何看待西式体育,如何看待西式体育与武术的关系,如何发展武术,如何使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体育融入世界体育之中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依据体育文化的三种形态,从体育文化的制度、物质和精神文化三部分对杭州市体育文化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文化能够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和谐社会也为杭州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