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4年.建国三十五同年前夕,我专诚赴京拜访了阔别四十多年的良师、新闻界前辈廖沫沙同志。沫沙同志已是年近耄耋的高龄了,解放前后的坎坷经历,特别是“四人帮”对他的残酷迫害,都未能使这位坚韧的战士倒下来。从他那滔滔不绝的谈锋和爽朗豪放的笑声中,仍不难窥见昔年风采。话题很快进入四十多年前在《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共事的那段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1984年,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我专诚赴京拜访了阔别四十多年的良师、新闻界前辈廖沫沙同志。沫沙同志已是年近耄耋的高龄了,解放前后的坎坷经历,特别是“四人帮”对他的残酷迫害,都未能使这位坚韧的战士倒下来。从他那滔滔不绝的谈锋和爽朗豪放的笑声中,仍不难窥见昔年风采。话题很快进入四十多年前在《救亡日报》(以下简称“救报”)共事的那段难忘的经历。沫沙同志曾两入“救报”。第一次是1939年7月至11月,第二次是1940年9月至1941年2月。前后一共不到十个月。但由于他全力投入工作,热心培植后学,在“救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成为郭老(沫若)、夏公(衍)有力的臂助。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是我省三大根据地之一,是由晋西北、晋西南和大青山三块根据地组成的。在《晋西北根据地新闻出版史鸟瞰》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两篇文章里,笔者已对晋西北和晋西南根据地(1937年7月~1939年12月)的新闻出版概况,作了历史性的回顾。因此,本文所记述的新闻出版史实,是从1940年开始的,晋西事变是分水岭。晋西事变爆发之前,两个根据地都是抗日军队与顽固军队并存,抗日政权与顽固政权并存的局面,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种种限制,有时还要遭遇顽固势力的骚扰。晋西事变以后,我党虽然暂时撤出了晋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1938年1月下旬,长沙出现两张新型的报纸:《抗战日报》和《观察日报》。后者是从平、津等地回来的一些大学生创办的,同年5月正式成为中共湖南地下省委的机关报。《抗战日报》则是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布置下,由田汉同志邀集当时湖南的一些文化、新闻界人士,以私人集股的方式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曾出现了多家《抗战日报》,其中以1938年创刊于湖南长沙的《抗战日报》及1940年在山西兴县创刊后改名为《晋绥日报》的《抗战日报》最为有名。由于后报头系毛泽东同志题写,且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对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学术理论界和新闻界对山西《抗战日报》提得最多,研究的也最多,而在湖南我党宣传抗日思想取得卓越成绩的《抗战日报》则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6.
战前“商务”:由态度中立到言论激进 《商务日报》是重庆本土的老牌报纸,始创于“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第二次办报高潮中——1914年4月15日该报正式面世。该报的创办与民元后本埠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商务活动的需要分不开的。该报创办发起人主要有重庆总商会会长曾禹钦及绅商赵资生、古绥之和温友生等人。其初衷为借助报媒以促进商务活动,并扩大商会影响、繁荣地方经济。初始,由温友松的侄子,时任巴县劝学所视学的温少鹤出面,邀请有办报经验的周文钦、燕子才来《商务日报》主持编务。周、燕二人曾在“辛亥革命”后应大汉蜀军政府之聘,参与《皇汉大事记》的编撰工作,其后,又随全套编撰班子转到《国民报》。  相似文献   

7.
【题记】我馆收藏的《抗战日报》——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1938年10月份合订本(复印件))(K4-53-1938)是1988年10月李士钊同志赠予的中共鲁西特委机关报。该报纸虽然只是复印件,却是鲁西北抗战历史中一部分真实的记录,对了解当时全国各地抗日形势和鲁西北的斗争情况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抗战日报》的具体介绍《抗战日报》报头是齐燕铭同志写的正楷字,下面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城创刊。石印,四开四版,三日刊,附有《抗敌副刊》;1938年8月16日改铅印,隔日刊;1940年11月7日改名《晋察冀日报》,周六刊,最多发行到二万一千份;1945年9月《晋察冀日报》进入张家口市,出版对开大报,轮转机印刷,日出五万份。在解放战争中,报社又迁至阜平,于1948年6月14日终刊,历时十年六个月零三天。当时根据党中央决定,《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日报》合并,改出由中共华北局领导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10.
由廖沫沙著、常君实编辑的《瓮中杂俎》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郑天翔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廖沫沙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北平分社社长,北京市教  相似文献   

11.
雷勃 《新闻导刊》2005,(3):51-51,46
一九四五年四、五月,正当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的时候,五月二日,传来了苏联红军解放希特勒的老巢——柏林的喜讯,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1937年9、10月间,日寇沿津浦、平汉两线继续南犯,山东岌岌可危,大批平津流亡学生和山东部分爱国青年都汇集到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动员了几百人考入第三路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有二百四十多人(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经过训练后被分配到聊城工作。中共鲁西北特委把这支力量和当地党的力量组织起来,积极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国民党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纷纷南逃,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形势,鲁西北特委的同志,劝说山东第六行政区专员范筑先  相似文献   

13.
一我于1934年5月进入《商务日报》,到1937年7月离开,工作了四个年头。该报创刊于1911年,由总商会出资兴办,社址在商业场总商会内,当时是重庆有数的神气洋楼之一,而且座落在下半城最繁华的街蒙上。大门外有半园高梯,两根黄色砖柱支撑着有雕花装饰的门楼。进门有宽阔走廊围绕着一个  相似文献   

14.
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以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电影、新闻杂志等各种形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传播事业不分民族,不论地域。在当今世界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已经发生并正在继续发生愈来愈大的影响,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同汉族一道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不论研究哪一方面历史,都不应忽视少数民族的存在及其贡献。1949年以后,新中国少数民族的新闻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据1987年统计,少数民族地区已有报纸近200家,其中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有80多家,共用17种文字出版,总印数达11400多万份。少数民族地区拥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欲壑难填的日本侵略者终于按捺不住兽性,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8月上旬,战火烧到了我国当时的商业与文化中心——上海。于是,举国哀号:"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上海又危急!"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日报这一期间组织了强大的讨汪运动,反对妥协投降,维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底,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作为中日和谈条件。12月29日,汪精卫在河内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1939年底,汪日秘密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3月,汪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针对汪逆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新疆日报》配合进步舆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讨汪舆论攻势,对投降派的汉奸理论逐一批驳,同时指明了潜藏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1941年8月1日,《冀鲁豫日报》创刊。此报是冀鲁豫抗战爆发初期,山东鲁西党委曾经出版的《鲁西日报》与冀鲁豫区党委出版的《卫河日报》合并创办的。《冀鲁豫日报》创刊后成为中共冀鲁豫区委主办的机关报。陈沂任社长,刘  相似文献   

18.
19.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从抗战胜利到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新疆形势和全国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国民党反动势力继续作垂死挣扎;另一方面,和平与进步力量不断壮大,给予反动派以沉重打击,从而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这个时期的《新疆日报》反映了这种复杂多变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日报》是抗战时期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忠实地负责指导与记录鲁西北的抗日战史"的报纸。毛泽东曾为该报题写报头。为了扩大抗日宣传,1937年12月,中共鲁西北特委创办了《抗战日报》油印版。办报宗旨是"建设抗战文化,肃清汉奸言论"。初创时期,只是一张刻有3000多字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