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问题,史学界的一般看法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开始对华侵略战争,形成了远东战争策源地。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法西斯上台,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仔细研究一下,它似有不科学之处,一、它简单、孤立地以某一政治事件为标志,二、它没有考虑到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必备条件。我们认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一种动态表现,必然有一个过程,不能简单孤立地以某一政治事件为标志。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和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只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开始出现;到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德、日两个帝国主义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才是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伊拉克与伊朗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海湾霸权,进行了一场拉锯式的消耗战争,简称两伊战争.……  相似文献   

3.
两伊战争1979年,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朗政府不买美国的账。德黑兰与华盛顿彻底闹翻。1980年,由于长期积怨和领土争端,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爆发战争。两伊战争期间,美国不遗余力地帮助伊拉克,不仅向伊拉克提供大量军事情报和装备,甚至还帮助伊拉克频频袭击伊朗的运油船和护卫舰。此外,还向伊拉克出口尖端技术设备,以及有关细菌战的资料,其中就包括如今令美国人闻风色变的炭疽热技术。两伊战争一打就是8年,美国  相似文献   

4.
[小引] 在人类的历史上,残酷的战争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中,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据美联社调查报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1000万人死于战火。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从中看到正义战争的神圣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下面,让我们阅读两篇战争题材的作品,接受战争的洗礼,听听经历过战争的人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方月霞 《新高考》2010,(5):69-71
【考情分析和高考展望】 战争与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两大主题。近年来关于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试题在不少省区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区域,突出了关于影响战争胜败因素及其性质的深层思考。2010年高考复习备考中,同学们对本考点要多关注下列一些问题:科技创新与战争;战争性质及其转变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段寒冰老师在《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性质还是实力?》(《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笔者不能苟同。笔者认为,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并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战争权力之争在建国伊始就已拉开序幕,国会在争夺战中鲜有作为,而总统多主动出击,战争权不断扩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总统战争权急剧膨胀.而国会在一战结束后竭力限制总统战争权扩大,二战结束后却将战争权拱手相让,以至20世纪70年代总统战争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1973年的《战争权力决议案》是美国国会战争权争夺复兴的标志,2002年的《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决议案》使总统的战争权得到空前的扩大。研究这两个决议案以及它们前后三十多年的历史对了解总统和国会战争权之争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也有助于对美国未来战争权的争夺走向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9.
以甲午战争为题材的浮世绘,在日本人眼中满满都是日军英勇奋战的姿态。又逢甲午,19世纪末中日两国在甲午年爆发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了,然而那场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创深痛,并没有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科书一直把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当作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则是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现行教材改变了原观点,认为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及1936年日本发动“二二六兵变”,分别标志着欧、亚两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因而  相似文献   

11.
罗虹 《历史学习》2010,(3):34-35
段寒冰老师在《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性质还是实力?》(《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贾宏权老师在《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什么》(《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1期)一文中则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符合实际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提出来,与两位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2.
1756~1763年,欧洲主要国家组成两大交战集团,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区进行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史称“七年战争”.  相似文献   

13.
波黑战争的起因、现状与前景南菁波黑战争自1992年4月爆发以来,至今已两年有余。战争的血雨腥风给波黑各族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诉不尽的苦楚。这场第二世界大战后欧洲最残酷、最惨烈的战争究竟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久拖不决?西方国家为什么总是将其矛头所向对...  相似文献   

14.
1592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且兵锋直指中国。明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救援,经过七年时断时续的战争,中朝联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作为古代东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场战争对东亚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意,源远流长的两国关系更为密切与巩固;壬辰战争后,明政府对日本一直持不信任的态度,多次拒绝其恢复邦交和贸易的要求,中日两国丧失了恢复邦交的最佳时机;战争大大恶化了朝日关系,虽然战后两国最终恢复了邦交,但战争的阴影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军对阵,武器的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谁拥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可是,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有一些并非武器的致命武器,却在战场上收到了常规武器无法达到的奇妙效果。借用毒品削弱埃军1967年和1973年,以色列和埃及发生了两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都毫不吃力地打败了埃及。事后据军事专家分析,埃及之所以这  相似文献   

16.
<正>近代以来,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1894-1895年间的甲午战争,另一次即我们普遍称作的抗日战争:始自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直至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中日之间的这两次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两次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战争虽早已结束,但因日本的侵略及罪行而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延续至  相似文献   

17.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国近现代史,赫然记载着150年前的鸦片战争和4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两次举世瞩目的战争,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今天,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和抗美援朝战争40周年之际,透过历史的烟云,将相距达110年之久的这两次战争,放在同一个历史平台上进行纵向的比较,会引发我们许多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朝战后,中美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两国关系进入长达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两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有了重大的调整.文章从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的两国关系的变化,分析了战争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府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两次认定扶桑社历史教科书合格.日本政府不仅在过去的战争情况下推动了"支持战争意识的形成",印使是在当今,也依然在固执地通过采取众多措施推动着它的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