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的教研指导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逐渐从“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传统教研方式,向“你说我听”、“我质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为主的新教研方式转变。并从深入基层听课、兼课,聚集课堂运用“实作指导”,倡导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强调开展教研活动的技巧等方面改进教研指导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刘淑华 《教学随笔》2009,(10):26-26
2006年9月,我来到现在的工作单位任校长,刚步入学校,正赶上教师每人做一节校内教研课,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刚开完会进行布置,就有一位教师找到我说:“校长,我母亲病了,需要护理,我没时间准备,教研课我不做了,你跟X校长说一声吧。”当时,我对她说:“教研课的工作由X校长主抓,你有困难应该和她反映,真有困难,大家可以一起来帮助你,在时间上可以缓一缓,具体怎么安排,你找她好吗?”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成为多频词,不时回响在耳际、跳跃于眼前。一天,有教师问我:“校本教研是什么?”我不敢好为人师,反问:“你希望校本教研是什么?”这位教师若有所思,说:“校本教研?不就是学校、教师本来要做的事情么?这事,过去做了,做得不够,现在看来不做好是不行了。”——我想,这番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5.
张健 《今日教育》2009,(5):40-41
一、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参与阶梯” 本次教研活动由学校担任语文教学的18位老师参加,活动主题为“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活动时间为两小时,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取经回来念一念”;第二环节:“头脑风暴碰一碰”;第三环节:“你说我说做一做”。  相似文献   

6.
蚂蚁和狮子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看见一只蚂蚁正在急匆匆地赶路。狮子奇怪地问:“小家伙,你这是往哪里去呀?”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狮子一听就来了兴趣,对蚂蚁说:“你给我带路,我来背你,我们一起去吧。”狮子看蚂蚁面有难色,说:“我跑得可比你快呀!”蚂蚁说:“狮子先生,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总习惯用“你最棒了”“你最聪明”“你最能干”等表扬词来刺激和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行为。事实上,孩子们也的确因为这样的鼓励,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让我觉得我的目标达到了,我成功了。  相似文献   

8.
联片教研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惆整教研思路、力求实效。两年来联片活动经历了由最初的“盲目送”到“按需送”、“一起做”,从“牵手”、“携手”到“共进”、“共发展”,从“你看我做”、“我带你做”到“大家一起做”的三个历程。  相似文献   

9.
在“科研兴校”的诱惑下,各地各校纷纷兴起的校本教研热,以教研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研,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热热闹闹.却收效甚微。据笔者观察,产生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原因,主要是组织、人力、经费、评价等机制方面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许多的职专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没有学习习惯的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更差。我在职专任教多年,看到一些学生对上语文课不感兴趣,上课时趴在课桌上打嗑睡,我感到很无奈,感到束手无策。直到前年的暑假,我找到了办法,信心倍增。那个暑假,我们的校长带领全体老师搞教研,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为专业课服务,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文曲星     
大家好,我叫刘禹萱,今年八岁,来西山西省介休市第二实验小学。我是一个健康开朗,活泼可爱的快乐小女孩。我的兴趣很广泛.跳舞、唱歌、画画、拉小提琴、打乒乓球,我都喜欢。这样的我,你喜欢吗?  相似文献   

12.
何黎明 《学前教育》2014,(12):15-17
教研活动中存在着“收”和“放”不均衡现象。“收”得过紧,容易出现教研主持人或者个别教师的“一言堂”;过于“放”,典型的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教研容易停留在“交流”层面,缺少深度思考。那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把握“放”的艺术,引导教师真实参与,让教师经历过程,自主建构相应概念呢?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研究的范例,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是,老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黄艳 《学前教育》2006,(6):49-49
园内互相观摩活动是常用的教研形式。但是,我发现,有时老师们在观摩时会出现走神、聊天、精力不集中等现象。这引起了我的深思。《纲要》要求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选择幼儿所喜爱的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那么,老师的教研活动也应如此。于是,我们决定将集体观摩活动改为让老师按需观摩。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组织上将我从教务处副主任直接升任为常务副校长,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当时我想,要让同事们认可你,自己就必须做得更好。几年下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两难问题产生的困惑,教研员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应对?通常有以下几种教研方式:教研员指明(只能做简单的决断,提倡或不提倡,教师只能机械执行)、教师座谈会(讨论来讨论去,隔靴搔痒、一团和气)、论坛发言(你谈你的,我说我的,关公战秦琼,没有对话、碰撞的火花)。这些教研活动方式不能很好地引导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清、看深、看  相似文献   

17.
我从1961年开始做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至今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十年。在上海师范学院上中文系期间,我以极大的兴趣,以全部课程只有一个四分其他全是五分(当时考核是五分制)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在淄博一中教了三年多高中语文课,之后就调到淄博市教研室任中学语文教研员。近四十年来,在中学语文教研这个岗位上几乎干了一辈子。我本人从内心深处一直热爱着这项工作,任何困难都义无反顾,视这项工作为生命之必须。我把听语文课作为一种享受,对一些语文课题的研究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我积累了一大撂一大撂的语文书籍和语文…  相似文献   

18.
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兴趣?我以为,主要有五种:读书的兴趣,解题的兴趣,对问题的兴趣,对课赏析、优化、设计的兴趣和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教研和科研机构的分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机构的分离,必然带来任务的分割,进而引发认识的分化。长期以来,科研和教研从各自的立场界定自己和审视对方。科研人员说,科研是以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教研不过是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教材教法的研讨。教研人员说,教研是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科研虽然高深,对一线的教学却多少有些隔膜。这种各自为营甚至相互轻视的状况带来了尴尬的局面:校长们说,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的口味不同,要求各异,同评一节课,分歧太大,他们又都是我们的“上级”,谁也惹不起,所以教师们上课就得看人下菜碟。教师们问:我想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做一个课题,请教科研人员,他说对学科教学不懂,你找教研员吧;拜访教研人员,他又说不懂课题研究的规矩,你找科研人员吧。推来推去,我到底该找谁呢?  相似文献   

20.
校级教研:单打独斗,势单力薄 为了搞好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活动在各地搞得红红火火,"你方唱罢我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