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咽音”的来源在欧洲,中世纪时教会的唱诗班先是由童声代替女声,后改由阉人歌手代替女声.阉人歌手虽有男性健壮的体格,但嗓音上却保持了女性化的效果.这些阉人职业歌手往往有很高的演唱技巧,他们唱起高音、装饰音、快速乐句毫不费力,常常无限度地炫耀演唱花腔技巧和复杂的华彩旋律.他们使用使人难以置信的轻巧、灵便的“头声”音色,极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因此,在十七、十八世纪阉人歌手曾一度独霸欧洲舞台,形成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歌唱发声方法,被称为“美声唱法”.十七、十八世纪在声乐史上被称为“美声学派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就形成了如今我们常说的传统的意大利学派的训练方式.当时的教师和歌手都使用“一种通过独特办法,但具有明显特征的发音机能所发出来的声音,它处于发出真声或基音机能和发出所谓假声机能之间的一种机能状况”、(荷伯特·凯萨利著《随心之音》)“有一段时间,传统学派训练出来的每个教师和歌手都使用这种机能声音,并用基音和假声与它混合起来.”(尚家骧《美声学派概述》).当咽音与修饰过的真声机能和假声机能(不是虚声)混合为一体时,声音就变成极为珍贵的美声了.  相似文献   

2.
美声是意大利“BellCanto”一词的音译,Bell是美丽、美好或美妙的意思,Canto则为“歌唱”的意思,顾名思义,BellCanto为“美妙的歌声”之意。它不光是一种唱法,而且是一种风格、流派。伴随着欧洲歌剧艺术的繁荣,美声也因此而辉煌,并不断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在欧洲,美声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传入我国却不过六七十年的时间。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探索,我国的美声歌唱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培养了大批的声乐人才,但在中国大众音乐文化范畴中,美声仍然只是“阳春白雪”,受众范围仍然十分有限。如此优秀的声乐艺术,在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向海 《文教资料》2009,(4):55-56
咽音是美声学派的真谛.是真正意义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秘方”,咽音练声法是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发声法。当咽音用于艺术歌唱后,可使嗓音久保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4.
美声歌唱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科学歌唱发展的必然结果。格里哥利圣咏和宗教圣咏压倒一切的影响统治了欧洲的歌唱事业;阉人歌手对歌剧舞台的统治促进了“美声歌唱”的诞生。17~18世纪,有名望的大歌唱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演唱形式,体现出多样化的技术个性,把“美声歌唱”推到了歌唱的“黄金时期”。朱里奥·卡尼奇等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演唱经验,提出了最初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美声歌唱是一种源于欧洲并广泛影响到当今世界歌唱界的经典演唱形式。它起源于 17世纪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歌剧 ,后来经过歌唱家和作曲家的不断探索 ,在歌唱方法、风格上形成了较明显的特点。一、女声美声的演唱技巧长期以来 ,声乐家们对女性美声的演唱技巧已做过大量的研究 ,在这里略作论述。乔万尼·兰培尔蒂 (GlovanniBattistaLamperti,182 9- 1910 )是一位成功的声乐教师 ,他认为女性的声音有三个声区 :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在训练过程中 ,歌唱者应该用一面镜子来观察歌唱时的口形和面部表情 ,并应当面向室…  相似文献   

6.
声乐训练是美声技巧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训练的是演唱者的演唱技能。声乐训练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但我们要注意,美声技巧教学培养的是站在讲台教学的人才,而不是表演人才,因此我们更加重视的教学技能,而不是音乐技能。本文主要是针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为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重点去探索和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进而进行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分析当前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然后提出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模式的展望与改革,最后提出元认知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逐渐开放以来,欧洲美声也逐渐传入到我国,因此美声和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产生了激励的碰撞。美声和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唱法有十分大的差异,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技巧、教学方法是值得我国民族音乐借鉴的。美声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民族音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声教学中有很成熟的理论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歌唱技巧等,这些内容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也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湘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四五十年代,是我国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已从事声乐教学44年,培养了象郭淑珍,金铁林、迪里拜尔、殷秀梅、梁宁、刘跃、程志、关牧村、范竟马等一批优秀声乐人才,多次被邀请担任意大利、英国、法国、芬兰等国际声乐比赛评委。赵:沈老师,为什么一提美声,总要和意大利相联系? 沈:是的,人们总爱说“意大利美声”,原因就是意大利声乐发展经过几百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是欧洲艺术和美声歌唱的故乡,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传统.17世纪意大利声乐家卡契尼就已经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今天的“美声唱法”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el canto,英文译作beautiful Singing即“优美的歌唱”,也就是所有歌唱家竭尽全力探索的歌唱最高境界.美声唱法来源于意大利,那么要唱好美声唱法当然就要细致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学唱意大利歌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意大利语的发音、吐字、历史内涵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民歌由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发展到由专业词曲作家以民族音乐为素材改编、创作,唱法从真声发展到借鉴“美声”技巧的“混声唱法”,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学习科学发声方法,繁荣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演唱技巧上看,美声演唱艺术对于演唱者的要求相对较高,演唱者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他们不断的进步。美声演唱与钢琴演奏有着相同的技巧,在学习美声演唱艺术的过程中,融入钢琴演奏技巧,可以让美声演唱者更加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2.
将传统美声发声法与“咽音”练声法相结合,运用两个步骤来快速建立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从而提高歌唱发声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三种唱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在曲目风格和演唱风格及技巧等方面都有其不尽相同之处,也各有其侧重点。如在呼吸方面、喉部打开方面、咬吐字等方面。本文也即从这三方面出发,简略谈谈自己对“三种唱法”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美声演唱是重要的一种演唱形式,而演唱者要实现高水平的发挥,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美声演唱技巧,还要恰如其分地对作品中的感情进行表达。对此作者结合自身的演唱经验,对美声演唱的主要技巧及演唱过程中的情感处理方式提出了建议,希望为更多的美声演唱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美声唱法最主要的特点恰到好处的将真假声进行混合,并着重调动所有的共鸣腔体,因此美声的音乐特色十分优美且独特,情感表达和合理的气息的运用在提升演唱技巧的同时也能够让美声充满生命力,这样的音乐才能真正的打动听众。当然,在实际的演唱中有多种因素会对美声演唱技巧产生影响。本文从气息的应用和情感的表达方面对美声演唱技巧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美声演唱者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虽是古人学习的经验,但在如今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文教学中仍不失为好方法。 朗读分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倘若每篇古文都经过以下5步朗读,那么课文不说被“烂熟于心”,也可“出口成句”,能形成一定语感。 首先,学生自读 这一步是预习,要求学生大声读,并找出不认识的字、断不好的句。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文中多次出现“为”字,学生一般都读“wéi”音。例:“请为将军筹之”,“为操后患”,“保为将军破之”。正确的读法应为:词性为介词时读“wèi”音,词性为动词时读“wéi”音,被动句式中读“wéi”音。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讲课时可以有重点地讲述。  相似文献   

17.
美声声乐艺术在中国音乐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中国美声声乐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外来文化,在学习美声声乐艺术时,不仅要掌握声乐技巧,还要学习与之相关的非声乐技巧。美声教学中的非声乐技术主要表现在语言和舞台感染力两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加强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的作用,深入探讨作品的歌词形式与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美声教学中培养学生非声乐技术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成功演绎美声作品。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塔蒂尼首创了“合成音”概念,这种合成音能很好地校正音准。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首创了“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的形式。德国作曲家幅贝多芬首创了“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形式。意大利小提琴家舒柏特首创了“艺术歌曲”的形式。法国作曲家柏辽芘首创了“标题音乐”。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首创了“无词歌”。  相似文献   

19.
美声演唱作为歌唱者艺术性与技巧性的综合素养展示,呼吸是歌唱艺术的原动力,对歌曲演唱者来讲,正确的使用气息的变化来凸显歌曲的艺术表达效果,是成功演唱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美声演唱的技巧,本文以气息运用为研究的主题,结合美声演唱实践,展开了关于美声演唱中气息运用技巧与提升策略的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丰富美声演唱理论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介母“i”和韵母“an”,再和声母组成音节时,如:bian、jian等,学生很难将这些音节的音发准。比如bian,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参的教学建议,bian应分解成b—i—an,用“声短介快韵母响”的三拼法拼读。可是,当学生用三拼法拼读这些音时,要么将“bian”读成了“ban”,要么将“jian”读成了“jiang”,发音很难一次到位。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江苏地区的方言中,没有“ian”这个语音,“扁(bian)”发音类似于“比(bi)”,“见(jian)”常发成“计(ji)”。当学生拼读“j—i—an”时,一下子很难找到“ian”这个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