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全面爆发6年间的国共关系,即国共两党从尖锐对立到第二次合作的历程。文章的着重点在于分析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两党政策的演变。结论是国共两党在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时刻,能够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互谅互让,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掀起并走向胜利,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这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外创办的《救国时报》积极地发挥了宣传解释、鼓动和组织的作用。党在国外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 1935年12月9日,正当北平学生走上街头举行反日示威游行之际,在法国巴黎,一张刊中国共产党呼吁“中华民族一致对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一共进行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党组织上的发展, 为工农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迅速走向高潮,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期待着国共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国共两党都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和解,第三次国共作就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共第二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是倡导、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代表,缅怀他在建立国共重新合作中的业绩,探讨他推动国共重新合作的思想,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徐世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周恩来同志为此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局有了新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一共进行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党组织上的发展,为工农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迅速走向高潮,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政冶地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期待着国共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国共两党都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和解,第三次国共作就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上海的民众立即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在国民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上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组织,成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从工人、帮会到童子军,各界民众广泛地参加了抗日活动,上海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国共两党走向第二次合作的里程碑式的地点,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得以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上海人民与犹太难民、朝鲜的反日志士以及其它一些热爱和平的国外人士一道,生活在同一上海屋檐下,始终斗志昂扬,投身于共同的反法西斯大业中去。上海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世界具有整体的特征,在这个时代,发生在局部地区的“地方性”事件,往往有世界性的意义。法西斯主义从兴起到灭亡都对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从全球视野来看,任何对法西斯的抵抗都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双重性质。作为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9.
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天。58年来,中国人民忘不了8年浴血奋战的岁月。 1931年,日本法西斯强盗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此拉开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序幕。由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相似文献   

10.
为迎接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建军80周年,曾任闽西职业大学客座教授的著名作家张惟,撰写了6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血色摇篮,》全面描写了龙岩建成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历史过程,古田会议召开和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数十万闽西儿女经历苏维埃运动,以及两万多闽西儿女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作品从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八杰写起,历经闽西总暴动和红四军入闽,十九路军事变,红军二万里长征,八路军东渡黄河和新四军北上江南,至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拉开序幕结束,出现了国共双方几十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龙岩为背景展示了那个伟大时代的风貌。此…  相似文献   

11.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侵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七七”事变后长达近4年的事实战争中,中国没有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处于非战争状态,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这一国际法律规则,在抗战初期的困难局势下,积极争取到国际同情和援助的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出于对“宣战”所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考虑对日宣战,以便在战后赢得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经四个阶段:甲午战争;反对《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这是一个依次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抵抗中,民族的自立,自强意识不断积累,在抗战中总爆发,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众的觉醒也由感性不断上升为理性。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在统一的中华民国境内 ,存在着国民党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一国两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施方式。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保证了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为我们留下许多有益启示 :应坚持合作 ,以和为贵 ;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应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4.
国民政府时期的警察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警官学校作为警察教育变革的试点,其治学理念与办学措施的转变清晰地反映了警察职业教育与抗日战争的复杂关联。浙江省警官学校在建校初期,以培养现代职业警察为根本宗旨。九·一八事变后,浙江省警官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变为储备战时特种警察。九·一八事变是导致国民政府警察职业教育理念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在"以军管警"的理念桎梏下,国民政府所谓追求警察机关"独立超然"地位的理想注定是一种虚像。  相似文献   

15.
诺门坎事件是日苏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日本挑起诺门坎事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侵华战争中,对苏联采取以攻为守迫使其放弃对华援助政策,另外借反苏名义换取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主义政策。日本在诺门坎事件中遭到惨败,对以后日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日本不得不放弃对苏强硬政策,同时在苏德战争中未敢轻易参加对苏作战。  相似文献   

16.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本论文以《盛京时报》对于"九一八事变"的报道和评论为中心,考察日本在华报刊及其日本报人的中国认识,为该时代的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侵华史研究提供相应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社会,此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九·一八”事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采取漠视态度,中国处于孤立抗日的境地.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抗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逐渐改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战时和战后的需要,美国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作为自己的一项亚洲政策,不断地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其中事变前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开展的统战工作对事变的发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共的抗日主张激发了张、杨的爱国之心,中共的诚意感化了张、杨,中共的努力促进了张、杨的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19.
日本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流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形象处于意识形态化与乌托邦化所构成的张力之间,作品中既有对日本的否定、批判与丑化,同时也对日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仰慕、迷恋与美化。“九·一八”事变后,作家对于日本的集体想象迅速滑向了意识形态化一极,日本失去了它在前一时期文学中的某些可爱之处而演化为一个妖魔化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