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华强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6-9
新课改想要取得成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运用两点论,坚持整合的观念,树立辩证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2.
孙荣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3):127-129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科学,哲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3.
4.
传统的课程观向现代课程观的转变.体现出从学科结构理论向社会改革理论的走向.从知识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的演变.形成学科结构、社会改革、学生发展三大理论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给课程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现.为解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张弘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30-32
从秘书的行业特点、目前的就业市场状况以及秘书的工作性质等角度分析秘书职业的辩证属性,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国秘书职业化的现状及成因,尝试用辩证思维中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来推进秘书职业化的进程,努力探寻适合中国秘书现状的职业化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但它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区别于培养高级技工的高级技工教育,更有别于培养中等技术或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或技术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经营或技术服务中的技术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或管理)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不是搞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制,也不是从事体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0)
新常态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是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正确认识新常态,离不开唯物辩证法指导。具体来说,新常态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有进有退、以质促量的发展阶段,是一个有点有面、协调兼顾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建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80-83
邓小平虽然没有哲学方面的专门论著,但在他的治国方略中,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正是在这种科学思想的指导下,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才得以顺利完成,全面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业才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论辩证的课程观--译《未来的课程》有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维和 《课程.教材.教法》2003,23(8)
根据麦克·F·D·扬的《未来的课程》的基本原则,提出一种辩证的课程观,并通过课程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传递,以及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辩证关系,说明这种辩证的课程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方面,进而从主体际和反思性这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种辩证的课程观的重要特点,由此力求为研究和分析课程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10.
辩证观为新课程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这种指导表现为在新课程实践中应树立兼容并包原则,走继承与更新之路,展示渐进性和积累性特点等方面。广大课程实践者应自觉运用这些辩证思想去认识和处理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跃云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具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可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特征,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地位的不确定性和学术研究水平的影响,使得相应的课程论定位处于比较灰色的地带。为此,应以专业思维来研究高职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把专业课程论作为高职教育课程论的学科定位,并着重研究专业课程论的概念、范畴、研究定位、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实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且大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马克思关于辩证思维形式的思想是其辩证逻辑思想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把范畴看作思维形式,在其经济学著作中实际运用了辩证思维判断,也孕育着辩证思维推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Wen-jing 《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4)
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我院团委积极应对,努力实践,开创了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贺衡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86-187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在关注自身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就业与社会实践问题,承担起学校对学生应负的各种责任。 相似文献
16.
鄂君良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68-69
本文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体系改革和培养目标出发,并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高职《水力学》课程结构改革及其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亚男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4-66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课程建设为例,在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汽车专业课程建设与真实性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案与模式,试图为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开辟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理论,坚持学科本位向学生能力本位转化的教改思路,应用文献查阅、企业访谈、实践总结的研究方法。就项目课程开发的步骤、项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过程、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等问题,对高职“药物检测技术”课程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实践证明,项目教学课程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药物检测技术”兴趣不足的现状,可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课改思路中较为有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Zheng Chun-mei 《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4)
面临传统外语教学单向、平面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韩语教学模式立体化的探索,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高职院校韩语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解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裴云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1):17-20
什么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哪些特征,这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然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坛,出现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未能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来理解高职教育,未能分清高职教育的本质与非本质特征。实践证明,只有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才能够真正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