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馕探幽──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馕探幽──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研究夏雷鸣在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随处可见到形制各异、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馕。馕是维吾尔族的主食,生活在新疆的塔吉克、乌兹别克、哈萨克等民族也食馕。问世于公元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中提到16种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馕...  相似文献   

2.
新疆饮食文化是新疆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有浓郁的民族区域性特征,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性。"馕"是新疆饮食文化的代表,极具地域民族特色。本文讨论了"馕"的翻译的几个版本,运用图示理论探讨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爱拼才会赢》是一首富有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歌曲,广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留住民族民间传统诗歌之"风"、留住民族民间音调之神韵与创作特色、留住民族精神和民族民间的审美情趣、留住了人们心灵中的真善美是这首闽南语歌曲给音乐创作者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民歌会作为全国首个以"三农"为主题的国家级歌会,同时也是安徽省重点文化品牌之一,具有全国性、创新性、参与性、系列性的特征。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主题不够突出、市场运作能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地域特色不够鲜明等遗憾。推动安徽文化品牌建设的举措包括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规划管理、发掘地域特色、加强品牌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命题原创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代徽州的地理结构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农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州人走出地域重围,外出谋生。  相似文献   

6.
坚持不懈地审视民族世相,是鲁迅建设中国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为唤起中国人的精神觉醒,推动社会的进步,鲁迅无情地揭示文坛百态,批判国民伏弊种种,并在毫不留情地鞭挞国民性劣点和弱点的同时,从历史的沉积、地域的限制、统治者之治绩、改革之艰难等多角度挖掘了民族落后的历史根源,展示了鲁迅"首在审己"的思想特色以及"扬宗邦之大"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食品——馕的基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文化不仅是人类学所涉及的范畴,更是民俗学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不同的民族,都具有自身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食品的制作程序乃至技艺,更有最能代表自己民族的具有标识性的食品。往往一提起某种食品,人们就会自觉地与某个民族联系在一起。“馕”就是新疆维吾尔饮食文化中,已经超出纯粹饮食意义,而成为这个民族的民俗符号的食品。它不仅是维吾尔族的主食,而且记载了这个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精神信仰,民族生命力和生活态度,它的象征远远超过了物质含义,而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一个繁杂的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禁忌系统,其中馕禁忌是“食”禁忌中历史最悠久、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部分之一。文章从心理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对传统维吾尔族人从制作馕、食用馕到以馕为介质的行为礼仪中的馕禁忌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钢琴组曲《西藏素描》是崔炳元于198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室内乐作品。这首作品以其鲜明的情绪特征、直观的音乐形象、地域文化浓郁的艺术内涵,描画了一幅古朴大气的西藏素描图。第三乐章"卓——村民的舞蹈",作曲家力图结合藏族民间歌舞特色,表现出藏区人民对家乡、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向往。通过剖析此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及其演奏诠释,我们一方面可以窥视出作曲家借藏族音乐特色来抒发个人情怀的用心,另一方面也能对此类"地方性"音乐风格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课题生成 馕是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食品,幼儿常吃,也很爱吃.最近一家馕铺出现了各种形状的馕,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由此产生了让幼儿创意制作馕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回家过节》是一首运用瑶族素材进行创作的歌曲,最初是为中国瑶族盘王节而作,歌曲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用材简单,手法简洁,旋律流畅,深受欢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对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进行描述,并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情节"和民族地域特色以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河西是承载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孔道,也是古代中国率先接受西方物质、精神文明的洗礼,融胡汉、东西文明为一体,日益开放、日益发展、日益繁荣的一个"特区"。多元性、开放性、过渡性、内聚性便是河西文化的鲜明品格。历代文人咏河西的诗词作品,便是河西历史生活、地域文化精神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篇章。《全唐诗》中边塞诗约有两千首,其中歌咏西北边塞的约占一千五百首,而涉及"河西"者分量最大。明清时期咏河西诗相对于唐边塞诗而言,又有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独特品格。地域文化研究是中华文化研究探原析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地域文化与文学或诗歌的关系,也是一个愈来愈受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朱瑜章老师编选《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是具有开拓精神和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文学唱词和音乐的调式、节奏规律都是吸收和借鉴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西藏农业区和牧区的广为流传的山歌、牧歌和强盗歌的内容和形式而成的。在说唱的唱腔中,民歌中的三段二句这种程式,正好反映了《格萨尔》曲调的ABC变奏曲式结构,与民歌曲式高度一致,同时,主段重复或变化重复首段,为歌手即兴创作演唱提供了现成的结构模式,艺人或歌手只要根据这程式,填充具体词句就可以完成其创作表演了。  相似文献   

15.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学、民俗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极具地域性、固化性、传承性和宗教性等特点的维吾尔馕谚语进行较为详细而全面的梳理和解构,阐述了维吾尔馕谚语中的馕是神圣的,是生命之本,是富足的标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维吾尔族人对馕的这些认知在日常的食馕过程中,会广泛而持久地在其心理层面不断积淀,产生模因效果,起着一定社会教育的心理暗示及强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依托地域特色、馆藏特色和高校重点学科特色,将独具地域优势的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介绍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海南抗癌药用植物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特色数据库建设应注重数据库信息的维护及更新、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注重大力推广特色数据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民俗学的视角聚焦维吾尔族极具民族特色的食品——馕,对维吾尔族馕的制作原料、种类以及馕的食用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存陇南石刻与题壁中有唐宋以来约60首游仙题材的诗歌,综合来看,这些诗歌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并未超越前代,但又特色鲜明。其形成既是作为游仙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性使然,也与陇南的地理位置及久远历史中形成的文化、民俗与道教信仰有关。就其艺术思想与创作倾向而言,叙述主体多隐遁或游离于"游仙"主题,并融铸当地史实、传说,表现出明显的场域意识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在近些年呈现出井喷之势,但是却形成了很多的雷同小镇,是我国目前小镇建设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怎样在突出特点的同时又能体现出地域文化,让地域文化景观服务于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又能更好地保护好地域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课题。本文以河北省平泉市打造"辽河源头、契丹祖地"文化名片为引,初步研究河北省利用地域文化景观进行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以期为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初步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