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而如今,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上课老师讲得津津有味,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大兴趣时,其学习的互动性就会强,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就活跃。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有了对语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是推动学生去认识、探索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主观因素。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陆玉 《文教资料》2006,(23):93-94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他们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关心、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乐于接触、认识这种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产生这种倾向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情感的、精神的原因 ,如人们喜爱音乐就对音乐感兴趣 ,喜爱绘画就对美术感兴趣 ,喜爱发明创造就对科学感兴趣。其二是需要的原因 ,这种需要既有物质的 ,更有精神的 ,如人们对衣、食、住、行上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 ,而人们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的兴趣则多产生于情感上、精神上的需要。当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时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诱导、并稳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兴趣是人们对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持久地去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从而满足求知欲。而学习情绪与兴趣又是相辅相成的,高昂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兴趣,情绪越好,越能充分发挥学习兴趣所产生的效应。反之,如果对学习缺乏兴趣,就根本无法活跃课堂气氛,学习效果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后者尤为重要,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人在无食欲的前提下,如果只是勉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语文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它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排除其他干扰,直接指向语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语文认识活动的动力。这里,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长期在农村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经常遇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学习语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找到了一条符合农村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历史课枯燥无味、生硬呆板、气氛沉闷,这是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目前课程改革中必须重塑历史课堂,使历史课有鲜活的生命力,还历史课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历史教师能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迈出了课改的第一步。一、兴趣是推动历史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和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与人的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认识越深刻,情感越强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兴趣可以使人…  相似文献   

11.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愉悦环境熏陶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能被激发,而且还会长久地保持,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他们学习语文的效果。本文从学生的主体意识、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几个方面来阐述怎样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曹定金 《师道》2006,(10):23-24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浓厚兴趣的人,就会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有了兴趣,就能够做好一切事情。古往今来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在兴趣的前提下,才有了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创举,取得了成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兴趣更是人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当孩子们对某一学科产生了乐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克服各种困难,主动地接收知识。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  相似文献   

14.
杨荣喜 《甘肃教育》2011,(14):34-3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就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学周刊C版》2020,(16):69-7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语文课堂上,将学生带入课外阅读的殿堂,不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打好阅读基础,而且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对于一些农村的学生来说,因为书源匮乏,阅读意识淡薄,导致阅读存在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种方法,以期在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意志,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一旦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勇往直前,排除一切干扰,乐此不彼,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学习就会充满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让各种感官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相似文献   

17.
影视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影视艺术也是课程教学的宝贵资源,将其与语文教学加以整合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之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进行了探讨,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物理大师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早在二十年代就专门写了一篇《论趣》的文章,指出许多废寝忘食,嗜书如命的人,其学习动力就是“趣”。兴趣,表现在学习上,就叫做求知欲,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心理,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目前的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知识。而学生只有喜爱所学的知识,才会激发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后进生语文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后进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而使人乐于积极、持久地去接触和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因此,教师应当用环境来培养、发展和指导学生,使学生具有广泛而深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