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精髓,依然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有助于我们解决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让德育全面回归生活,能使理论与生活实践切实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周玲 《中国德育》2005,(6):23-24
德育“回归生活”已成为目前教育界一个热门词语,但如果我们希望真正实现德育的“回归生活”,首先需要对德育的“回归生活”进行理性分析,即应该把握清楚为什么需要德育“回归生活”?应该回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又应该如何回归?如果这一切都还处于模糊的状态,那么它很可能只是一股转瞬即逝的潮流,难以生根发芽,更难以显示其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教育的各种要素和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结合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②》(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节课,就课堂教学设计怎样有效贯彻“课程回归生活”的思想。谈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教与学不应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教学资源回归生活,英语课堂回归生活,课外活动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做到在运用中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们分别以“我爱小动物”、“交通安全很重要”、“爱护公共设施”为主题匕了三节课。结果,第一节课我们被动物尸横遍野的画面所震惊,第二节课又在哀乐声中被交通事故中失去亲人的家属呼天抢地的样子所震撼,第三节课大量的公共设施被毁坏的图片更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展示活动结柬后,有的老师认为反面的事例太多。给学生的都是负面的影响,没有体现课程积极的影响作用。还有的认为生活中确实有大量这样的事实存在,教学就应该贴近现实生活,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声像鲜明的图片和录像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可以引起他们的震撼和思考,从而反省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新教育(吉林)》2005,(3):61-62
2005年1期《教育学报》发表了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一文。作者认为,要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借用西方视角对中国教学问题的误读误判。而中国教学实际却是:  相似文献   

7.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一直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人们为此做了种种努力:“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贴近生活”的提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提出……来试图弥合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沟壑。可惜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当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概念被引入教育教学界时,语文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将回归“生活世界”当作解决旧问题的新药方。  相似文献   

9.
郭元祥 《早期教育》2006,(2):I0002-I0002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就在于彰显教学的生成性,突显教学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但“回归”的本质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回到生活细节、生活事件、生活经验甚至整个日常生活,更不是抛弃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朱莉华 《教学随笔》2007,(12):32-33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键任务是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12.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考数学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试题内容着力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各类学生的数学素质,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回归生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突出强调回归生活,又如何实施,如何才能让职高数学课堂活起来?如何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乐教乐学的教学局面?这些都是每个职高数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只有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根据教学策略的要素,我尝试了以"重组"为本,以"整合"为径,以"操练"为策的英语教学策略。下面,我以7BUnit3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一、背景情况本节课采用的是7BUnit3的内容,是一节以听说为主的课。本节课是一段关于"问路与指路"的对话。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兴趣,比较喜欢听说的课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体系下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些值得警惕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情境,将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关注课程改革发展动向的教师一定会发现,与课改初期的“激情”相比,当前的课改“沉寂”了许多,课堂教学也似乎有了“回归”的倾向。一些教师不禁茫然了:怎么,不改了?其实,当前的问题不是不改,而是如何才能改得更加理性,改得更有实效。而且“,回归”也并不是说就回到老路上去,而  相似文献   

19.
回归生活理念为历史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无限生机。本文通过对回归生活世界涵义的解读,阐述教育回归生活的内涵。从知识目标、教学过程和价值维度对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内涵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读,让历史教育回归生活、引领生活、超越生活、创造生活。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计,使历史教育更接近新课程的目标,走向更美好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耿夫相 《中国教师》2012,(11):65-67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包含万象,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国目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带来很好的启示,本文主要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我国地理课程理念、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高考地理测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和坚持地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