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董琼 《湖北教育》2007,(10):21-25
教学实录一、导入"安塞"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生:安塞腰鼓。师:"塞"是个多音字。读得很准!师(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整体感知,了解文本"写了什么"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在文中出现几次?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安塞腰鼓表演的?(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在文中圈、画、批、注)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式分别出现在课文的第8、11、14、16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赵红艳 《成才之路》2011,(20):36-36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体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3)理解排比、反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课前播放录像,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腰鼓声响起,场面热烈。渲染了气氛,学生沉浸其中。)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安塞腰鼓的表演,现在请同学们谈一下看后的感受。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生:高兴,热烈。生:有节日的气氛。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学生七嘴八舌。)师: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老师觉得这片段的表演远不能表现安塞腰鼓壮阔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不信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陕北作家刘成章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魅力,去感受力量的磅礴和生命的激荡。师: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三个字来学习这篇课文:读、品、悟。读课文,品语言,悟真…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投影"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相似文献   

6.
[案例]<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寨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前,我一直担心,因为对于我们这边江南地区的学生来说,文章中的安塞腰鼓、黄土高原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体会到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投影“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师:请大家看注解①,课文发表于1986年,正是安塞腰鼓获得大奖的那年。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  相似文献   

8.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入选教材以来,一直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安塞腰鼓作为"天下第一鼓"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在于作家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气势威猛、磅礴的安塞腰鼓,在作家的笔下,仿佛是掀起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飙,让读者震撼,让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9.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它具有极强的健身、娱乐、教育和表演功能,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而且安塞腰鼓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和陶冶情操.因此,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安塞腰鼓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并且对高校体育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文章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感受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1.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更是昂扬向上之民族魂魄的赞歌,这是在诵读此文后大多数教师的共同感受.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领悟到如此的高度,同时又不生搬硬套地把"安塞腰鼓"视为"象征",作为"载体",则需要多层面、多角度、多手段的组织教学环节,营造课堂氛围,以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不留斧痕.  相似文献   

12.
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文本自身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高小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帮助学生再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以下课例谈的是自己的一些引导措施。课例1《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借歌颂安塞腰鼓,  相似文献   

13.
马娇 《学子》2013,(7):134
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诵读中体会本文磅礴的气势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地域背景3.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对表达文章主题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导入展示两幅图画(一幅辽阔草原、生机盎然,一幅黄土高坡、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14.
(老师让学生看地图,介绍安塞腰鼓导入课题)一、感知"腰鼓"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生:课文第六到十七段是写打腰鼓的。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6——17段。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请同学们边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两篇有关舞蹈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和《观舞记》,可以比照进行赏析。一、从风格和手段看《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而《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安塞腰鼓》中"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  相似文献   

16.
捧读《安塞腰鼓》,我的身体也变得火热,我的心灵也被重重的捶击,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曾经八十年代的童年,曾经也有幸成为学校腰鼓队的一名队员,也曾经和那火红的腰鼓"人鼓合一".如今,当读到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咚吧咚吧咚"的鼓声.  相似文献   

17.
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健身功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塞腰鼓——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的表现。安塞腰鼓——是一种舞蹈艺术。安塞腰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安塞腰鼓——众多社区开展的最为广泛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安塞腰鼓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陕北地区的一种鼓舞艺术,其因发源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而得名。安塞腰鼓历史气息浓郁,据资料考证,其已经走过数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走出陕北地区,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诸多美誉。如今,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下,安塞腰鼓作为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无疑是地方文化生态建设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深入探索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发掘安塞腰鼓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课文品读] 《安塞腰鼓》奇妙的抒情艺术 凡是读过《安塞腰鼓》的人,就一定能感受到文中激扬的情感。这篇美文与其说是在描叙“安塞腰鼓”的气壮山河。还不如说是作者在借安塞腰鼓抒发心中不可遏止的激情。作者奇妙的抒情艺术,值得我们体味、欣赏。  相似文献   

20.
许雅健 《江西教育》2012,(Z5):12-13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好一个安塞腰鼓!"5月11日上午9时,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青新小学多媒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