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10,(10):91-92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鲍小伟 《考试周刊》2011,(39):61-61
写作文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如何使他们做到"我手书我心",如何把握文章的重点,如何使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作文的写作首先在于作者的思路,好的文章,思路清晰,文通字顺,读起来令人回味悠长。那么,教师如何使学生把握好写作的第一关,也就是"构思文章",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时"咬笔杆"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必须理清两种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路”。写作思路是指作者构思行为的轨迹,它以文章结构为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思路”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就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思路”。两种思路有密切关系,但不可混为一谈。教学参考书分析的往往是作品的写作思路,只能供作“参考”。教师理清文章的“教学思路”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一篇文章的有关知识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那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心中有数,并且要精心设计出具有语文特色的引人人胜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习俗,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培养生活热情,关注细节习惯。  相似文献   

5.
写作思路是文章的客观存在,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课的讲读教学,有诸般的方便与好处。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和线索。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二)能力目标。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领会重点语句对文章的感知,从整体到局部的深入作品意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2.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3.培养自己以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和线  相似文献   

7.
写作思路是文章的客观存在。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课的讲读教学 ,有诸般的方便与好处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杂文特点;熟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是说,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谛,可见理清文章思路,对深入题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理,在作文教学仍要强化写作时构思的重要性,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只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才能让学生脑中储存的词汇、事例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就犹如拿着寻宝地图去寻宝一样,就能快捷迅速地达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的生平。②理清作者感悟生死和亲情的思路。③体会文章语言文笔优美而坦诚的特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准确地提炼关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扫除阅读障碍,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那么,我们该怎样理清文章的思路呢?可以从文章的标题线索、过渡照应等方面入手。一、看标题理思路标题被誉为文章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3.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青海西宁市马坊小学丁启芳一、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思路)教师是沟通作者与学生两者之间思路的桥梁,是引路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深入钻研教材,了解作者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理解本文观点,了解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其特点之一就是“言之有序”,理清了“序”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以《说“屏”》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关键词句阅读法”在说明性小品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在不断积累文言词语的基础上,理清题目与内容的对应关系。2.通过品味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结合、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探究“清”字的妙处。【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通过品味环境、景物的描写,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必须理清两种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路".写作思路是指作者构思行为的轨迹,它以文章结构为外在表现形式; "教学思路"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就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思路".两种思路有密切关系,但不可混为一谈.教学参考书分析的往往是作品的写作思路,只能供作"参考".教师理清文章的"教学思路"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一篇文章的有关知识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那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心中有数,并且要精心设计出具有语文特色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理解百草园之"乐"。2.归纳段落中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通过课后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重点:仔细揣摩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遣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多种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清段落思路及作者的描写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浏览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并对文章划分了层次。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是说明文思路分析能力训练。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上课老师精心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是分析段落的层次。围绕这两个训练重点,老师巧妙地借助两个话题,通过方法指导、文本分析、互动交流等途径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思路教学法,何为思路呢?思路就是作者在构思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文章思路对阅读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呢?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是形成阅读能力的一项根本性技能,要想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思路教学是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而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理清思路。在采用思路教学法时,要注意其与文章结构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