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在信息化社会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信息化社会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从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得教育产生了新的变革,从而使社会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表现得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2.
人类自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经历两次脱域化过程。这两次脱域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作用社会的直观表现。后工业社会治理模式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张康之教授基于对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乃至行动模式是建设合作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说起来“小”,其实“大”得很。说它“大”,因为小学语文让孩子看到了“大世界”。从中国到外国,从现代到古代,从人类社会到大自然,从人文到科学……所有这些,都可蕴涵在小学语文之中。一句话,小学语文与色彩斑斓的世界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矛盾发展到原始习惯不足以解决的阶段的产物;法不是凝固的,它随着古代社会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稳定演进为近代社会民主治理下的社会协调而由专制型发展到民主型。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人类迄今最高级的社会和谐,与之相伴随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法律。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在法的完善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核心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牵引下,马克思论证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必然性与历史必然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并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这一“人类社会”的原初构型。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从市民社会中的解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论证了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开端的共产主义。重新梳理马克思“人类社会”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脉络,将为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线索,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和人类社会发展途径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理解有加的人.不具备创造性素质。不理解是人类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对司空见惯的事不理解,更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行。传说中牛顿看见苹果坠地,很不理解.他想.苹果熟透后.为什么不升到天上而是落到地上呢?在他之前,人类已经有不计其数的成员怎么就没人对苹果向下不向上表示不理解呢?牛顿不理解了于是诞生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这项定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过得更加惬意.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得很形象:在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各国都试图建立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写作学道路,人类社会真正步入了写作时代。到了今天,写作领域里终于有了一丝光明,在知识论、过程论、主体论、文化论并存的情况下,中国青年写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努力都是为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超越市民社会及其典型形态即资产阶级社会。马克思反思批判了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国家哲学,从国家“下沉”到市民社会,主张从市民社会出发揭示市民社会的真实面目以及与国家的关系,进而把握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组成要素,寻求超越市民社会的力量、途径与策略;在把视角降落到市民社会,以及发现了市民社会及其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缺陷后,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上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为剖析和超越市民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石;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层面上对市民社会进行了病理学诊断,揭示了市民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矛盾,阐释了市民社会的历史命运;通过对市民社会的全面批判,马克思找到了实现超越的革命路径,为人类从市民社会过渡到“自由人联合体”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争取对客体、对世界的支配,但在前有的世纪里,物质世界或某种落后的观念、制度是人什1改造的首要对象,而二十世纪,虽然过去的客体仍是客体,人们的眼光却集中在“社会”这一谁也说不清的怪物上。消解社会,创造适合于人生存在的社会环境,提到了人类的议事日程上。与之相适应,文学则发生了由构筑社会到消解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和人类社会发展途径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书籍对人类的影响就是巨大的。书籍作为人类知识的载体,通过其特定的方式向人们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仅对个人,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从最初的私人藏书到藏书楼,再到现代化的图书馆,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它们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毫无疑问,在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它们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勇胜 《考试周刊》2007,(43):124-125
高校国防教育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培养了符合社会需要的大学生,通过国防教育把大学生训练得具有更大价值.这些价值具体分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促进价值和管理价值以及对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观动因是需求和满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 ,没有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社会就无从发展 ,社会对人的需要解决得越好 ,人的满足程度越高 ,社会就越文明 ,越进步 ,正确解决需要和满足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各交战国中,这种影响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就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童工劳动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像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一样,都是在不断的想象和实现过程中形成的。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兵甲,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从这段话我们可看出,老子的理想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小,人民少,人民吃得香,穿得很漂亮,住得很舒适,大家都过得很习惯,人民都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迁徙到别的地…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观动因是需求和满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社会就无从发展,社会对人的需要解决得越好,人的满足程度越高,社会就越文明,越进步,正确解决需要和满足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1946年人类发明了计算机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模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人类已从以原子为标志的工业社会进入了以比特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可以称为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或知识、技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据统计,自93年以来,全世界使用Internet的人每月增加10%,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的话,到2003年整个Internet的用户数将超过地球人口总数(Nicholas Negroponte,1996)。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2,(16):17
子在渊在2012年5月30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不知道是因为现在的大人太过于忙碌,停不下脚步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还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过娇嫩,被娇宠得根本不知道还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被忽视了。每到儿童节,家长都为如何陪孩子玩而伤透脑筋,  相似文献   

20.
艺术设计这门学科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整个人类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无论在专业本质特性上,还是在专业的社会属性上,都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