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回顾过去五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实践,可以得到这样的共识:第一,城市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普遍完成,具有在各学科开展教育教学应用的环境;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普遍提高,具有承担在课堂教学上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三,信息技术课的普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学校信息化的环境基础与教师、学生个体的能力基础具备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条件。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我们完成了教育信息化的第一阶段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突出特点是一种个体、单位或系统的局部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教师则是此过程的关键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使用技术的环境与机会,以促进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沟通以及认知的发展等。因此,在教师培育过程中提供技术经验,使其具备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必要的。国际教育技术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提出的教师教  相似文献   

3.
博客——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新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主旨就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教师教育信息化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要对教师教育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信息资源,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形势来看,世界范围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以最发达的美国为例,从199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以来,至2000年已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有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联上了互联网,平均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现已发展到趋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地步。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数字化学习”计划,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提出“让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使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校自1995年以来增加了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全面使用,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学校、社会、家庭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时代,怎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得到很好地使用将成为人们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文章主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阐述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创建校园良好的信息化培训环境,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学习的观念,采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使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得到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王唯 《中小学管理》2004,(10):32-36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基础环境已有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之间信息化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严重,教师培训和软件开发相对薄弱;学校信息化管理不尽如人意,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时间很有限。对此,本文提出的对策是:把现代教育思想全面引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调整政府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的结构和重点,对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整合改造,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将普及与提高并行作为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学环境中的学生获得教学信息有三个路径,其中,教师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设计信息的能力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也是最核心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化教育的四个方面的路径:一是教师专业化教育的路径与理念的本身要信息化;二是基于新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核心内容;三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师培训必须关注教师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四个层次,避免在同一层次上的低水平重复操作的技能培训;四是要信息化实践中的一线教师建立长期有效的支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陕西高职院校在区域信息化建设中所处的态势,提出其应承当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和为社会培养信息化技术应用人才双重任务。为此必须加强基础建设,如硬件建设、人员培训、教学和技术软件的应用、多媒体应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做好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的整合,包括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学环境的整合、师生角色的转变、远程教育的运用等;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信息互联与交往。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指标构建及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唯 《中国教育学刊》2004,(6):31-34,37
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能科学、全面、系统反映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理论指标。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可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来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面对教育信息化,教师还存在许多与之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加强师资建设,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逐渐消除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畏惧与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之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因此,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紧迫课题与任务。教育信息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树立教学技术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成长的途径有: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逐渐消除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畏惧与逆反心理;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完善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开始,日本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并一直走在亚洲国家前列。但当前仍存在学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学习的时间较短、线上授课的质量不高、学校技术支持人员不足、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等问题。为实现学校教育的全面信息化,日本文部科学省2022年4月发布《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升教职员工的数字能力、改善学校的数字环境、推进学校管理的数字化四个方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进行部署。该计划为我国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明确价值导向,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信息通信技术素质和能力;提升信息教育地位,更系统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推动数字化校务管理工作,更高效地减轻教师负担。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ITTE)起源于。教育计算机化”(Education Computing)。“教育计算机化”就是在教育系统或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系统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其中也包括如何在教学和培训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并逐步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专门研究学科。ITTE主要研究如何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更自觉地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这包括对教师的职前技术应用培训和对在职教师的技术教育两个层面,但都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效果研究以及成功的对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做法和方案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ITTE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教师把握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技术平台,变革教学方式,创设资源环境,提供学习工具;一方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着从基础建设向人才培养的战略转移,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向信息处理能力,以信息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协作学习和生存竞争。新形势为“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ITTE)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经和大中城市的普通中学不分上下,基本上具备了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要求,初步实现了校园信息化。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城市中学还存大很大的差距,本人在基层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多年,看到很多学校花巨资建设的校园网络和信息化设备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目前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观念和技术条件的落后,当然也和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现实中“教育信息化”的异化,同时也由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学软件资源匮乏以及教育观念的滞后等因素,造成“重建设、轻应用”的现状,影响了农村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出现了有效使用率偏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2000年开始的日本新千年计划中“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目标实现年。该“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目标是:(1)在以往的计算机改善教学的基础上,运用ICT等信息技术推进“充分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推进以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信息教育。具体是培养运用信息能力、对信息的科学理解、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的态度;(3)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改善学校管理工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59条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民族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民族教育影响的前后20年,指出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过去的10年里,信息技术使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环境、新型教学资源、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以及新的学习方式,对民族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展望信息技术在民族教育中发展的未来10年,分析得出建设重点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一、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新型能力素质 教学环境的变化会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化教育的实施,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新教育模式等信息化教育特征的涌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新型能力素质。有专家研究指出:“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与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决定教育信息化推广与应用的关键。”教育部文件指出,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59条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民族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民族教育影响的前后20年,指出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过去的10年里,信息技术使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环境、新型教学资源、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以及新的学习方式,对民族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展望信息技术在民族教育中发展的未来10年,分析得出建设重点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李群 《上海电教》2002,(4):42-4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数字化的生存环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给教育带来新的课题,为教育拓展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继承优秀的人类化及科学技术,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包括能够从各种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各种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形成这种能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此,我们确定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发展思路:树立“双为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教师的主动发展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新基础教育架构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塑造新型教师、培养新型学生、创建新型学校,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的现代化,办学效益显,成为地区家长心目中的首选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