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看,既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又要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各地中考科学试题也体现了这种“STS”教育观,即强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社会热点,联系科技新成果,并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方向.现以物理方面的试题为例进行分析.例一、1联系夏日天常我生们活吃冰棍时,撕下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的(选填“上”或“下”).简答:液化,下.例…  相似文献   

2.
<正>在夏天,我们经常能观察到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冒“白气”的现象;在冬天,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嘴里总是呼出“白气”,这些“白气”是哪里来的呢?许多同学在分析这些“白气”时,错误地认为“白气”是气体或水蒸气。其实“白气”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人眼无法直接看见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而“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雾状小水滴,也称“白雾”。生活中“白气”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物体冒“白气”,另一种是低温物体冒“白气”。下面通过两道例题分析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图园口圃困圃11|!|l|。 一、填空题 1.在《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兼蔑》:“兼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 句写尽了人间缠绵徘侧的思念.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露”是一种 _现象,而“霜”是一种_现象. 2.夏天我们吃冰棍儿时,撕开冰棍儿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儿 冒“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发生_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儿冒出的“白气”是 向的(填“上”或“下”). 雾鹭 图1 3.“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  相似文献   

4.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当你吃饭的时候,掀开锅盖,会有大量的“白气”升腾。盛夏当你撕去冰糕的外衣,又会发现缕缕“白气”萦纡飘散。这时你是否会想到这些顽皮的“白气”中,蕴含了许多奥妙的物理知识呢?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这是物理概念上的错误。物理学上把水的汽化,冰的升化散布在空气中的大量水分子总称为水蒸气。眼睛是看不到水分子的,人眼能直接看到的是由无数分子结合成的小液滴或粉尘。大量的小液滴和粉尘悬浮在一定的空间,形成我们看见的“白气”。所以说白气不是水蒸气,也不是气体,而是许许多多的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稍一留意你就…  相似文献   

6.
在炎热的夏天,当你拿掉冰棍的包装纸后,冰棍的表面就会现白气。这时你可能会想,热水会冒出白色的蒸气,怎么冰棍也会冒气呢? 其实,那并不是冰棍在冒气。我们知道,夏天天气很热,把冰棍拿出来后,冰棍的表面就会融化,而冰在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这样冰棍周围的空气就会迅速变冷。平时在空气中有一些水蒸气,并且空气中水蒸气的多少跟温度有关,温度高时,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就多;温度低时,空气中气能容纳的水蒸气就少。当冰棍融化吸收了周围空气的一些热量,使空气由热变冷时,里面所含的水蒸气就有一部分跑出来变成  相似文献   

7.
景君梅 《河北教育》2008,(10):45-45
1.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但这些问号往往是散乱的、模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液化》时,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去寻找生活中的“白气”,他们会说出很多,如水烧开后从锅边喷出大量“白气”;夏天,打开冰柜会看到一股“白气”;剥开冰棍的包装纸后也可见到冰棍像在冒“白气”;冬天,人在室外讲话时口吐“白气”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雾和云》一课中有一个重要的实验,那就是“白气”形成的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大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用一块冰接近瓶口,然后再把冰移开,看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是想通过冰接近瓶口顿现一团“白气”,把冰移开“白气”逐渐消失的现象,来揭示“白气”是水蒸气在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曾多次按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但每次当冰块靠近瓶口时,瓶内水面以上只有少量“白气”生成,有的小组连一点“白气”也看不到。最后,我只好把书中的现象告诉他们,虽然费了很大力气,可学生仍是一脸迷惑。 为何按教材要求去做却得不到教材中所说的现象呢?课后我进行了反复的思索,原来在教学这一课时,地处北方的学校季节已是深冬,特别是在无供暖设备的教  相似文献   

9.
夏天,当你把冰棒(雪条、冰糕)从冰箱(冰筒)里取出来时,会看到冰棒周围冒出“白气”,过一段时间,“白气”就消失了,而在冰捧上还留下一层白色的“粉”,把冰棒放在玻璃杯或口盅里,过一段时间,容器壁内外两侧又会出现一层“水珠”.同学们,学了热学知识以后,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其实发生上列三种现象,是属于热学中的液化、汽化、凝华现象.当把冰棒人人冰箱出来时,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因为冰棒的温度在0℃以下,空气中温度(夏天)一般在200℃以上,热空气突然遇到冰棒周围的冷空气,从气体液化为很小的小水滴…  相似文献   

10.
物态变化的知识是热现象一章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相近、相似、易混淆的概念多.不少同学在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去分析物理现象时,常因此出现很多错误.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克服错误的方法.一、水蒸气与“白气”问题在物态变化类问题中,水蒸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有许多同学因搞不清水蒸气与“白气”的区别,在解题中常犯错误.如有同学将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认为是汽化或升华的结果,这主要是不知道水蒸气是无色、无味且看不见的气体,而“白气”则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雾状小水珠,虽…  相似文献   

11.
教学《水蒸气的凝结(一)》一课,学生在讨论“白气”是什么时,通过观察水沸腾时从玻璃管口喷出的“白气”,并与水蒸气比较,都认为“白气”确实不是水蒸气。但部分学生对“白气”是小水珠这一结论提出异义,其理由是:水是无色透明的,理所当然小水珠也就是无色透明的,而“白气”却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白气”不是小水珠。我一下子让学生弄懵了,因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完全没料到会出现如此“怪  相似文献   

12.
到了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吃冰棒.你们注意到了吗?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好像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哪里来的呢?1.白气的形成冰棒从冰箱中取出时,温度很低,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相对冰棒来比,温度较高.水蒸气与冰棒间有温度差,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将符合要求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对应题中的括号内(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在夏天会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气”,这是因为()。A1冰棍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1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C1冰棍熔化成小水珠;D1冰棍周围空气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2、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1刹车传动系统应用了杠杆;B1前、后轮的轴承应用了滑动摩擦;C1链条和前后轮盘组成滑轮组;D、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图13、如图1所示的家庭电路中,接线…  相似文献   

14.
把冰棒冒出的“白气”误认为是冰棒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 自然第一册练习册第二十页有“蒸熟的馒头会冒‘白气’是什么原因?夏天的冰棒也会冒‘白气’,又是什么原因?”蒸熟了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冰糕都是装在冰柜或保温瓶里,刚从这些容器里拿出的冰糕周围冒“白气”,并且,这“白气”不断地向外扩散,很快就消失了.无论什么颜色的冰糕,在空气中都会发白,如同撒上一层“白粉”一般.若把冰糕放在杯子或其他容器里,片刻,容器内外壁上会出现一层“汗水”.同学们,这些都是什么现象呢?  相似文献   

16.
一位自然教师在作《土壤成分》分析实验时,随便从室外拾来一土块,放在酒精灯上就烧,结果土块冒出气来,这时教师说:“土块加热冒出‘烟’来是腐殖质在燃烧”并下结论:土壤里有腐殖质。讲“雾”的形成时有位教师从冰箱里拿出一根冰棍来,并说由于室内的温度高,冰棍融化后冒出的白气这就是雾。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气体.常温常压下有的可看到,有的可闻到.例如:黄绿色的氯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存在于空气中.我们熟悉的水蒸气就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是什么样子的呢?烧开水时,水开了,从壶嘴里喷出的汽是不是水蒸气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白气”的一些问题.1.冬天,人们说话时我们看见“白气”从嘴里呼出,这是由于口中呼出的废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高于气温,故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夏天为什么看不见这种“白气”呢?“白气”是否就是水蒸气呢?我们必须首…  相似文献   

18.
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一个典型的实验,新旧版教材都采用这一实验现象来演示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讲授《水蒸气的凝结(二)》一课,充分利用“白气”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加深对水蒸气的认识 水蒸气看不见,闻不到,在教学中学生认识水蒸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一些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