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飞  程燕  赵京慧 《游泳》2021,(1):89-95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数据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日本游泳队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为中国游泳队提供参考。主要结论:1备战优点:日本游泳队备战奥运会资金到位、训练条件优越,目标明确,突出重点,保障优势项目和队员;加强国际交流,适当出国高原集训和比赛,并有意选择与同项目的竞争对手近距离训练,让队员了解偶像和对手,加强比赛夺冠的信心;出国高原集训持续时间为2-4周,并随后通过国内外比赛来检验集训成果。2备战存在问题:日本游泳队没有保障好奥运顶级选手的训练及比赛,导致优秀运动员产生严重的伤病,无法参加训练和比赛;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选拔标准过高;整体比赛安排不合理,比赛次数多,强度大;日本队兴奋剂管理有漏洞。  相似文献   

2.
我对山地车高原训练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山地车队近年来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其成功的经验是把高原训练列为训练和准备重大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原训练中,将山地与公路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长途拉练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爬坡能力.通过定点训练提高队员的操车技术、战术能力.充分利用高原复杂地形进行冲坡,、下坡、弯道冲刺等训练.总结出了"耐力是基础,技术是前提,速度是关键,素质是保证"的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游泳队八、九十年代进行了近20次高原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中国游泳界已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但是,世界各国高原训练经验表明,高原训练是一匹难以驾御的“烈马”,高原训练不仅有优点,也有弊端,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还有许多规律需要摸索。本就朱毅和单莺备战2000年奥运会期间的高原训练实践进行总结,并对以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为主的高原训练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速度滑冰项目运动员在高原地区训练和比赛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我国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系统分析,以期对项目的训练方法、手段和理念的创新、研究、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速度滑冰队16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高原训练期间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高原训练期间,白细胞会在短时间内降低,一段时间后会恢复,血红蛋白指标缓慢升高,但会随着强度的加大而降低;高原训练后,人体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指标会呈现出一致性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韩津柱 《精武》2011,(5):94-94,96
篮球运动是同场竞技类集体运动项目,比赛时间长、高速度、高强度的对抗是该项目的特点,而且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呈波峰形发展,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增大,技战术的发挥下降。本文对第2 9届奥运会八强队伍所有比赛场次的运动员的出场次数、平均上场时间、比赛中全队换人次数与队员个人上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八强队员上场时间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2 9届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取得成绩越好的队伍,其队员参赛率越高,突出了队员的个人能力强,队伍的整体实力高,分析认为影响男篮八强队员上场时间受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战术、场上比分、个人犯规次数、运动员场上位置和伤病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失误原因剖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摩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队的比赛,发现造成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心理素质薄弱,赛前过于自信,技术不够扎实,人才培养策略和训练机制不够完善,布局不够合理,新手缺乏大赛经验,适应新规则、新赛制的能力不强,运动员比赛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为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策略和训练体制,强化队员的技术、心理和素质训练,提高队员完成动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滑雪运动员在半高原条件下的训练问题引起许多国家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因为在半高原条件下举办了不少大型越野滑雪和马拉松比赛,还举办了一些高原集训。一、对大型国际比赛海拔高度的统计研究前苏联的科研人员对在高原地区进行的冬季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欧洲锦标赛以及全苏的锦标赛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这些比赛的海拔高度变化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8.
邱俊强 《中华武术》2008,(10):17-19
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后,高原训练开始逐渐流行。高原训练手段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提高耐力,促进恢复均有一定的效果。竞走项目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曾有多名竞走运动员采用高原训练手段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如奥苏利万、弗朗西斯科、弗尔南德斯、迪克斯以及陈跃玲、王丽萍都曾采用高原训练手段,来提高竞技能力。此外,一些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本身具有进行高原训练的有利条件,如墨西哥、美国、中国等,对于发展竞走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世界杯冠军黎则文、世界杯亚军虞朝鸿、墨西哥竞走运动员悉尼奥运会50公里铜牌运动员桑切斯均为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目前,高原训练手段已经成为竞走项目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国家开始使用模拟高原手段如低氧帐篷来获得高原训练效果。随着很多高原训练基地的先后建立,竞走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对高原训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高原训练手段如同其他高科技手段一样,成为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队备战第30届奥运会的重点队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国家皮划艇队在备战伦敦奥运会周期的训练过程中如何应用4×1 000m测试对训练计划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和调整。结果表明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明显,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取得成绩。所以,在皮划艇训练中,4×1 000m测试对训练强度的监控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跑和马拉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能量主要来自运员机体的有氧氧化。因此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对于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高原训练在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探索和试验,试图摸索什么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有利于高原训练的效果和更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1987年1月我们为了使中国水电体协长跑队8名队员在短期内运动成绩有一个较大提高进行了高原训练,这8名队员分别来自沈阳、江苏、山东、北京等海拔不超过41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奥运风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山东有4名运动员参加了4个项目的比赛。体操运动员邹利敏获得体操男子团体亚军,为山东获得第一枚奥运奖牌。这届奥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本届奥运会与邹利敏一起参赛的另外三名山东运动员是男子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女子铁饼队员焦云香和男篮的王海波。当时在男子体操团体比赛中,邹利敏作为主力队员,获得了团体亚军。其他三名运动员都没有取得奖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自蔡振华在2004年中国乒乓球协会教练员扩大会议上的发言。1 奥运的最大收获是"人" 为了完成雅典奥运会上的任务,赛前我们进行了前后100天的半军事化封闭训练。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进行了重点磨练,对技战术做到了精雕细刻,对年轻运动员进行了重点培养和大胆使用。在参加此次奥运会中国队的全部8名队员中,有5名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涌现出了张怡宁这样的女队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还打造出了王皓、陈、郭跃这样具备较强实力,发展潜力又很大的年轻队员。如果今后训练得当,他们将会成为2008年的可用之材,这是我们在本次雅典奥运会上一个非常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发展,采用生理生化指标为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测和机能评定对确保运动员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意义。在备战奥运会集训期间,我们曾采用一些血、尿生化指标为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较系统地训练监测和机能评定工作。本文将不同阶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便为体育科技工作者年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1.对象:以国家举重队8名重点队员(其中4名参加奥运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1996 年奥运会女子柔道比赛参赛资格和实现奥运会夺得1 枚柔道金牌的目标,对参加1995 年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和1996 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4 项生化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参赛队员每周负荷后机体的各项反应,可作为今后我国高水平女子柔道训练节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原训练已经应用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会比赛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了近年来世居高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部分研究进展,包括对世居高原运动员机能特殊性的概况,并着重论述了世居高原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研究现状及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以此为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高原训练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颖 《游泳》2006,(2):19-19
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总局及时召开了高原训练工作会议,使自己的对高原训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自己几次高原训练的体会,更明确了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重要性,在这谈一下几次高原训练的体会。 1,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连续参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体操专家张健同志曾讲过:“要培养世界冠军必须要有培养世界冠军水平的教练员。”此话指出了教练员在体操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来评价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呢?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简单的评价就是看你训练的运动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牌、名次多少。特别是在大型比赛,如全运会、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等的比赛中获奖牌和名次。可是能带领队员参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散打队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是决定队员运动技术发挥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在训练中合理科学的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在比赛中正确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比赛结束后消除心理障碍和恢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集训队10名队员在海拔2366米进行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对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较初期有所提高。提示残疾人运动员进行适当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血液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生理效应有一定的作用;WBC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有所增加,表明高原训练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高原训练第一周内训练负荷较大是引起残疾人运动员血象指标在训练初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建议全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特别是对免疫机能指标的监控;安排适合残疾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训练负荷,与健全人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区别对待,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