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然 《传媒》2012,(10):12-14
正2011年9月,由大连《新商报》发起的"城市家书——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大型民意民智征集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时隔一年,"城市家书"作为一种现象仍然热度不减。2012年8月18日,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记者协会主办,新商报社承办的"城市家书——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媒体使命研讨会"在大连举行,多名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2,(10):9
正"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古时,一封封家书承载着远行游子最深沉的情感。但在现代社会,这个萦绕着乡愁的表达方式被使用的频率却越来越低,城市快速的发展,正在淹没居民最朴素的期待。2011年9月,大连《新商报》发起"城市家书——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大型民意民智征集活动,只要心系大连,就可以用一封温情的家书说出自己对大连这座城市的意见和诉求。2148封家书,是2148个故事,更是2148个城市建设中的民心民意。《新商报》的"家书"创意连接了普通市民与政府部门,媒体的责任、担当与公信力也在对一封封家书的刊登中得到了重塑。因此,"城市家书"引起了本刊的关注,它是不是徒有一  相似文献   

3.
桑文武 《传媒》2012,(10):15-16
正在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金秋时节,大连市新商报社发起的"城市家书"活动,也在不经意间,走过了一周年。"城市家书"活动开展至今,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沉淀出更加具有活力的正能量,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和积极参与。"城市家书"以"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媒体推动为平台,以亲情互动为特色,以征集民意民智、共建幸福大连为主题,以记者"走转改"的方式体验最真实的群众情感、了解最质朴的愿望心声、报道最深切的社情民意,全方位展示了时代主  相似文献   

4.
李成言 《传媒》2012,(10):10-11
正在国内城市管理的众多案例中,大连"城市家书"以其独有的操作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感与西方媒体精辟的社会责任理论紧紧相连,从而成为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大连市民向心力的引领路标。"家书"展情怀一封小小的家书,其蕴含的饱满深情首先契合了中国人传统的伦理情感。现代社会的通讯工具令人眼花缭乱,传统的写一封书信给家人,反而成了奢侈之举。而大连的"城市家书"是城市"大讨论"背景下,由《新商报》发起,市委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5.
《传媒》2012,(10):17-21
正"家书"应当续写新媒体时代,报纸不再是最快速、最丰富的信息提供者,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社区、博客等媒介达到的平台式沟通、分享式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就应该由原来的静态运行转为动态运行,即通过组织活动、制造话题等使自身成为一个新的传播中心,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泛起波澜,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推动社会沟通中需要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方法。报纸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想、观点的载体。报纸要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不仅是报道传播者,更应该是发现者,是社会活动的新型组织者和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家书"使《新商报》凸显了这样一种特质,彰显了一个媒体的见识和眼光,也体现了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我建议"城市家书"活动继续做下去,成为常态化,使之成为《新商报》的一张深入人心的名片。  相似文献   

6.
《路边车位谁的王国》,《新世纪》周刊,11月21日简介:路边车位,所有权归谁?经营权归谁?收的钱哪里去了?又是怎样用的?这对很多城市的市民来说,都是一个不太明白的问题。这一报道从最近的一起贿赂案切入,揭开了北  相似文献   

7.
"夜光杯"为上海媒体品牌之一,不但在上海家喻户晓,就是在全国,也影响甚大。"夜光杯"对展示上海城市精神和文化起了怎样的作用;一个副刊,一座城市,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又为未来提供怎样的方向,文章对此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8.
“梦里依稀救命人,一十六载寻恩路”,这是《辽沈晚报》副总编马为同志为大连女孩寻恩首次报道修改确定的标题,一个普通的寻恩报道,为什么会在全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一个普通的寻恩报道,怎样转化为寻找真情、知恩图报的策划活动?一个不一般的故事2月5日早上,《辽沈晚报》特派大连记者刘红涛在网上搜索,在大连当地的一个论坛里看到了一则题为《寻16年前救命恩人宁忠良、杨学军》的帖子。记者感到十分好奇:为何过了十多年才想起要寻找救命恩人,神秘的寻找者是谁?帖子背后是怎样一个离奇故事?出于职业的敏感,记者立即与发帖人取得了联系。经过简…  相似文献   

9.
杨秀 《新闻传播》2012,(4):23-24,26
从2007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修改正式提上日程至2011年国务院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这期间媒体踊跃参与,推动了立法过程与民意的互动。《新京报》对拆迁条例"修法"的评论涉及到了诸如征收的主体、征收范围、补偿方式等重要问题,体现了媒体在此事件上"公众表达"的取向以及媒体对这一立场的坚守。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10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民间俗称的"限娱令",至今已有一年时间。从猜测、质疑到不绝于耳的争论与误读,再到各项措施实施后荧屏面貌得到较大改变,《意见》出台并实施一年的效果究竟如何?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否真正去除了电视荧屏上庸俗、低俗、媚俗的"泛娱乐化"现象?电视节目格局与媒体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电视媒体的文化生态环境真正得到改善了吗?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这一年电视实践的梳理分析,观察并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大连晚报》一个既非突发事件,也非热点新闻的专栏策划,竟然引得全国众多重量级媒体关注并前来采访报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的最后两个月,在新商报的策动下,大连上演了一场倾城“连心”救助活动,成功救治了一个患罕见肿瘤的8岁女孩。其实帮助文章媒体经常在做,但通过一次救助行动塑造出一个城市精神品牌并形成一种文明坚守的确是彰显了一个媒体的责任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3,(12):28-29
从去年7月20日到今年10月,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楚天金报》与国内外文化艺术团体和演出部门合作,在武汉城区连续推出35场名为“金报周末晚会”的文艺演出。其规模之大,活动之频繁,持续时间之长,且以纸质媒体牵头完成的类似演出活动在全国都罕见。这些大型系列演出活动,就像一座桥梁,既满足了广大市民日益高涨的文化生活需求,又通过这些活动彰显了日益发展壮大的《楚天金报》,使之与广大读者走得更近、贴得更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少成功的探索,既做大了媒体阵营,也做强了新媒体。但怎样做强"日渐式微"的传统媒体,怎样强基固本焕发党报生机活力?本文认为,城市党报建立媒体智库,在优化新闻报道的同时,增加思想智慧生产传播,为社会提供各种形态的智慧产品,实现党报媒体转型升级提质。本文由此提出城市党报建立媒体智库的基本原则和定位,媒体智库运行的模式,以及媒体智库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2003年金秋,杭城喜事连连,9月30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杨公堤、新湖滨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点落成开放,"一湖二塔三堤三岛"的世纪之梦终于实现;10月 17日,第5届两博会隆重推出,为了更好地宣传新两湖、宣传两博会,<杭州日报>特别策划了56朵金花聚两博大型报道活动.这一活动历时一个月,17个省市自治区的主流报纸作为联动媒体加盟,有近百家媒体聚焦活动.一家地方媒体的活动产生了广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城市性格烙印城市性格会不会影响到媒体?不同城市的媒体会有不同的性格吗?媒体性格也是城市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来看看案例.案例一:姚明退役的报道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上海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结束篮球生涯,正式退役.面对这样一个万众关注的事件,同属晚报类的《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是如何操作和呈现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风格区分?  相似文献   

17.
一场演出,一次走秀,或许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的彰显。但当媒体屡次报道这类浅层次的文化事件时,"文化"就显得较为单薄,缺乏厚重感。2011年、2012年,《上饶晚报》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了"百位文化名人论坛",开创了地方文化报道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大连日报从2011年11月2开始,开设"2012您最期待的事"栏目,截至2012年1月21日,先后共发稿92篇,15余万字,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响应,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和众多采纳,达到了公众、政府、媒体的多赢,创造了公众、政府、媒体公开互动新模式,彰显了党报民生时政报道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当下,媒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这也在很大层面彰显出媒体经营能力和品牌号召力的作用。媒体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站稳脚跟,如何在当地众多的传媒中夺人眼球、独树一帜?在媒体策划执行的众多影响力的活动中,公益活动策划可以说作用巨大。一般情况下,媒体的活动策划经常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拓展新市场,提高知名度,增加发行量;二是直接吸引广告客户的目光,拉动广告的近期投放。由于媒体肩负着政治功能的特殊性,其活动策划不  相似文献   

20.
范继莎 《采.写.编》2022,(12):149-151
在融媒体时代,媒介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与时俱进,要以受众更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导演在进行文化类节目策划时,就应该以新时代的创新表达来赓续传统文化。沈阳广播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系列融媒节目——《尤念家书·沈阳家书文化传播论坛》,导演希望以文化论坛的形式,对家书文化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助推家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媒体融合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