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十月》     
有些小说就是从一个动机出发越走越远:某种意外撕开平淡的现实,虚构的力量推动裂纹不断蔓延生长,情节一步步走向紧张,最终将生活下面的深层结构暴露在文本当中。《十月》2009年第3期作为头条的中篇小说《琴断口》(方方)显然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2.
看《十月》     
小说难得的是写出韵味来。叶广芩的中篇小说《豆汁记》以豆汁为名,真的写出了小说中所说的豆汁那种“酸中带甜,醇味十足”的悠长滋味。  相似文献   

3.
看《十月》     
本期《十月》可谓对"收藏"情有独钟,不仅以"纪实文学"刊发白描的《秘境——中国当代玉市考录》,更有中篇小说《把脸拉下》、《赝品》,短篇小说《越位》涉猎"收藏",真真假假,你来我往,由收藏反映世态众生之相,倒是别有声色。  相似文献   

4.
本期《十月》生活感很强,似回到它质朴好看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看《十月》     
本期《十月》,整体嫌平。本论坛推荐其中一篇:老虎的《锦鲤记》(中篇)。  相似文献   

6.
看《十月》     
2008年第1期《十月》以汪曾祺先生的早期作品辑佚开篇,赢得喝彩;2009年第2期,《十月》再发表沈从文的两篇小说拾遗,以飨读者。此次由裴春芳先生辑校钩沉的中篇小说《梦与现实》和短篇小说《摘星录(绿的梦)》是沈从文后期的小说作品,与其创作前期的“都市讽刺写实”、“乡村抒情想象”和“经典戏拟重构”三种标盘性文体迥然不同,是沈从文模糊小说、散文、论文的文体界限而作的实验。论者往往认为,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乃是对其个人感情生活的过程记录,然而在记录的过程中又隐曲、抽象,使之升华为具形而上意义的人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看《十月》     
本期《十月》刊发的小说整体来看相对充实,《云端》(马晓丽,中篇)、《千万别让她说话》(格致,中篇)等小说都各有可圈点之处。  相似文献   

8.
看《十月》     
本期《十月》在“学宁夏”栏目中刊载了当地两位名作家的作品——石舒清的三个短篇《黄昏》、《左手》、《拥脖》和陈继明的一个中篇《海棠十二帖》。  相似文献   

9.
看《十月》     
本期《十月》,小说容量虽大,精品嫌少。我们推荐一篇在艺术上颇有特色的作品:韩晓征的《妙色》(中篇)。  相似文献   

10.
看《十月》     
和《奸细》(罗伟章,(《人民文学》2006年第9期)一样,本期《十月》的“第一阅读”《潜伏期》(罗伟章,中篇)依然取材于中学教育领域。如果说《奸细》主要通过人物近乎悖反的言行向读者呈现了存在于某些高考毕业班的“掐尖儿”现象,从而间接揭示了应试制度给师生们带来的人性戕害,  相似文献   

11.
看《十月》     
钟晶晶的中篇《手纹》情节完整,线路清晰,语言紧致——这听上去都像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但若真能达到却值得大力表扬。小说讲述外婆沈淑敏的一生。讲述中,“外婆”与“沈淑敏”作为对人物的指称不断交替出现,仿佛把叙述的视点推近来又拉远去,故事遂在两个或更多的空间位置上推移摇摆,有一种迷人的恍惚感。  相似文献   

12.
看《十月》     
李浩的《日常的流水》(中篇)是本期最入味的一篇小说。它执干开掘一个老人缓慢流动的内心,活力一天天逝去、生命临到尽头的苍凉与无奈,使小说充满了悠长、萧索的气息。小说记叙的虽然只是老人日常中零碎、琐屑的生活,但就是这些在空气中浮动的挥之不去的微尘,日复一日积压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儿女不在身边的寂寞,不被老伴理解的落寞,退休后整个人生价值的失落,使得老人的不被需要感分外强烈,内心激起的每一个微澜,都能够让他患得患失。  相似文献   

13.
看《十月》     
煤矿是刘庆邦一个重要的写作资源,他大量的作品都书写了煤矿工人艰难困苦的生活、工作以及这种恶劣环境中的生离死别和人性的善恶斗争,本期《十月》刊登的《黑庄稼》(中篇)则将笔触放在了死难矿工的家属身上,围绕着儿媳田玉华、公公苗心刚和婆婆三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开情节。丈夫死了,田玉华为了分到丈夫的抚恤金,答应了公婆不希望自己改嫁的要求。同时,才二十多岁的新寡田玉华身边又不乏追求者,这成了公婆心头最大的隐忧。跟踪、防备、稳住儿媳便构成了公婆(尤其是公公苗心刚)每天的日常生活,他甚至荒唐地做出了希望“占有”儿媳的举动,此举虽然未遂,  相似文献   

14.
看《十月》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15.
看《十月》     
与成名作《水乳大地》和《悲悯大地》一样,范稳的《香格里拉客栈》(中篇)依然关注汉藏文化交叉地带的故事。在城市里身心疲惫的汉族男人,并非偶然地滞留在类似"香格里拉"一样的藏区,和年轻纯洁美丽的藏族姐妹展开了充满"主动和被动"吸引的  相似文献   

16.
看《十月》     
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长篇,如阿来的《空山2》、池莉的《所以》、张炜的《刺猬歌》、李佩甫的《等等灵魂》等。然而,除了阿来的新作依然保持着《空山》系列的气韵,其余的都令人失望,或大失水准,或顺着以往的衰落轨迹继续下滑。倒是两位较年轻作家的长篇颇有可观处,盛可以的《道德颂》感情丰沛,刁斗的《代号:SBS》寓意精微,虽有缺点,但中气十足。更新锐作家的几个中篇也有出彩处,王维廉《非法入住》以实写虚的功夫、晓航《论我们灿烂的生活》与当下都市生活对接的能力、王松《守夜人的阳光》沉稳的叙述功力,都可圈点。"80后"两位作家也令人欣喜,笛安的《莉莉》以童话的方式写成长经历,张静的《珍珠》以荒诞的笔法写现代体验,感受真切,有新异之感。此外,迟子建的《福翩翩》、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都写贫贱生活的爱欲亲情,前者写老夫妻的温暖,后者写小儿女的绝望,都能动人。  相似文献   

17.
本期《十月》,不温不火,五味俱全,虽然作阵容是老中青三结合,其中几篇也还算好看,但终究没有让人特别叫好的。  相似文献   

18.
看《十月》     
如果存在某种可以称之为小说的“动机”的东西,那它的内涵可以有多复杂?具体而言,它是指小说家在开始小说之前自我设定的预期,在这预期里这篇特定的小说应该发展为什么样子,自然决定了小说完成时的形态。而这预期又与小说家的视野、立场、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历史、时代诉求、文学史想象等无不相关,各种主客  相似文献   

19.
刘庆邦的《卧底》(中篇)像一声压抑许久的闷雷从地底爆出,以赤裸裸的真实和黑漆漆的惨烈震惊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无碑》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打工者老乌在南方的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下的时代风貌。这是一部关于正义、善良、爱、青春与梦想、苦难与苦难中人性伟大之光的小说。通过评论这部小说,试图为这一代打工者竖立一座纸上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