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1叶老告诉我们,在对待文本时,不能"不求甚解",浮浅疏狂;一字一词都"未宜忽",要潜入文本,"悟"出字词背后的"神",摸清作者思路,沟通作者心灵。所谓文本细读,在笔者看来,首先是字词的细读,这个"童子功"对于学生学语文的  相似文献   

2.
主线式板书     
主线式板书是紧扣文章的思路孕育而成。“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的妙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未读先思,悟写启读就是一种“遵路”“入境”的逆向导读法。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能作读习惯为目的,一反传统的先读后仿的套路,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或段落,先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或立意为契机,想想:要我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这是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的解读以及关于文本解读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重视理清文章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而简单明快的粉笔画,就是在一种特定的情境气氛之中,把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简笔画从形象入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统一体。思想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语言文字由思想内容来驾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直忽,语语悟其神。”那么,语文教学该怎样处理好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  相似文献   

7.
思路导读,是理清文章层欠结构,掌握内在联系的阅读方法。在记叙文教学中,只有弄清了文章的思路,才能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而,要教给学生识路入境的艺术方法,打开阅读的通道。一般而言,思路导读可有如下种种方式方法。一、题目推测式题目,就是文眼。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物的文章,只要对题目稍加解释或提示,就能推测出课题所暗示的思路来,就能尽快地弄清文章的层次结  相似文献   

8.
品读     
<正>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你们可以继续调皮。——《会玩,才有翅膀》是儿童阅读推广专家、作家边存金于2014年创作的一部长篇教育小说。全书讲述了一所农村小学一年级小诸葛班里的几个调皮孩  相似文献   

9.
于静 《天津教育》2012,(3):50-51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说的是作者为文时,心中是有特定的意境、情景的,作为教育者只有引领学生进入到作者所表达的"境"中,才能亲身感受到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把握好教材是语文教学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精读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  相似文献   

11.
读中四悟     
王静 《教育艺术》2001,(10):57-58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一字未有宜 ,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过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他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这就启示我们 :在阅读教学中 ,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 ,以“读”为主要手段 ,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 ,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 ,读中悟法。轻读悟境轻声读 ,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学生在读中借助语音 ,凭借想象 ,感知语言内容 ,还原课文画面。因此 ,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阅读《荔枝蜜》,把握这一课“以蜂喻人,层层推进”这一重点,我们也必须运用“重点突破,层层深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客观性原则,着眼整体,理清思路是基础客观性,就是要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本意,不臆断,不妄测。叶圣陶有诗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维的产物,文章的脉络就是作者思维轨迹的反映。我们阅读作品,其实就是再现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对文章表现出的作者观点,我们可以讨论,但绝不能曲解。  相似文献   

15.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教者的责任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这就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致力于启,以“读”为主要手段着力于“导”,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一、在轻读想象中领悟语言情境 轻声读,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读书者在读中借助语音,凭借想象,感知语言内容,还原课文画面。因此,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内  相似文献   

16.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学时,要遵循“以学定教”准则。有位青年教师执教《孔子学琴》,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课文写孔子学琴一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你用小标题概括出来。”这个问题直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意在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注重文本的整体性,这是“以学定教”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62年6月号《人民教育》上发表了叶圣陶同志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以下简称“二十韵”):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 贵能验诸身。为教纵详密, 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 触处自引伸。陶不求甚解, 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 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真神,惟文通彼此, 譬如梁与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曾有计划地探讨文章思路培养的问题。文章思路的培养问题,我过去一直不够注意、重视,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自觉地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代自序)》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遵路”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领会文章的奥妙。学生也只有“遵路”“入境”,才能理解内容,激发感情,把握结构,学到技巧。一、思路问题的引起古人曾说,文章要有物有序。“物”就是指思想内容,“序”就是说文章要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即作者在写文章时,头脑中早已有一定的情境或画面,我们在阅读文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叶圣陶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