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国人为北京申奥成功劲歌狂舞,大江南北却接二连三地发生重大死伤事故。1日,吉林白山一小煤窑冒顶漏水,21人死亡;10日,云南武定一尾矿松动坍塌,5人死亡,2人失踪;13日,四川达成铁路发生特大路外伤亡事故,死22人,伤18人;16日,陕西榆林一个体户非法藏匿炸药,炸死70人,伤85人;17日,上海起重机倒塌,死36人,伤3人,同一天,广西南丹锡矿透水,死80多人;22日,江苏徐州一小煤井爆炸,死92人;28日,湖北宜都一小煤矿穿水,死4人,伤3人;30日,江西乐平采石场山体垮塌,10多人死亡…  相似文献   

2.
作者之死是解构主义文论的一个论题。对此人们讨论颇多,然而多局限于解构主义内部作具体分析。事实上,作者之死虽然是解构主义的论题,但是它的提出绝非偶然和突兀,它是近现代西方文论范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严卫林 《湖南教育》2005,(17):12-13
孩子的同情心哪里去了 案例一:“他们怎么不早点死、”暑假期间,酷热难当,一些学校的师生正在挥汗补课:某日,附近一中学的学生上学路上遇上了车祸.死两人,伤三人。为此.教育局下令各中小学一律停止补课:接到通知.学校立刻宣布停课,学生们欢呼雀跃。路上,有几个同学不无遗憾地说:“哎.他们怎么不早点死呢?否则我们也不需要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学生的感叹真让人欲哭无泪.  相似文献   

4.
现代口语中的一种使动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口语中,一部分表强烈心理感受的动词和形容词,常有使动用法。这类使动词的宾语一般都指人,可确指,而以虚指为多;补语,多为表示达到极点的“死”或“不死”之类。使动词加宾语,还常用作补语和定语。但这些词的具体使动用法不尽相同,常有一定的习惯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09,(2):4-7
栏目编辑 赵煦 【案例一】一天,某中学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遭遇车祸,死两人,伤三人。为此,教育局火速下令各中小学学生一律不准提前到校。接到通知,学校立刻宣布,学生欢呼雀跃。路上,有几个同学遗憾地说:“哎,他们怎么不早点死呢?否则我们也不需要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学生的无情真让人欲哭无泪。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说法,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却不那么认为。教师的“亮度”即使很大,能为那么多人“照亮”么?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即使他是圣人,光焰无穷,估计也很难为那么多人“照亮”。且圣人终有死的一天,他死了之后,谁为那些弟子们“照亮”呢?还得学生们自己为自己“照亮”。  相似文献   

7.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祜中,戊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  相似文献   

8.
《听潮》语言运用析论江苏/蒋菁多。例如,不高兴了,这个字眼马上就凑上来了:“气死我了”、“吵死我了”、“烦死我了”、“累死我了”、“挤死我了”、“吓死我了”,甚至冷了热了也有它的份:“冻死我了”、“热死我了”……高兴了,它也掺和上来:“舒服死了”、“...  相似文献   

9.
说书     
中国有三种呆子:书呆子,工呆子,钱呆子。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呆子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钱呆子是赚死钱,死赚钱,赚钱死。对于书呆子我是劝他们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免得呆头呆脑  相似文献   

10.
易水寒 《良师》2010,(1):55-55
希腊人死了,他们不悲哀,只问一句:“此人生前有没有热情?”潜台词或许是,如果没有热情,死了就死了,反正活着跟死了差不多;如果有过热情,死没关系,死而无憾。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是辩证统一的,但人们往往出于生的渴求而畏惧着死,或由生而畏死,或因死而贪生,生活在死亡恐惧的阴影之中。只有当人们舞场脱死亡恐惧,直面死本身,从而向死而生时,才能真正领悟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走进教室,蓦然发现窗台上多了两盆花。 其实,把它们称之为“花”,也是极为客气的说法、一株半死不死的仙人球歪在破了边的花盆中,本该苍劲的绿色已变得如秋日落叶般的憔悴;原本让人不敢触摸的尖刺也枯萎得没了筋骨,仿佛稍稍一碰,就会上演“簌簌衣襟落枣花”的情境。  相似文献   

13.
说书     
<正>中国有三种呆子:书呆子,工呆子,钱呆子。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呆子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钱呆子是赚死钱,死赚钱,赚钱死。对于书呆子我是劝他们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免得呆头呆脑  相似文献   

14.
猪八戒论考     
猪八戒的来源,专家们讨论得比较多,意见也很好。但是近年有些新的发现,尤其是地下出土的文物,使许多死材料活了起来,值得做些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5.
《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它除了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先说“死”。“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相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文章先从死海的得名入手,介绍了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这是第一处“死”),而后又揭示了死海的本质属性,使人们认识到了死海不死的原因(这是第二处“死”,指人的死,也就是失去生命)。最后预测了死海的未来,告诉人们总有一天它会干涸(这是第三处“死”,指死海的“死”)。文章由一个“…  相似文献   

16.
散珠片玉     
想唱歌的人总是能找到歌。——瑞典谚语 关键是自己的态度。 撑死的鱼比饿死的鱼多。涝死的花比旱死的花多。富死的人比穷死的人多。  相似文献   

17.
举一反三     
《小读者》2003,(12)
一位老师对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讲解夸张用语“死了”的用法,并举了一些例子:作业难死了,问题多死了,难受死了,高兴死了。第二天,一位留学生让人捎来一张请假条,上写:老师,我病死了,不能来上课了。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8.
欧阳军 《初中生》2006,(6):40-41
人死了,人们会举行葬礼,表示对死的哀悼。在动物世界里,一些动物死了,也会举行奇特的葬礼。  相似文献   

19.
举一反三     
袁殿富 《语文知识》2005,(11):25-25
一位老师对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讲解“死了”的夸张用法,列举了一些例子,如:“作业难死了!问题多死了!累死了!烦死了!热死了!……”  相似文献   

20.
以司马迁的生死现和士节现来衡量蔺相如,他无疑是个非常合格的英雄人物。蔺相如在明知当死时勇于就死,准备以死殉国,不辱使命,为国而死,重于泰山,已是英雄;感动敌手,不死而返,尤其英雄。而在“完壁归赵”中蔺相如智勇兼施,回国拜相后又以仁义相待廉颇,名重一时,当然更是司马迁心日中的理想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