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光 《今日科苑》2008,(5):37-40
上个世纪的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50年前,没有人能预见到航天技术会有今天这样广泛、迅速的发展。现在,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50年的起点上,未来50年,太空探索还会有哪些新进展?虽然专家们目前仍无法准确预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太空探索仍将不断制造惊奇,续写人类探索宇宙的神话和梦想。  相似文献   

2.
吴季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235-1238
2021年以来,先后有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蓝色起源(Blue Origin)和太空探索(SpaceX)3家公司成功实施了太空旅游飞行。如果发展顺利,这个领域将会在10年内发展成为一个千亿美元的市场。相应的,每年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往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如同人类当初进入大航海时代一样,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后的体验,将会深刻地影响人类对这个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文章将从这个角度,回顾人类自1961年第一次进入太空之后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在更多的人来往于太空之间之后,对人类关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5,(3):24-24
为了培育出未来10年至40年太空探索新技术,美宇航局“先进概念研究所”已选出12项探索宇宙的新技术,进行首期孵化,每项的资助资金为7.5万美元。首期孵化评估后,其中的5项会进入第二孵化期,继续获得每项40万美元的资助。这12项新技术是:等离子束太空飞行器———利用磁化能束进行推进的新型太空飞行器;月球天文台———建在月球南极的液体透镜望远镜;地球测绘器———部署在太空中以研究地球的探测器群;火星植物———通过遗传工程改造可在火星上生存的植物;月球屏蔽物———保护月球基地不受辐射伤害的屏蔽物;新型行星照相仪———在太空中…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8,(1):40
在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上天50年后,尽管"太空"对于普通人似乎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字,太空技术实际上已经对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了影响。今天,"太空科技"这个词几乎成了一种欺骗的代名词。如果你听到某种产品夸夸其谈的广告,声  相似文献   

5.
高坳 《百科知识》2007,(12S):18-20
随着1957年苏联“伴侣一号”卫星上天,人类进入了探索太空的发现之旅。如今,人类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太空旅游。不仅航天员能邀游宇宙,普通人也有机会去太空旅游,尽情享受宇宙之美。  相似文献   

6.
正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了,你也想遨游太空吗?不过,既不是亿万富翁也不是出色航天员的我们,有可能去太空旅行吗?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成本越来越低的太空飞行器。1.火箭飞船行程:3小时高度:300千米实现梦想的可能时间:2030年日本火箭协会正在建造一艘有50个座位的大型火箭飞船。太空游客们不需要进行任何训练,只要像坐飞机一样坐在火箭飞船中,就可以在30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遨游3个小时。最过瘾的是,透过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和平 《今日科苑》2008,(9):41-42
自从第一个太空垃圾诞生至今已有50余年,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意性的方法,去清理这些太空垃圾。地球周围充满了许多的太空垃圾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人造垃圾。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I0007-I0009
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宇航员,开启载人航天时代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仅仅在50多年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知道如果一个人被送到太空中究竟会是怎样。直到1961年,这一切有了答案。就在这一年,年轻的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9.
科苑 《今日科苑》2006,(5):11-13
也许在15年后,“太空电梯”就会竖立起来——那时,一根长达数万千米的缆绳,将一头拴在海洋中的平台上,另一头连在太空中的一个平衡锤,机器人升降机则沿着太空梯升降,将卫星、宇航员等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0.
王师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2):148-150
太空探索在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可能带给人类新的危机和灾难.从介绍太空资源以及太空探索的现状出发,通过太空探索对人类认知宇宙的推进作用、太空探索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太空探索的非线性发展以及伦理思考来探讨太空探索的哲学意义,深化对太空探索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宇航员与细菌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态,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细菌,如果没有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我们根本无法消化食物。但是,细菌往往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宇航员的生活可能会面临细菌的可怕的威胁?这决非耸人听闻,由于地球上的许多细菌完全能适应寒冷干燥的太空环境,所以哪怕人类的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些细菌也不会死亡。那些经历过太空飞行的宇航员的状况已经明确显示,太空环境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必须面对细菌的威胁。因此,为了宇航员的健康,充分了解太空环境下的细菌非…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美国宇航局先后发射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均成功着陆,正常开展探索任务。而在2003年12月,执行欧洲太空署的“火星快车”任务的“猎犬三号”火星登陆艇,却未能完成任务。但安装在“猎犬二号”机械臂上的一项中国人的发明,仍是成功的。香港发明家协会会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2007,(2):32-33
据2006年12月号《探索》杂志报道,2006年对于太空探索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最新的探测仪器让我们看到了更深更远的空间,很多发现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而冥王星被逐出行星行列,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下面是《探索》杂志评出的2006年度重大太空发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众》2010,(3):12-13
2009年对于太空探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发生了很多重要事件。国家地理网站评选出了十佳太空照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中的两幅(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http://wwwnalionalgeographic.com/)。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时代》2004,(9):71-79
让我们姑且认为美国这一届和下一届政府的所有太空计划都能够顺利实现。我们假定布什总统的太空新计划取得了快速的进展,而且国际太空站的建设将会在2010年左右完工。再假定届时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和它的国际合作伙伴像计划的那样,共同运行这个太空站7年——在这7年中,将主要进行人体生理学实验,以研究外太空探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然,与此同时“载人太空探索飞船”已经开发成功。为了方便讨论,还假定我们已经把货运机器人派往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地点,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基地。2017年,已经到了把我们的注意力坚定地放在载人月球飞行——更进一步地说,是奔赴火星的时候了。国际太空站该退役了,评论家们甚至认为这个时间都已经太晚了。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不可能不携带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进入太空。人类在太空中定居,它们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最好能够了解它们,知道它们是否喜欢太空环境,太空环境会使它们发生什么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就把活动的半径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各种各样的人造机器被送上了太空,太空中人类“到此一游”的见证越来越多。它们显示了人类科学的辉煌,人类智慧的伟大。然而,随着人造机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太空,环境污染的阴影也开始在太空扩展。垃圾使卫星化为乌有1983年6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其第二次飞行途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在它进入太空后的第三天早晨,机组人员在舱外前窗玻璃上看到有一个豌豆般大小的孔。太空飞船的窗用玻璃特别坚固,宇航员当时以为只有空间小砾石才能撞出这样的小洞。返航后,美宇航局对此…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文化》2005,(5):26-26
让人类进入太空是否值得,今后的太空探索是否应以机器人为主?近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形形色色功能强大的太空机器人.它们很有可能在未来接宇航员的班。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人口的急速增加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天灾人祸仍会频频降临人间,还将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不过,新世纪在太空探索、深海寻宝、新能源开发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科技领域将会有重大进展和突破,并将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同时,人们担心的恐怖活动也将受到强大的和平震慑力打击而得到有效遏制。在21世纪后期。世界各国人民将有望融入和谐共荣的多民族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20.
6月21日,美国有鳞合成物公司研发的太空船一号由一架白色骑士号喷气飞机运载升空后,在14公里的离空被释放,飞船在自身携带的火箭推动下冲出大气层,在太空停留了31分钟,随即平安返回地面,整个过程历时1.5小时,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私人企业进行的载人太空飞行获得成功。此举说明令人向往的太空旅游将向普通人敞开大门,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