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趟过历史的长河,孔子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为我们撩开了遮蔽眼帘的神秘面纱。而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我想这是大学里传道解惑的教授、教师们真实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2.
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里,我们请了几位学者谈关于“科学传播”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科学巨大的影响力,“科学传播”本身也开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今天许多中国的大学里设置了这一专业,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先生认为他们开设“科学传播”与  相似文献   

3.
一、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一种发现、生产或创造新的知识的活动,从社会功能意义上讲,它是培养能够掌握最新科学技术知识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丰富人类精神文化宝库和促进社会进步所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是,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自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来,在大学还只是处于“国家经济生活边缘”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学的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小科学”。这种主要是在小型实验室和学者书斋里进行的“小科学”,在科研选…  相似文献   

4.
卢鹤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学者,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被翊为“中国核能之父”。他十分重视理论的创新与科学的社会实践,认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发现”,“理论预言指导实践是当代重大技术发展的特征”,“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精神也是没有国界的”。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献身科学、热爱和平的科学精神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托大学 植根社区 上海年内建“科学商店”总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协论坛》2009,(5):3-3
一种新颖的依托大学、植根社区的科普组织——“科学商店”正在上海各大学陆续开张。近日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透露,目前上海已有9家“科学商店”,今年内还将建设大学生“科学商店”,总店。  相似文献   

6.
刘桂锋  阮冰颖  包翔 《情报杂志》2021,40(2):146-153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的组成部分,随着数据科学研究的兴起,高校科学数据安全的政策研究有待深入。[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美国U.S.News前50名大学的科学数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从“涉及对象”“保护方法”和“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等角度梳理政策重点和空白点。基于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从“制度层”“基础设施层”“数据素养层”和“实施层”四个主要层次,构建了高校科学数据安全的内容框架,并分别讨论了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科学数据安全相关的各个主体的职责。[结果/结论]高校科学数据安全内容贯穿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相关主体包括制度层、基础设施层、数据素养层、执行层。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基金会”(A Found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预印件(附后),是在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校长W.H.Danforth及莫托罗拉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R.Galvin共同主持下完成的。在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国家科学基金会未来委员会”的15个成员中,9位来自大学,其余来自工业界及研究所,还有一人曾担任过众议院议员。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不同类型大学研究生院的相互比较,用“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新的科学假设使评价更灵活、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晨风 《金秋科苑》2011,(12):79-80
2011年5月9日,在一场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举行的演讲中,科学作家理查德·帕内克说:“宇宙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谁知道呢!”他继续解释说:“现在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也或许我们永远都搞不明白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上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马太效应”,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科学界也有类似的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这种现象,就是科学上的“马太效应”。在有些情况下,一个权威的一句错话,往往就可能酿成一个重大的失误。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许多不出名的年轻人、“小人物”的科学创见和研究成果得不到发表的机会,即使发表也往往得不到科学界的重视,从而出现科学发展史上的憾事。  相似文献   

11.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最近,某院士提出“赝科学”这一概念,认为“赝科学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提出的各种联想和推论。”我认为这种“赝科学”的提法不妥。“赝科学”这个慨念是从艺术品中的赝品类比而来的,这种类比是机械的、不正确的。赝品是有意制作的假艺术品,这又分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哲学家T·S·库恩于1962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进化的两个阶段。在他看来,“常规科学”是指严格根据一种或多种已有科学成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并且某一科学共同体承认这些科学成就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眭平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49-1453
 凡在科学探索中取得辉煌成就的科学家,大多是知识面广泛、涉及研究范围开阔的“博学”者。这已成为科学史上一大事实。从钱学森的“博学”谈起,探讨科学大师的“博学”现象、“博学”动机,及 “博学”在科学探索中的创新作用,并对“博学”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ESI数据库,运用科学计量学中能量评估技术对我国“985工程”中37所大学的科研能量及效率进行评估,得出三个结论:一是“985工程”大学的科研能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985工程”大学之间科研能量和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三是科研能量与科研效率之间存在着强相关关系,我国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有质量的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6.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7.
婚姻的禁忌     
《百科知识》2006,(5X):1-1
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结婚人数将比去年增加10%~20%,“五一”期间结婚的新人与往年相比更多。因为农历上2006年是双春兼闰月的吉利年,去年和明年无“立春”,据说是“寡妇年”;今年是狗年,又有“狗年旺夫”之说……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扎堆结婚。科学进步了,人们反而更迷信了吗? 看来在科学进步的今天,婚姻中的禁忌可真不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第3期的《发明与创新》刊登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文,文章折射了国内科学工作者的处境,颇为深刻,引人深思。由此而想到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精神品质。首先,科学需要献身的精神。回顾20世纪的我国那个特殊的年代,面临着对“中国的马尔萨斯”的“围剿”,马寅初先生发表了他那名垂青史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宣言:我接受开辟一个战场的挑战书。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真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马寅初还有两句很有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的共识是:大学应当具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渗透。不过,这一关于大学的基本理念的形成却走过漫长曲折的道路。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历史考察,供教育、科学界朋友们参考。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 大学理念 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只有百年稍多一点儿的历史。20世纪初,教育先驱者介绍西方科学,设计中国的科学教育时,他们并无  相似文献   

20.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