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导是东晋初期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于他的评价历来不一,有人对他完全持否定态度,说他“徒有门阀显荣”,他一生的活动也不过只是维护了腐朽的门阀政治。其实,王导以“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为旗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协调东晋内部矛盾,使东晋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使江南地区免受落后民族的蹂躏,保证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了汉民族的高度文明。因此把王导称为”江左管夷吾”、  相似文献   

2.
琅邪王氏兄弟与司马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同舟共济,建立了江左的东晋政权,开启“王与马,共天下”之局面。经过王敦之乱的较量,这种士族与皇权共天下之局面,被双方共同接受,终于形成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略论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在东晋初创时,“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他是“民族之功臣”①。继王导之后,“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②谢安是在孝武帝时位至宰相的。他执政时发扬土族政治统治的优势,妥善处理了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东晋“君臣辑睦,内外同心”③,为东晋开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376年,前秦苻坚统一  相似文献   

4.
王导是缔造东晋政权的主要人物,他辅助司马睿制定了立国的基本政策,史称其“匡时辅政,契叶三主”。前人不管是褒是贬,都不能否认他对东晋一代政局的重大影响。王导的“匡时辅政”可以概括为“抚绥新旧”,“务在清静”八个字。这种施政方针得到当时南北士族的普遍拥护,使他获得了“江左管夷吾”、“业同伊尹,道隆姬旦”之类的赞语。晋人对王导诸如此类的评语颇得现代一些史家在不同程度上的赞同,陈寅恪先生在《述东晋王导  相似文献   

5.
军权,历来是政权的核心,掌握军权是控制政权的关键.终晋之世,琅琊王氏未改变其在东晋政坛的门阀地位,但其显然经历了一个由琅琊王氏一门独大到先后为庾、桓、谢、太原王氏分享门阀政治特权的过程,即由"王与马,共天下"转变为与其他门阀与皇权共治天下,这种政治格局的转变与琅琊王氏对军权掌控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晋四大家族(王、谢、庾、桓)中最为显赫一时便是王家,当时民间有句谚语“司马与王共天下。”这里的“王”就是指著名政治家王导。王导有个侄子,名叫王羲之,后人把他尊称为“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当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世人喜欢称其为“王右军”。而他的书法正如其人,潇洒飘逸,人们喜欢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形容他的笔势,可见其书法具有独特的秀丽的美感。王羲之在练习写毛笔字时,常有入迷的时候。有一次,他照例一拿起笔来,就忘了周围的一切,兴致越写越高。从早上写到晚上,又从晚上写到深夜,夫人端来了饭食,凉了又  相似文献   

7.
民族和国家都属历史范畴,“中国”主要是自秦汉以来多民族与国家间矛盾、融合、同化所形成的。“中国”的内含和外延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内部的民族与政权间的联系不仅有通婚、互市,也有征伐和劫掠。文明民族对落后民族的同化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东晋中宗、显宗前后,是琅邪王氏政治最为强盛的时期。由于琅邪王司马睿与琅邪王氏之间具有长期的政治合作以及伦常婚姻方面的特殊关系,加之“八王之乱”后王导协同司马睿渡江并帮助其在江左建立东晋王朝,故司马氏与琅邪王氏之间“契同友执”的私人情谊与“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得以进一步确立。但由于王敦之乱以及琅雅邪王氏之权遇超常,由此也引起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对琅邪王氏政治的猜忌与不满。鉴于此,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与琅邪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便成为此时期琅邪王氏政治中一个难以回顾的问题,而上这种矛盾与斗争也是促成琅邪王氏政治自晋成帝以后逐渐趋向衰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淝水之战性质的认定,不能以前秦与东晋两个政权的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来确定,不能说相对落后的前秦发动的是一场民族侵略战争。从当时各少数民族 来看,他们都以“中华一体”出发,否认了“内中华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 也有权力统治中原,这正表现出他们的民族自觉意识已经大大提高,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 历史的退步。从当时的统一来分析,东晋并没有能力统一全国,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则力图 统一中华。因此,从民族自觉意识着眼分析,前秦发动的淝水之战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东晋一朝,不仅出现过“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现象,实际上还形成过“庾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这句风谣,一方面反映了东晋君主制下权贵合议的政治特征,另一方面显示了琅邪王氏家族在东晋时期的政治地位和赫赫声威。那么,庾氏家族何以异军突起,出将入相,侯爵辈出,与司马氏共坐江山呢?一般说来,经济实力和援玄入儒是六朝时期大家族振兴的物质、文化条件,但具体到每个家族的历史而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祖逖“闻鸡起舞”的自励精神,击楫中流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万千民众。而他壮志未酬,抱恨而终之结局,亦使历代志士扼腕,史家叹息。痛定之余,思其所以,许多人愤元帝之掣肘,怒王导之“愦愦”,认为这是导致祖逖北伐不遂的主要原因。因此,人们对“苟安江南”的东晋政权及其对祖逖的态度提出了许多批评。那么,这些批评是否适当、有没有过分的地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求教于史学前辈。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大臣王导之侄,曾任东晋政府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生活在东晋时期,自幼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最终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大家。  相似文献   

13.
张浚是南宋初年一度“总中外之任”①的显赫人物.人们对他一直是褒贬参半,褒者誉之为“王导”②、“诸葛”③,把他和岳飞并列,称他是“抗金英雄”④.贬者谓其“无分毫之功,有邱山之过”⑤,“一生无功可纪,而罪不胜书”⑥.我认为,说他“一生无功可纪”不合事实,因他在南宋初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尽管有不同类型,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东晋初,王导极力推动清谈之风,以之团结南方士族,安抚北方士族,进而巩固江东政权统治.他谈〈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和〈言尽意论〉,并非仅用于清谈场以自托风流,更重要的是以清谈的方式向南北士人宣传其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6.
《通鉴》八十六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条云: 九月戊申,琅邪王睿至建业,睿以安东司马王导为谋主,推心亲信,每事咨焉。王导说睿:“谦以接士,俭以足用,以清静为政,无绥新旧。”故江东归心焉。当北方五胡云扰之际,王导治理江东,被誉为“江左夷吾”。“谦以接士,俭以足用,以清静为政,抚绥新旧”这几句话,实为其施政关键之所在。陈寅恪先生《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对此已广征史实,作了许多具体的说明。兹复就陈文所论未备者,取有关史实,试为诠释。 (一) 西晋末,流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华阳国志》八《大同志》云:  相似文献   

17.
一庄周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周看到桥下水中的鱼,说:“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是鱼儿的乐趣。”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乐趣?”庄周反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二晋人诸葛恢与丞相王导争论姓氏的先后。王导说:“为什么人们习惯说‘王葛’而不说‘葛王’?”诸葛恢答道:“譬如人们习惯说‘驴马’,驴难道能比得上马吗?”三南朝时,齐高帝与书法家王僧虔共习书法。一次,齐高帝忽然问王僧虔:“你和我相比,谁的字最好?”王僧虔答道:“我的字是臣中最好的,您的字是帝中最好的。”齐高帝大笑道:“你很善答。”王…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教育》2004,(26):60-60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我们也说:教育者,天下之公器也。“公器”即社会上有才能的人。以天下之公器,培育天下之人才,能不慎之。教育上的每一个微小调整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储备和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三国民族政策优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国以前历代民族政策的回顾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管是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都少不了要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打交道,因此,也就必然有个民族政策的问题。对于历代统治者所施行的民族政策,概括起来说不外两种:一种是以“和”、“抚”为主;一种是以“杀”、“掠”为主。以“和”、“抚”为主,就是怀柔政策;  相似文献   

20.
王导是东晋政坛上的庞然大物,史称他辅助中宗,嗣兴江左,匡时缉政,提挈三世,功业不亚于管仲、孔明。按王导辅助司马睿制定立国的基本政策,在江东建立了东晋王朝,前人对他无论是褒是贬,都不能忽视他对当代政局影响的深远,尤其是他所制定的立国基本政策“绥抚南北,清静为政”,可以说是波及整个南朝,本文拟就这一政策试作评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