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学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起源于环境心理学,研究贡献主要集中在:坚持人与环境的一体化思想,探讨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心理根源,开展了人类可持续性行为问题研究。职校生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职校生具有实现自我的个体性、与社会和自然存在亲密关系的社会性以及与社会和自然发展协调一致的生态性。因此,基于可持续心理学的人与自然相融的3C模型,提出职校生应通过加强自我认知,连接自我、社会和自然;关注自我、社会和自然,并与其建立亲密感;最终才会采取增益行动,实现职校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强调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在环境和社会领域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住宅又是环境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生存空间能否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的需求,它的建设及使用是否会对自然产生影响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因此,探求可持续发展的住宅设计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前提,从住宅和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着手,探索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住宅设计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的综合分析,经济学的发展观把目光从财富的增长转向了人的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这些思想不仅丰富、发展了经济学理论,促进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尤其是对理解和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出了新的模式,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对生产力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生产力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对学生最有价值的、持续于终生的是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起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即可持续发展观。高校学生都是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想象力最丰富、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高校的生物学教学中,将会培养出一批直接对社会产生巨大贡献的、具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可持续发展思想经历了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正式形成时期、成熟与系统化时期四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资源方面,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在人与环境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平等性原则(代内平等与代际平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不利因素,同时又具有许多有利条件。联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可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教兴国战略、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无论还会到来什么样的"革命",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将会遭遇的是史无前例的压力与灾难.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一观念的广泛酝酿和形成,堪称为人类现代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事件.经过短短十几年,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并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到发展的行动之中,成为指导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然而,社会和自然能否可持续发展,只抓环境科技及一些相关的社会经济措施是绝对不够的,理所当然,教育应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才算真正扎根,从而使教育有力地促进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们提出尊重自然,建设生态文明。而重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想,基于异化理论的视域解读其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处于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分受物的控制,逐步被物化、异化,而心灵空虚与不自由。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为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方法,给现代人以充分的启迪。人们可以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汲取滋润心灵的养分,抚平浮躁的内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