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32-32
徐井宏,一个来自于黑龙江的普通家庭的学子,198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从此便开始了与清华的不解之缘。八年的学习和熏陶,使他在清华大学严谨求实  相似文献   

2.
李稻葵一直在不同的大学里学习工作,到现在整整二十年。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是一个学生,他套用当年陈岱老的一句话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学生"。 回北京是回家 回清华是寻根  相似文献   

3.
罗毅教授是个地地道道的清华学者,有着严谨的作风。五年寒窗,十年执教,他和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清华是一个给人理想的地方,他的理想也在这里生根发芽。 他把自己的一切和他深爱的物理电子学联系在了一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罗毅教授凭着对自然科学浓厚  相似文献   

4.
与进俱进     
休学的博士生、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重新回到了清华继续学业,他希望明年拿到博士学位后能够去美国呆上两年时间。互联网的热潮让他在海中着实的体验了一把,上岸后他似乎领悟了许多。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变化,只是比以前要沉稳了许多。记得前年在清华创业园他的互联网实验室中采访他时,桌上摞  相似文献   

5.
2004年3月底,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学科技园之剑桥现象”高级研讨班在厦门大学举行。在研讨班的开幕式上,一场名为“大学科技园之清华现象”的专题报告深深吸引了来自国内众多大学科技园与高校科技产业界精英。在此次以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分析、研究和学习英国“剑桥现象”为主题的研讨班上,“清华现象”的提出无疑极具挑战性。人们不禁要问,清华科技园究竟有何独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16-16
清华四年的学习相对我的军旅生涯是短暂的,但影响却是终生的。从一名水兵成长为共和国的海军少将,从清华的普通学子成长为海军惟一的综合大学的训练部部长,变化的是岗位和职务,不变的是对清华精神的秉承。而今,毕业三十年后忆清华,点点滴滴都是学子对母校培育的深情。  相似文献   

7.
清华四年的学习相对我的军旅生涯是短暂的,但影响却是终生的。从一名水兵成长为共和国的海军少将,从清华的普通学子成长为海军惟一的综合大学的训练部部长,变化的是岗位和职务,不变的是对清华精神的秉  相似文献   

8.
曾昭伦字叔伟,科学博士、教授、著名学者、化学家。1899年5月25日生,湖南省湘乡县人。 1815年,曾昭伦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即清华大学前身)。入学后经考试,他由一年级跳到四年级学习(当时该学堂为八年制学校)。学习期间。他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身体也很好,他是全校出色的长跑运动员。 1920年秋,曾昭伦公费赴美留学,在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化工。其间,他严谨治学,成绩优异,三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后转习化学,于1926年6月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当时,美国教授希望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报,见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秦春华撰文谈他在各地招生过程中的见闻和思考。他讲了几个故事,其中之一说,某省一所著名的“超级中学”,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多达几十个。学校规定:冬天女生不能洗头发。理由是,冬天洗头发干得慢,容易感冒,会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10.
叶企孙与中国现代声学 一、中国建筑声学的开始 叶企孙于1925年到清华任教,校方立即委托他研究清华最华丽庞大的著名建筑大礼堂听音不清的难题。于是叶企孙带领刚毕业的赵忠尧、施汝为等助教开始了建筑声学的研究,常在深夜进行测量研究。1927年叶企孙发表的《清华学校大礼堂之听音困难及其改  相似文献   

11.
解读王大宁     
1992年,王大宁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学习,从天津大学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10月,在清华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王大宁受清华学长的感召,选择了国家大型骨干企业,也是被称作中国汽  相似文献   

12.
39岁的刘宝生,是空军领航领域最年轻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空军第三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入伍17年,刘宝生先后承担重大科研课题18项,14项获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近来,他又被评为第四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他的科研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谈起结构工程学,谢慧才教授感触颇深。毕业于清华土木.却因遭遇文革做了电子企业的工人;文革后得以重返清华学习,而后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系继续从事断裂力学研究。在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谢慧才教授终于又找回到了他最钟情也是最心仪的专业。  相似文献   

14.
对曾国藩的品评,正如同他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是各种矛盾异常激烈碰撞的结合体。本文尝试着从践行政治理念,创建湘军这一层面来透视对曾国藩的定格。  相似文献   

15.
邓叔群是一位在中国真菌学、植物病理学和林学领域里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生物学家。他在1915年入读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1926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在没有完成博士论文、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情况下离开康奈尔大学,回国至私立岭南大学任职。已有的大量有关邓叔群的传记虽然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是对其求学生涯着墨相对较少,其中亦不无可商之处。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挖掘新的中、英文资料,有助于厘清邓叔群求学经历中的若干史实。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大学科技园是否能提升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有争议的论题,对清华科技园中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海淀区及北京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清华科技园的中小企业多是由一批年轻、高学历的企业家创办的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技术企业,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清华科技园的企业更善于利用科研机构的信息,研发层次更高,融资渠道更多,创新活动更活跃.  相似文献   

17.
与胡平教授聊天,一说到高分子材料,总能够感受到他满满的热情。尽管已经71岁了,但这位老清华人一直牢记清华体育部老主任马约翰的名言:“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相似文献   

18.
1924年,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著名农学家涂治先生在大学时期参加了清华学校测量班测绘成府村地图的工作。这幅地图附在清华学校陈达教授《社会调查的尝试》一文中,于1924年发表在《清华学报》第1卷第2期。它是研究清华学校早期学生参加科学活动的重要史料,对于了解周培源、涂治学生时期的学术活动很有意义;同时,这幅地图和《社会调查的尝试》一文也是研究成府村及京西村落社会变迁的重要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与兴趣     
全国师德标兵、上海市首届十大杰出职工、高级教师黄静华老师说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我反复领会它的内涵和它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感到意义重大。1 999年 ,我在社区委员会少儿辅导班任辅导老师。有一个 1 0岁的刘文超小朋友 ,他自二年级开始 ,语文和数学成绩均不及格。家长每晚辅导到深夜 ,学习成绩仍是跟不上 ,恨铁不成钢的厌烦思想与日俱增 ;班主任老师手上有一张“弱智儿童”证明 ,教学上对刘是采取“放任自流”、不负责任的态度 ;班上同学还常用“你是弱智儿”讽刺他。这些有形的、无形的压力 ,进一步抑制了刘的学习积极性。我根据刘…  相似文献   

20.
正在徐勇看来,清华大学是他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他来自湖南益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初中开始寄宿,高中在当地数一数二的"苦学校"一心苦读,最终圆梦清华。清华带给徐勇的既有开启科研之旅的机遇,也有高手如云环境下奋发图强的压力,"感觉自己来清华以后比高三时还累,但回想过去那些艰苦中奋斗的日子,总是感到轻松而愉悦。"就像他热衷的理论推导一样,过程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