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人格构念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深藏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然而,传统人格具有正负向度,精华与糟粕相互交织。对传统人格作用于当代社会的正负价值进行辨析,根据时代需要,挖掘、梳理传统人格命题、观点并赋予其新意,有助于实现传统人格的当代转换。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内涵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人格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它对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自身内涵要素的陶养培育过程中,从古近代一批文士的隐逸人格精神中汲取了自由精神及批判精神的滋养。隐逸人格精神是独在中国形成传统的隐逸文化的最大精神价值所在,其建构与彰显是在隐士和准隐士独特的生活实践尤其是文艺审美实践中完成的。从此意义上来看,隐逸人格精神实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的内涵要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在当今社会,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及人格的塑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两大部分。首先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塑造的特点,指出多方面、多层次的互补是古代中国人的人格塑造的一个特征,并对于一些突出的人格范式进行了分析。然后,联系今天思想教育的一些现状,探讨如何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调整某些教育方法,提高我们民族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人格化的文化,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是文化化的人格。中国古代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哺育和铸造出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中华儿女的独特人格特征又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人格化的文化,文化化的人格,以及两者的有机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人格养成教育中的优秀遗产,同时以更博大的胸怀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和人格特征,以铸成新的中华民族魂,展示更新的人格风采。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人格观念,经过几千年的浸润和演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人格,构筑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脊梁,其中有反映当时落后生产关系的一面,但传统精华部分对当代社会学生人格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尤其对于高职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嘉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他的所作所为反映出传统宗法文化的心理构成与道德规范。白嘉轩的正统人格中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两面性,这种矛盾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矛盾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应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大学现代人文精神培养的契合点,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将其融入现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传承与提升传统文化的原则,提出了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的要求,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对华夏儿女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孝道也经过了不断的提炼,其中的糟粕被不断地剔除,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的文化精华意义深重。借助这些精华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来塑造高尚的品格,更是对社会的推进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而且可以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独特的感染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精神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工联村做为全国文明示范村,其发展教育型乡村旅游模式有一定基础,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产品简单、经营形式单一等系列问题,今后应采取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产品设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剖析公民教育的概念及其性质,分析公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及效果;通过剖析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点,认为新媒体契合了公民教育的性质以及任务,在公民教育中可以大有作为。同时,作为新兴事物的新媒体,其发展还未成熟,其管理还不健全,其行为还有待规范。在新媒体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日益显现活力、凸现影响的当代,既要利用它们的优势进行公民教育,又要防范它们可能给公民教育带来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思想,分析这个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不应一概而论给予否定。就它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而言,“中体西用”论在构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国教育向近代化的全面转型。这种作用表现为它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其发展的动力;它为新式教育注入了崭新的教学内容,并带来了近代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观念,从新的层面上,去认识和审视当今图书馆工作的性质,职能,任务等问题,对图书馆工作进行新定位,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如何走出困境完成自身的转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现代哲学的主体转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只有充分体现主体性原则,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机制进行全方位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讲解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教学行为,它既有其他教学行为所无法取代的某些特质,也有自身存在的一些现实积弊。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活动背景——社会的变化,讲解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弱势的一面。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让讲解功能达到最优化,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重新审视讲解行为,将有助于我们辨证地看待讲解行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X领”词族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X领”词族为例,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内在机理,即转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方式,其次进一步追问转喻为什么能够在“X领”词族中运作,运作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并运用“内涵外延”传承说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X领”词族的认知分析,能为其他新兴词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区域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其学科性质的研究关系到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该学科队伍的形成。区域教育学并非一个成熟的具有独立性的学科,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是教育科学与区域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但更偏重于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区域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以学科形式出现的区域教育学必须承担起学科理论建设的任务;区域教育学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研究队伍,也没有专门的期刊作为其发展平台,其研究多限于为具体区域中当下的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9.
动漫产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文化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又一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它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追捧,在我国也正在悄然出现大澜不惊的产业大潮。但是,广东在这方面正面临很大的挑战,产业态势不如人意,如不赶紧实施有效对策,将可能落后于其他兄弟省,将可能失却建设文化大省的宝贵阵地。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戊戌文化是生存于维新变法时期,以维新文化为核心内容,以突出救亡图存为主题的,可与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正统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萌芽性质的一种新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转型文化。作为转型文化,它的价值表现在: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完成了中国文化由传统的学术价值定位到社会政治价值定位的再造;采用激进的反传统手法,在变法图强的旗帜下推进中国新知识阶层的群体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但由于种种因素和原因,戊戌文化也存在着诸如粗陋与肤浅间杂、恋旧与求新并存、过重的尊君色彩等无法克服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