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悠闲的鱼     
严春友 《大学生》2014,(13):115-115
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虽然摘掉了“文革”期间戴在头上的一个“臭”字,但依然是“老九”。那时他们很穷,但学术风气好。回顾一下这个“好”的原因,对于今天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党的思想建设时,大力倡导四种风气:一是认真学习的风气,二是民主讨论的风气,三是积极探索的风气,四是求真务实的风气。“四种风气”密不可分。“认真学习”是基础;“民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积极探索”是深化学习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学风建设之我见杨洪升本文所说的“学风”,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的风气。学生的学习风气对于高校良好校风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对于高师院校来说尤为重要。人们清楚,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即将为人师表的中学教师。一个中学教师自身学习求进上的修养如何,又要直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时有报刊报道中小学生热衷于在校做“官”,甚至个别家长也有意无意地卷入了谋“官”的热潮中。纯洁的校园里所发生的拜“官”现象,已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与担忧。中小学生拜“官”现象是整个社会权力至上风气的缩影,是成人世界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青少年身上的折射。它的存在将对学生身心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构成一定的危害,而且这些危害还具有不易为人察觉的特征。因此对其进行正本清源,对于再造我们的教育思想以及管理行为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概括起来 ,一是要抓风气问题 ,二是要惩治腐败分子。惩治腐败分子 ,属于“法治”范畴 ;抓风气 ,属于“德治”范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要构筑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构筑党纪国法防线是就“法治”而言的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是就“德治”而言的。因此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 ,必须始终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提倡树立六种风气,即:改革创新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密切联系群众的风气、学习调研的风气、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风气、廉洁自律的风气。树立六种风气的关键是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后六中全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高中语文第三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几百个中央委员和第一书记,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应该首先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把学习风气搞起来。”对于这个句子的“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的结构,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高级干部”,“几千个”“中央和地方”是“高级干部”的限制语,这个词组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8.
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是创设最佳学习情境的关键。为此,我对课堂风气调控作了一些尝试。 一、因时因课而异首先,教师耍注意时机性,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引导学生,注意新课导入的“引趣”,调整课堂风气向积极活跃型发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对课堂风气的调控也是不同的。如在教学“利息”时,我问学生:“钱能不能生钱?你们想不想让钱生钱?”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和问题。教育研究方法中“质性”和“量化”的严重失衡、教育目的的功利主义偏向和追求、在“学历至上主义”风气影响下所形成的“价值制度化”弊端等等,都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的现实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关注教育实践、形成创新务实的学术研究风气,并锐意投入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要求:“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带头学好邓小平理论,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系统地钻研和理解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意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意”作为词作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意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意”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展开了词意之论,使古典词意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明人所作九首论词词作了解读,并认为这种独特的词论形式为明人所创造,对清代的论词词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李之仪善于学习苏轼豪旷俊逸之意气及苏门“以诗人词”的创作意识,并将“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及清婉的创作艺术一并融入词中,呈现出多重意蕴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宋代咏物词的研究,前人在情志内涵、表现技法层面发掘较多,但对于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层面的揭示和分析则并不充分。创作姿态(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之间的桥梁,对于咏物词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对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宋代名词人咏物词之创作姿态进行概括、提炼和阐发,可见宋代咏物词创作演进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鉴于词与音乐、建筑的特殊关系,从时空互证的角度出发,以"心物交感"说作为指导,为建筑入词探寻学理依据,并在其支撑下,以婉约之词与士林之词为例,分析了唐宋词中建筑意象之变化,即由婉约词中建筑意象的阴柔倾向,向士林之词中建筑意象多样化走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康熙朝中后期的唱和活动不多,也少有人关注。辛酉年(康熙二十年),唐梦赉、吴陈琰等人在游吴越途中,创作多人步韵唱和词354首,是清初词坛存群体步韵词数量最多的一次创作。通过考述"辛酉唱和"概况,展示当时词坛的一些创作现象,呈认为这次唱和的创作主题和内容,与清初三十年的多次唱和、甚至几年前的阳羡词人群唱和都有所不同,开始了走出易代风霜、追求生命智慧的"后易代"时期。在词风上并个性化的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词学传播媒介与传统词学传播媒介相比,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上都有很大区别;新型传播媒介不仅影响了词学研究格局,而且对词学家本身也产生极大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词学向现代转换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8.
论南宋后期词人的布衣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宋后期词人的布衣化倾向进行定量统计,并分析这一现象的社会文化成因,概括为加剧的冗官政治、畸形的社会形态、普遍的养士之风等原因;进而揭示创作主体的变化对词作的影响:题材范围的狭小、内心世界的深化、艺术技巧的刻意追求。指出南宋后期词人的这一特性,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后期文人群体的精神活动,具有重要的个案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燕乐”,在音乐文艺活动的层面上是相关联的学术命题。词体发生学的研究,应当解脱空洞推论某种音乐特性导致词体产生的单一思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探究在歌曲传唱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中词体生成的行为机制,以求“词体起源”获得符合历史真相的解释。脱离人的行为而以物化音乐为出发点的词体起源说,在学理上应予彻底反省。其延伸的学术启示是:当代文体学研究应建构富有新意的“文体生态学”和“功能文体学”,从而使文体起源与流变的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文艺学原理出发,对唐宋词研究的整个生产过程作一番探讨是很有意义的。当代唐宋词研究繁荣的原因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是读者需求,二是出版迎合,三是作者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