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6世纪初,希瓦汗国建立后很快与俄罗斯帝国产生了关系。从16-17世纪,两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从18-19世纪,除了贸易之外,俄国逐步使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对希瓦汗国发动侵略。19世纪下半叶,希瓦汗国最终成为俄国的附属国。  相似文献   

2.
突厥汗国是突厥人在 6世纪中叶建立的多部落、多部族的奴隶制国家 ,这个凭借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国家却在 6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本文试就其形成的过程和分裂的原因作一浅析 ,不当之处敬请指教。一、突厥人的起源突厥人是起源于中亚叶尼塞河上游的游牧民族 ,“突厥”...  相似文献   

3.
雒国盛 《华章》2008,(18):26
纳质,是蒙古大汗强制向被征服国家或民族征取质子,"取质以邀信"的一种政策.由于蒙古族是一个尚"质"的民族,因此纳质也成为了蒙古的一个传统.蒙古汗国初期的质子绝大多数被充入到怯薛宿卫组织之中,质子入侍与怯薛宿卫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二者对蒙古汗国的政治统治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无论就化传统还是地理位置而言,俄罗斯都是欧洲的东方、亚洲的西方,俄罗斯化像一个巨大的钟摆,沉重地往来于世界化的两极之间。13—15世纪,蒙古人在东部欧洲建立了统治,这对俄罗斯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使它终止了与西欧基督教各国的化并进;而鞑靼蒙古的游牧天性和东方统治方式,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汗国的法律研究是中亚法制史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论文主要从诉讼、审判和执行三个方面介绍了哈萨克汗国的习惯法,这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亚的古代习惯法,也有助于研究当代中亚各国的法制历史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钦察汗国的建立完成了从额尔齐斯河至多瑙河流域地区的政治整合,冲跨了从额尔齐斯河至多瑙河流域之间广阔地域内自然的和人为的障碍,使中西交通变得轻松和容易了许多。钦察汗国疆域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其力量的变化,而且也反映了其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居住在东北、北方、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靺鞨、契丹、奚、西域地区各族、突厥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等民族,迅速发展起来,先后摆脱了原始氏族社  相似文献   

8.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1253~1355年),商业和城市发展状况在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伊儿汗国前期(1253~1295年),因为蒙古人的征伐和坚持落后的游牧经济传统,造成西亚地区城市经济严重衰退.伊儿汗国后期(1295~1355年),由于蒙古帝国的崛起带来亚欧大陆的相对统一与和平,加之伊儿汗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汇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国内外交通四通八达.更因为蒙古统治者变更传统的统治政策,诸伊儿汗热衷城市建设,鼓励发展商业贸易,特别是合赞汗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很大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致使伊儿汗国后期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发展.伊儿汗国商业和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不里士为中心的小亚细亚和波斯地区的商业和城市更加繁荣,巴格达为中心的两河流域的商业和城市相对萎缩;另一个特点是中介型的国际远程贸易特别繁荣,中转贸易活跃.  相似文献   

9.
领主制是叶尔羌汗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汗与各城的长官阿奇木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阿奇木又民属下人户的领主。领主制同时构成叶尔羌汗国基本经济形态、土地制度的基础。叶尔羌汗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分为国有土地、大土地所有制,小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国有土地国家与农户平分收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主要是"燕齐"和自耕农。  相似文献   

10.
蒙古窝阔台汗十三年 (公元 12 4 1年 )古回鹘文景教瓷碑的出土 ,是继《乌兰浩木碑》、《高昌王世勋碑》、《土屯木萨里修寺碑》之后 ,又一重大考古发现。碑文用亚历山大和中国十二生肖两种纪年法纪年 ,反映了景教东传时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特点。碑的主人是信奉景教的汪古部将军 ,在他 71岁时 ,于今赤峰地区城子村建立宫殿并制碑纪事 ,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历来红学家多认为元春命运决定贾府兴衰。元春因自身的不受宠及作者主观方面的原因,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没有对贾府的命运起过决定性作用。贾府的衰败是其自身的结果。作者塑造元春只是要表现一个薄命女儿的形象,但元春命运确与贾府盛衰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起义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在传统的“治国平天下”理念下,庞钟璐如同大多娄文人士子一样,抱着入世治平的精神,卷入到这场历史的漩流中。他于1860年被授命为江南督办团练大臣,全权负责苏松常一带地主团练武装对太平军的防剿事务,认真办团,积极剿匪,并对清廷借师助剿,乞师南下等提出过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店越王城、冶山闽越王城、崇安东越王城对闽越国时代文明的贡献各有其地位。这三个古代都城的历史在时间上前后联系起来,正是其从早期创业到闽越国建国、强盛、败亡的历史过程。本文试从三个都城由点到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中华帝国的兴衰,我们会发现在文明本质上存在四重悖论,即反政治的政治、反思想的思想、反文化的文化和反社会的社会。这四重悖论环环相扣,在取消政治基本问题和压制思想创造的同时,也使文化与自身相背离,并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共领域,以致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生存状态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演进。总之,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扼杀了文明,对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末三国之世,中国学术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究其原因,除了学术文化自身的内在因素外,还与当时统治集团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升降有关。东汉中后期以来,社会阶层的分别往往体现在文化取向的差异。就孙吴的情况看,其统治者出自寒门,缺乏儒学修养,轻视经术,提倡实用性的法术、兵学及史学,表现出"驳杂"的特点,以致长期未设博士、太学制度。这样,孙吴之经学主要依靠儒学世族之"家学"、"私学"及郡县"学官"而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16.
英国教育评价体系在保障英国教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组织建设注重“独立”、评价工作强调“专业”、评价重点落脚于“内涵”、结果应用突出“高利害”、评价过程实现“开放”等特点。借鉴英国经验,我国教育评价改革要加快建立独立评价体系、构建评价管理专业模式、促使评价重点从规模向内涵转变、形成强有力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提高评价体系开放性等措施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7.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未能实现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征服,转而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历史事件看似偶然,但在它的背后却隐含着一系列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十字军队伍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利益追求是军队转向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拜占廷帝国的衰弱则为转向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历经秦朝的打压、汉代的兴盛、宋代的分裂、明清的活跃、近代的扬弃以及现代的削弱与发展并存的过程。儒家思想兴盛的主要原因有政治因素、当时的思想文化形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和统治者的认同等几种因素。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儒家思想内部的变质、当时的文化危机和与主流统治思想相违背等等。  相似文献   

20.
大蒙古国时期(1206-1271年),一些蒙古诸王出于统治的需要,任用儒士为他们服务。诸王身边从事职的汉人必Du赤、投下官员,他们还有意识征召名士Zi访治道,召用儒士充当家庭教师教育子弟。儒士与蒙古诸王的接触,对蒙古统治阶层了解中原物制度、改变他们的观念,进而促使他们逐步改变对中原的统治方式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