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彭海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128-130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志怪、传奇小说的文学传统。魏晋志怪与唐人传奇中有许多鬼神报恩的描写,其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多具人情、报恩方式等对聊斋志异的鬼神报恩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蒲松龄因感慨世情之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大量鬼神报恩的作品,塑造了一批重报恩、有情义的鬼神形象,赋予了他笔下的鬼神以美好的人性,并借此表达异类有情,尚堪晤对的深思,以此来喻世讽时,实现知己之托。 相似文献
2.
《荆楚岁时记》的历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征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59-62
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记载地区岁时民俗的专著。它从月令中分离出岁时民俗,它从岁时民俗的角度反映普通群众的社会生活。它既对民俗学、又对历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历来受到民俗学、历史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4.
5.
李淑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4)
汤显祖《临川四梦》对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官僚体制作了深刻的批判,在戏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创作特点简略阐述其“梦境”描述在作品中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喻世明言》情节特色之优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世明言》中情节的传奇性和真实性是其情节特色的优点,生动性和典型性是其情节特色的弱点。这是由其通俗学的客观规律性和编纂的学理论观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考察《鸣凤记》可知,作品对嘉靖皇帝没有歌功颂德,而是借对帝王与臣子的关系的描述、借助双关语巧妙地揭露了嘉靖皇帝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意义。 相似文献
9.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10.
朱仰东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2-85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11.
刘效壮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61-63
《〈石头记〉交响曲》是胡风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石头记〉交响曲》中胡风的文艺思想,以及探讨胡风对于《石头记》的独特认识,试图能再现胡风终生坚持的文艺思想和展现胡风作为文艺批评家敏锐眼光与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12.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潜在关系为目的分析方法,重视语言语篇和社会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卡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对小说中使用的隐喻、及物性结构、句式转换、评价性词汇进行阐释,揭示小说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小说的主题意义,婚姻对女性而言是精神和肉体的束缚,女性渴求自由解放的权利被漠视,男权主义弥漫整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冯文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7):89-93
《西辽记》是清代许鸿磐创作的历史剧,被收入其《六观楼北曲》,以金灭辽之后西辽君臣延续辽统的事迹为题材,塑造了耶律大石、萧斡里剌等英主贤臣的形象,以及萧塔不烟、普速完两位性格迥异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在清代“华夷一家”的观念之下,作者以少数民族政权为表现对象,着力强化了国家矛盾与忠奸对立,通过罗列历史典故,使整部作品笼罩在沉郁厚重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失国之悲与复国之难的描写,作品的悲剧意识也得以凸显。由此可以看出许鸿磐历史剧创作中以史为据而不拘泥于史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肖飞宇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03-106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详细地诉说了人生极端的生存境况下的种种变化与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其核心思想是倾诉了人生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沧桑感。这与存在哲学的人生观是很相近的。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对存在哲学来说是很好的注脚。作者所言说的是无限人生的沧桑,而且通过特定意象的塑造使得这种感觉具有无限的感染力。而且通过情节的构造表现出价值观的冲突,并在冲突中见证人生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斯年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4):17-21
根据(《蜀山剑侠传》改编的影视作品,理应开创既不同于科幻片又不同于神话的、具有中国玄幻特色的全新样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编创人员能否准确把握原著中的“修仙话语”以及贯穿全书的玄学想象;难点则在如何将玄学思维、想象转换为独特、丰富、鲜明的声音语言。这不仅对于编、导、演员,而且对于美工/特效群组,尤其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蜀山剑侠传》全著适宜改编为巨型多“季”电视连续剧,为此首先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设置贯穿事件和贯穿人物;二是如何处理“大叙事”和“小叙事”的关系;三是如何弥补原著开头部分的弱点,打好“第一炮”。 相似文献
16.
刘益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2):114-116
本文是为刘心明的长篇小说《小街故事》所作的序。作者从农郁的生活息息、独特的人物性格、清新的乡土风清、鲜明的时代特色、纯真的情感生活等五个方面,概括了《小待故事》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陆露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83-86
矛盾变异修辞是《阿Q正传》修辞方式的最大特点。在文本中,各种矛盾变异在特殊的语境中达成了积极的修辞效果。鲁迅正是藉由这种超乎寻常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他对于当时国民的深深无奈。 相似文献
18.
李大伟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2)
作家废名的乡土小说《竹林的故事》以散文化笔调、优美的环境描写,以及小说中流露的含蓄平和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感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界对废名多元化研究的深入以及生态批评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竹林的故事》逐渐走入生态批评家的视野。从生态角度对《竹林的故事》进行再解读,对文本中的生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小说中的意境之美、自然之美与和谐之美,从而使我们对《竹林的故事》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缓慢推进故事情节是《红楼梦》的基本写作方法之一。因为元春享年36岁,所以,到元春去世时,《红楼梦》的后半部应该写出6年的事情。《红楼梦》后半部至少要写十七年,才能写到贾兰为国捐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是宝玉和史湘云到了老年要成为夫妻。如果要写到史湘云40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二十四年。如果写到妙玉青灯古殿人将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十七年。元春去世是《红楼梦》后半部的关键,依缓慢推进之法,即平均十回写1年的故事,到元春去世时,就必须写到一百四十回。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全部《红楼梦》可能有一百六十回。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