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一向重视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自称和相互称呼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严格的规矩. 一般来说,在相互交谈或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鄙人”,即自谦为见识浅陋之人;“不才”“不佞”,即自谦为无才能之人;“不敏”,即不聪明之自称;“不肖”,即自谦为不贤之人.此外,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奴”“奴家”,年轻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学生”“晚生”“后学”,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小民”等等,都是常见的自谦之词.即使是地位尊显的帝王和诸侯也有谦称,一般自称“孤”“寡”.后来,“孤家寡人”渐渐成为帝王的专门自称.  相似文献   

2.
自称词是称呼语的一种特殊用法。本文就老舍话剧中自称词的运用,按视点把自称词分为直接自称词和间接自称词,并分析了这两类自称词的结构特点,特定语境中自称词呼应词的特点及在一定语境中所表现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苗族的分布很广,其自称变异很多,姓氏也很复杂。就自称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及国外的苗族的自称,这一自称虽有许多变异,但有以鼻音M和M的轻声开头的特点,现国内学者一般都译为“蒙”。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些变异具有其同源性,这一点是得到确认了的;另一类是分布在湖南湘西与贵州黔东北的苗族(即东部苗族)的自称,即ghaobxiongb,现国内学者都译为”果雄”,’‘果”为词头,’“雄”为自称的实词。‘’雄”的声母是舌面前清擦音,即汉语拼音的X,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明显与前一类自称是不同…  相似文献   

4.
语文九册《大仓老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大仓老师指名叫同学回答。‘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老师把这一个个词写到黑板上。”大仓老师先后板书了“自己”等七个词,显然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用来称呼自己”的单词。然而,按照现代汉语的使用概念,大仓老师所板书的那些词并非都能用来称呼自己。“鄙人”是旧时用于自称的谦词;“咱”和“俺”都是方言中的自称词,它们与“余”一样,都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亦即自我命名,但在对外场合使用时,出现过“自称”和“统称”并用的现象。它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称”是“统称”的实质和前提,“统称”是“自称”的外延拓展,亦即天教的“一统之称”,所以说到底,天教仍然只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这是它既已独树一帜,又追求“大一统”的双重化心态使然,其根植于儒学“大一统”的化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6.
“儿”的本义是“小孩儿”,也多指“少年男子”。但在唐代,“儿”却成了青年妇女的自称代词。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与“儿”词语义发展、社会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鄙人”一词现在多被用于对人称自己,意为“知识浅陋的人”,语含贬义,谦称。但它的本义却是“住在郊野之人”。从“住在郊野之人”到“知识浅陋的人”,这其中经历了多次引申。  相似文献   

8.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篇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演讲辞。它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两个称呼,动之以真情“公”是对对方的敬称,此一称呼,提高了处于社会最下层的九百多人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人格尊严,也表明了陈涉对这批“闾左”之人的尊重与肯定。“壮士”一词,唤醒了“谪戍”之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令他们热血沸腾,油然而生壮士之雄心,欲行壮士之壮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两个称呼,动之以真情,拉近了彼此的心。二、正反…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谦称、尊称,也有一定数量的谦敬副词,这两类词的共同点都是表示谦恭和对别人的尊敬。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汉语中,表示谦称可以自称卑贱不德的词语,如“寡人、孤、不谷、愚、鄙人、老拙”等。也可以自称低贱的身份,如“臣、微臣、卑臣、...  相似文献   

10.
一北宋末年组织方腊起义的所谓“吃菜事魔”(或称“魔教”)这一秘密宗教,许多人认为是唐代传入的摩尼教或摩尼教的一支,这一判断是值得商榷的。“吃菜事魔”或“魔教”,都是官书记载和统治阶级文人对这一秘密宗教的称呼,是含有污蔑之意的。至于教徒自称则不是这种名字,他们自称为明教。“宋会要稿”一六五册,刑法二(上)载徽宗宣和二年十一月四日臣僚言:“温州等处狂悖之人,自称明教。”又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闽  相似文献   

11.
福州方言的“其”和“过”都是常用词。“其”在古汉语中是个多义、多功能的词。保留在福州话中的“其”可作为助词、量词,而作为量词,古书尚未见记载。“过”在福州话里是个多义、多功能的词素,它可单独成词,又有和其他语素组合成复合词,是一个能产力很强的自由语素。本文从词义、语法功能方面对这两个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为"式中的同形异构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为”式中,“以为”连用,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两个词;“以为”分用,是两个词。作两个词时,“以”和“为”其词性、意义变化多,内部语法关系复杂。中详列了各种“以(…)为”,分析了内部结构,并指出形成其同形异构体几大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黎语的“女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前音节主要是阴性前加成分pai-或mu(i)-,后音节主要是-khau,三个音节在黎语方言中都有语音变体.pai-与m(m)-分别与汉语的“妇”与“母”存在对应关系,-khau则可能来自南岛语表达“女人”这一概念的词.黎语的“男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在各方言中存在两个普遍性的音节:pha-和-ma:n,pha-与汉语的“父”对应,-ma:n也是源自南岛语“男人”的侗台语底层词.黎语的“人”分为通什型(代表性音节“(?)a:u”)和加茂型(代表性音节“lai”),通什型为南岛语借词,加茂型为黎族自称即汉语“黎民”一词的“黎”.  相似文献   

14.
近来,用于自称的萌词"宝宝"广泛流行。通过研究"宝宝"作为自称时的使用情况及其表达效果,从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两个角度分析了自称萌词"宝宝"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行李”是由“行”和“李”这两个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它们首次合起来使用是在《左传》中,起初词性为名词,是指“使者,即来往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后来,其词性发生变化,变为了动词,即“出使”的意思;大约在东汉末年,“行李”又由动词变了名词,指“行旅,有时也指行旅的人”;直到唐代,“行李”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其它三个意思:“行程、行踪、行为”“官府导从之人”“行装”;在近代的一些作品中,“行李”有时也用来指“负担”。但是,直到今天,对于“行李”这个词,人们所熟悉的是“行装”这个意思,其它的意思已经变得很生疏。  相似文献   

16.
词源学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掌握语法的人也就是具有魔力之人。17世纪,当时的知识分子主要使用拉丁文。他们用拉丁文来书写、对话,进而增加他们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控制力。为了把“词语连在一 起”,他们使用了“语法”(grammar)这一神奇的概念。语法开始和有权有势的人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grammar”这个词里的第一个“r”字母逐渐变成了“1”(“r”经常这样转变),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的“省略”(ellipsis)是一种习惯用法。“省略”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句子中虽然省略了某些成分或某些词,但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二是虽省略了某成分或词,读者仍能够将其添补出来。对“省略”,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使用“省略”的目的,是为了省去可用可不用的成分或词,使语言更加精炼。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或杂志上,我们经常看到“制订”和“制定”这两个词。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在俄语中,经常会遇到或这两个词与动词连用的情况,这时的与已失去其本身动词的原有意义。现就和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分析。 一、的用法和意义 是动词的过去时中性形式,译作“有时”“往往”“常有”“有过”,既可以作语气词,  相似文献   

20.
说“豪横”     
陈琛 《学语文》2021,(1):87-88,92
“豪横”一词在唐宋书籍中已不鲜见,多用于描述两种极端人物:情豪放不羁,行为耿直豪爽之人;蛮横霸道,行为嚣张之人。近现代该词使用范围变窄,仅作为口语在北京方言中存在。当下,“豪横”借由网络广泛流行,词性与内涵都变得更加丰富,可褒可贬,可作形容词,又可作副词、动词,可指人“嚣张”“霸气”“令人敬佩”“倔强骄傲”,也可指物出人意料。“豪横”一词的流行,是语言与生活互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真切反映了新时代民众对文明与理性的追求,青年对个性化事物的猎奇心理,以及中华文化的高度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