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不断发展所产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对俄、英语言中的定语成分进行了对比,目的是找出两种语言中定语成分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使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俄语学习者能更轻松地学习俄语,提高学习俄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语言、言语与语言能力、语言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二十世纪初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两个重要概念,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社会的,抽象的,言语是个人的和具体的,他主张语言学应研究的是语言。他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与他的其他一些理论一起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并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到了五十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天赋的,语言运用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语言学就是要探索语言能力。他们这两种区分既有不同又有联系,正是由于他们对这些概念的提出和研究,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而影响和推动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玲 《考试周刊》2011,(1):103-104
俄语成语是俄罗斯语言的精华,当中存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段.20世纪以来,比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对更好地理解话语含义、正确表达句子及提高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介绍俄语成语中的比喻修辞手段及其语言特征.以期能更清晰地认识俄语成语,为我们的言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性材料.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语言到言语、从结构到功能的研究过程,普通语言学、语用学、言语交际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对现实生活中具体言语交际情境下话语的使用及其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是在语义学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语用学有两个重要概念 :言语行为和语境。研究言语行为和语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语用学的中心内容。在现代俄语学研究中 ,语用学已涉及到语言的所有层次 ,研究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语言中“人的因素”———言语行为的参与者及话语环境、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于苗苗 《考试周刊》2011,(79):25-26
俄语言语礼节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的研究不仅要从社会交际文化视角透视,还要从社会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语言文化学等方面探讨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这对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俄语中的言语礼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言语行为包含了两部分,即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此观点自索绪尔提出以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受到颇多的关注和探讨,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被称为是语言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索绪尔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区分视为语言研究的第一个重要课题。从应用方面来看,区分语言和言语在应用语言学中,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价值颇大。通过对语言和言语关系的探讨,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分析语言与言语,语言和言语在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得到一些理论的指称。  相似文献   

8.
俄语言语礼节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的研究不仅要从社会交际文化视角透视,还应从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等方面探讨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这对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三个方面对俄语言语礼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曙光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36-137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言语的解读,提出对幽默言语的成功解读至少需要两次概念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性别差异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语言中得到了体现:在英语交际中,男女两性在话语语言形式方面和话语风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英语中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言语交际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与众多语言一样,俄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久已存在,在称呼语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不仅能够凸显交际双方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而且可以直接反映俄罗斯民族的社会规约、历史沉积、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性。文章在梳理与整合俄语称呼语中各种性别歧视语料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不同期望与心理认同.并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批评语言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会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批评语言学家分析语篇时把各语言形式相联系,特别注意情态、转换、分类、及物等方式所产生的语言功能影响,从而为对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的批评性分析提供了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issue of neoliberalism has aroused sustained interest amo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and applied linguistic researchers who are politically minded. Neoliberalism is a dominant rationality with immens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nsequences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life in globalization, includ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neoliberal discourse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context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eaching materials. Informed by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on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the study employ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as a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the way (a) competence in English is commodified as a desirable linguistic cultural capital, (b) English learning is portrayed as an individualized and asocial undertaking, and (c) a monolingual and monocultural dream is built to include learners in an imagined homogeneous discourse community. Implications for ELT pedagogy and curriculu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大文化语言学是美国学者帕尔默创建的年轻学科。它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整合了语言人类学对文化和语言的研究。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认知性和意象性。文化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是人类认知活动,并把认知语言学核心概念运用到语篇分析中,构建出“语篇情节”。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诉求的文学话语,俄国形式主义者为其标举了陌生化理论,但陌生化并非文学话语的唯一元素,陌生化必须以熟悉化为背景,熟悉化规范着陌生化,陌生化又丰富了熟悉化,文学话语的生命之树就是在陌生化与熟悉化这两种维度中繁衍更新。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语言学角度看俄语中的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俄语中涌现出大量的外来词,而人们对外来词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本文从全新的生态语言学角度来分析外来词存在的必然性及外来词对语言环境的冲击,提出以柔性规范观协调语言多样性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客家研究兴起于台湾、香港与闽粤赣,目前台湾与粤东“具历史深度的建构论”立场蔚为主流,本文认为在这一研究趋势下,江西的客家研究应该一方面以前述理论检视江西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的族群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则以江西本身独特的历史、地理、语言及文化的背景,与台粤的理论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8.
语篇语言学又称话语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诞生与发展,使语言学的研究脱离了形式一逻辑的固有模式,从语言的本质出发去研究语言的基本规律。语言学的这个进步,反映了语言学家们从哲学层面对语言的重新审视,不再把语言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形式化的内容,而是从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手段这一基本属性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本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语篇语言学的诞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无疑能够更好地探究语篇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女性主义语言学和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以Searl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为依据,分析了作为英语语言材料的英国女作家莱辛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主人公的话语,通过对女主人公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总结,检验了对有关女性语言特色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莱辛的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ew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identity options offered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textbooks. This approach, grounded in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2 popular beginning Russian textbooks. Two sets of identity options are examined in the study: imagined learners (targeted implicitly by the texts) and imagined interlocutors (invoked explicitly). It is argued that, while one text, Russian Stage 1, offers a richer variety of identity options for the students, neither book fully reflects the diversity of contemporary Russian society. The biases and oversimplifications identified in the texts represent lost opportunities for cross-cultural reflection; they may also negatively affect the students and deprive them of important means of self-representation and at times even self-defense. The discussion suggests som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quiry, as well as for material writing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hat would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Key words: identity, critical pedagogy,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Russ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