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元 《档案》2014,(12):29-34
正今年夏天,无数人期待8年之久的丝路申遗,终于尘埃落定。6月22日,这一天,注定要写入中国文物史。在丝路申遗成功的遗址名录中,甘肃省的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5个遗址名列其中。这些遗址,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唯独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考古发掘出的遗址,其发掘往事至今鲜为人知。往事并不如烟。掀开尘封的历史,被学术界"丝路考古的伟大发现"的悬泉置遗址,它是如何被人们发现的,究竟有那些惊世发现呢?丝路驿站,大汉王朝尘封千年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褚少孙补作《史记·三王世家》,直接移录群臣奏请立三位皇子为王、武帝谦让的启复往来之文和三王封策之文。《三王世家》基本保存了汉代君臣往来文书的实际面貌,是研究汉代官文书的直接材料。与蔡邕《独断》等相对照,归纳出该篇包含的文种有奏、诏书及策书,反映了汉代诏令与奏疏的用语、结构和承转特点,尤其是提供了中国古代早期官文书引叙来文的样貌形态。  相似文献   

3.
刘向校书“随竟奏上”的叙录是以官文书“表”的文体形式出现的。叙录首先是“群臣上书于天子”的上行文书,然后才是书目提要。从上行文书的角度审度叙录,既可以为“表”提供较为集中的史料,从而深化对汉代官文书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对叙录研究的独特视角,从而深化对叙录乃至对刘向校书工作的认识。文章认为,叙录的内容具有资于治用的外围指向以及引经据典的论述方式,这是与单纯书目提要的重要差异之处。最后,还对刘向校书同僚中的“杜参”和“富参”,以及样书分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国藩 《档案》2014,(5):27-28
正甘肃是汉简的主要分布区。1930年至1931年,在汉代居延县地破城子、大湾、金关等处掘得汉简1.1万多枚;1973年至1974年又在甲渠候官、第四燧、肩水金关遗址,获得汉简2.1万余枚;1990年至1992年发掘敦煌悬泉置遗址,获汉简2.1万余枚。这些汉简内容前者以军事为主,后者以邮驿为主。两批简牍中均  相似文献   

5.
<正>诏书是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凡重大政事颁告天下的命令称为诏(诏书)。即位诏书是皇帝即位时颁布的诏书。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雍正帝驾崩于圆明园,王公大臣近侍举哀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导引,奉大行皇帝黄舆还宫。寅刻,弘历进入皇宫。内侍将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秘密立储匣取下,在弘历、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原任大学士鄂尔泰面前打开封函。该封函写于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为避免皇位继承之争,亲书谕旨,立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密封后藏  相似文献   

6.
论西汉“木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 ,从居延和敦煌两个地区的塞垣线烽燧遗址上出土了数万枚汉简 ,其中相当部分的汉简内容是制书。西汉朝廷不断地向西北烽燧发送制书 ,是为了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如果把汉简制书和唐宋以后的邸报作一对比 ,就会发现 ,二者除了书写材料不一致外 ,在传播的广泛性、内容范围、手写抄传的发行方式等方面都很相似。这些汉简制书实际上就是西汉时期的木简报。有鉴于此 ,似可认为 ,我国古代成制度的官方新闻传播 ,起始时期不应是较晚的唐代 ,而应定位在西汉 ,即推前约 1 30 0年。  相似文献   

7.
邮传制度是秦汉国家信息和交通管理的重要制度,传食制度是汉代驿置传舍系统对公务人员招待的一种制度,学界多有研究,文章梳理了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悬泉汉简中涉及传食的内容并加以比较,对传食接待等级、传食钱款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吕坚 《档案学研究》1998,12(2):72-76
从奏稿与奏折之比较看今后清人全集整理出版吕坚一清代官文书沿袭了明代官文书的主要制度,且又有所发展,具有依行政机构分工而种类繁多、系统完整且保管严密有序等诸多特点,它是清代君权至上、高度中央集权下封建专制政治的产物。奏折文书是清代官文书中史料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陈乐道 《档案》2014,(9):24-25
甘肃雄踞茫茫雍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风光旖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故里",举世闻名。境内丝绸之路横贯东西1600余公里,是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今天的甘肃,无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今年7月,我省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5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继1987年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嘉峪关以后,我省首度新增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省共有7处的世界文化遗产,已跃居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大省前列,这对2600万陇原儿女来说,无疑是一桩值得自豪和铭记的喜事。为积极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展示独具魅力、积淀深厚的甘肃历史文化,本刊特辟"丝路文苑",专门刊登讴歌陇原大地的诗词歌赋。本期刊登陇上著名诗人陈乐道《咏甘肃世界文化遗产》组诗22首,《敦煌赋》1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杨二斌 《兰台世界》2009,(10):69-70
官文书制度作为行政系统和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在汉代时期已经确立。本文通过现存文献资料来探讨官文书在汉代行政系统的运行书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心雕龙·诏策》,我们可以了解上古至魏晋时期诏策的大致变迁情况:上古时期统称"命";三代的诏策除了命,还包括誓和诰;战国时期改称"令";秦时规定"命为制,令为诏";汉代规定帝命分为策书、制书、诏书和戒敕四种;魏晋时期基本继承汉制。  相似文献   

12.
敦煌石室佚书和内阁大库档案都是重要文献,现分别加以概述。(一)敦煌石室佚书文献敦煌石室佚书于1899年发现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莫高窟第二八八石窟。这是一批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价值很高的写卷文献。它为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地理、民俗、宗教、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敦煌学”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敦煌佚书发现后不久,便被英、法帝国主义分子窃走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随后又被清朝地方官吏劫走了其中重要的部分,最后所剩八千余卷归入了京师图书馆(现北京图书馆)。敦煌石室所藏的佚书,据学者估计“约三万卷,其中有年款记载的最早  相似文献   

13.
里耶秦简“义陵用度简”是一份官文书,其传递过程是“A县库→A县廷→迁陵县廷→迁陵库”,可分为“库□告县廷书”“丞欧告迁陵主书”和“迁陵守丞殷告库书”三个传递阶段。其中,“丞欧告迁陵主书”和“迁陵守丞殷告库书”在县廷的处理流程可归纳为“原件签署+抄件批转+原件存档/抄件送出”,即:①在原件上签署收文记录;②抄写文书正文部分,制成抄件;③丞欧/守丞殷批转抄件;④将“批转”意见转抄到原件上;⑤原件存档,抄件送出。此种处理流程是秦汉时期官文书传递流转的重要方式之一,可用于分析“义陵用度简”同类文书的流转情况。  相似文献   

14.
唐朝“官文书”管理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统治阶级对官文书的用纸、准确度、用印等档案制作有明确要求;对档案处理有一套程式制度;对档案立卷归档、保密都有明确规定,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唐朝统治阶级对“官文书”的用纸、准确度、用印等档案制作有明确要求;对档案处理有一套程式制度;对档案立卷归档、保密都有明确规定,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人雄  唐星 《档案》2014,(12):35-38
正今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该路网共包括各类遗存33处,中国境内有22处,其中甘肃省占有5处,分别为麦积山石窟(天水市麦积区)、炳灵寺石窟(临夏州永靖县)、锁阳城遗址(酒泉市瓜州县)、玉门关遗址(酒泉市敦煌市)、悬泉置遗址(酒泉市敦煌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张掖作为"河西走廊"上的重镇、"丝绸之路"东段三线交汇点,尽管拥有丰富的景观遗址,却并无一处遗存入选。一、张掖"丝绸之路"景观群从丝路景观群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7.
《放妻书》是唐代敦煌地区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离婚协议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唐代特有的"和离"制度,男女双方以"两愿离"的方式和平离婚。通过对《放妻书》文本的分析,本文阐明了《放妻书》可能的形成条件及其折射的唐代社会风貌。同时,基于对《放妻书》的分析,本文将探讨其与现代离婚声明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提出,无论是《放妻书》还是现代离婚声明,它们都是发布者塑造和维护自身"人设"的媒介工具。  相似文献   

18.
发现"府报"--我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前推8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报纸的历史,有确切文献记载依据的,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唐代的“开元杂报”;而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经方汉奇教授认定,是公元9世纪的“敦煌邸报”。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西北的居延、敦煌一带的汉长城烽燧中出土了数万枚西汉木简,经张涛教授考证,其中有一些是官方发给边燧兵士阅读的“府下制书”,这些古代新闻传播实物的发现,使得我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可以前推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代。张教授在1998—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发掘的周家寨墓地是孔家坡汉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M8再次出土了竹简《日书》,是我国近年出土的重要文献;同时该墓出土的木牍,再次确证西汉时期今湖北随州一带曾有一"桃侯国"。M9、M22是除M8之外,另外两座比较重要的墓葬,是四座带墓道的墓葬中保存稍好的两座,规模亦为整个墓地最大,证明其等级明显高于其他墓葬,对研究整个墓地的等级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出土器物的特征判断,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应在西汉中晚期;出土器物的数量也较为丰富,尤其是出土了一批保存较好的西汉青铜器,这在江汉地区并不多见。M9、M22的发掘,为研究随州地区秦汉丧葬制度、侯国地理等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也为研究江汉地区西汉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帝王以诏书形式反省自我、告谕天下始于汉文帝,西汉帝王罪己诏融入了阴阳灾异思想,但在敬畏天道中能顺应民意,改良政治,折射出一种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