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范莹 《科教导刊》2023,(2):86-89
文章提出为英语专业本科生教授的“英语语法”课程内容应吸收语言库藏类型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利用三个案例说明,让学生对英汉语的语法库藏有基本了解是掌握英语描写语法的必要准备。在课程中了解汉语语法显赫范畴的特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也可增加学生的母语语言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语言库藏类型学是语言类型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语言类型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以此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文水方言中的小称范畴,通过文水方言中"重叠"和"圪"字头两种典型的小称手段,考察该语言库藏在文水方言中的表义功能及其范畴的扩张,从语法手段和语义功能两方面来分析小称范畴在文水方言中的显赫性。  相似文献   

3.
郭新新 《海外英语》2022,(18):73-74+77
汉语中的动补结构由于其语义复杂性和结构多样性备受学界关注。在研究内容上,相关研究从配价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构式语法、心智哲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类型学等方面展开;在研究方法上,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动补结构进行研究。文章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已有动补结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动补结构研究的跨语言、跨学科趋势,并且结合语言习得和技术运用进行动补结构的跨语言对比述评,对汉语动补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式语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而建立,采用认知的方法研究语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式语法的认知基础及构式语法的一些要点。进而讨论了构式语法研究对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构式语法对语义和语法的整合,能帮助语言工作者合理地分析语言习得过程中语法构建和理解能力提高的现象,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5.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语言的构式观、非模块观和体验观赋予英语教学诸多有益的启示。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将构式语法的语言观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有意义教学、从整体上把握语言及对语言信息组块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发现,在构式语法语言观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其中词汇与语法结构的教学效果最好,然后是写作和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层面上建立的构式语法近年来受到了语言学研究的关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构式语法所具有的认知基础及其构式的特点,认为虽然构式语法有一定局限性,但是把它应用在语言习得教学的语法习得和习语习得中是可行的,并且构式语法对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认知能力、拓展语言学的研究都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7.
杨帆  曹勇波 《海外英语》2023,(15):174-176
构式是构成语言和语言表征的基本单位,语言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项为期12周的基于构式语法的语言学习实验,探讨构式学习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频率效应如何影响学习者对构式的理解和产出。实验表明,构式学习是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理解性和产出性知识均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高频率典型范例的输入,帮助学生固化实体构式、抽象图式构式。  相似文献   

8.
构式语法研究的六个基本问题具体指构式的"单位"、构式的"不可预测性"、构式的"意义"、构式的"组合性"、构式的"单层性",以及构式的"生成性",系统梳理构式语法研究中的上述基本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构式语法的理论内涵和理论价值,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语言研究和分析中。  相似文献   

9.
申璐 《考试周刊》2010,(11):134-136
构式语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而建立.采用认知的方法研究语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式语法的特点、研究焦点和认知基础,进而讨论了构式语法研究对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构式语法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即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言语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习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连续的语言学习。这些观点为人们加强语言习得及其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批判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背景下产生的。构式语法使人们的研究焦点重新回到构式上来,主张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紧密结合,将其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形义配对体,力主从完型和整体的角度解释语言。构式具有体验性,整合性,原型性,多义性,层级性,因语言而异,句法、语义、语用相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阐释学这两位重要代表人物从各自理想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了哲学思索和本体论规定。在海德格尔那里,语言被赋予了理想化的诗意韵味。伽达默尔在沿着海氏语言观所启示的方向思索语言的同时,强调了语言与自我、与历史的必然联系,摆脱了海德格尔所思虑的两种相互对峙的极端可能性:语言是存在的牢狱和家园,代之以中庸的、调和的可能性———语言是能被理解的存在,从而把阐释学所追求的语言与意义的本体论同一的语言观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为一种本体论阐释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翻译等值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翻译的中心任务就是在译语中寻求等值。从语言学和交际学两个途径对语言学派翻译等值观作一述评,并充分肯定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们对翻译等值问题所作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何妍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5):105-107
翻译等值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翻译的中心任务就是在译语中寻求等值。从语言学和交际学两个途径对语言学派翻译等值观作一述评,并充分肯定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们对翻译等值问题所作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6.
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据性和任意性都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一起构成"和而不同"的对立统一关系;理据论是理据性的理论升华,是人们借用心理学中的"动因"概念并从认知、功能、文化等角度来解释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语言表述是捕捉理据的唯一方式,离开语言表述,理据研究将成为空谈;理据(理据义)是每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动因,而理据性是对这种结合关系在性质上的描写与判断,二者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受研究者不同哲学背景、语言学教学及研究范式的影响,第二语言词汇难度研究一直游离于两个维度之间:词汇的统计学特征或词汇的语言学特征。结合语言心理学等方面最新进展论证,人类心灵,即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过程中呈现的心理学特征是统一词汇难度研究的又一维度。通过整合相关研究给出了一个具有通约性的词汇难度定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或是表征事物的工具。因此,从索绪尔开始,人们一直关注对语言的内部结构的描写。当人们逐渐将视线从语言内部转向语言外部研究时,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语言观则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的语言本体论思想,即人不可能在语言之外从本质上把握语言。通过解释学对语言工具论的批判,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即语言并非工具,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语言是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语言有很大不同,从两种语言的习语中剖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两种语言的特色和翻译切入点,根据大量习语例证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二者语言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主张从人和世界互动体验的视角去探讨语言的规律。语言全息则强调宇宙、人和语言的全息关系。二者在对语言的看法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从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如隐喻、转喻、格式塔、事件认知模型理论等方面探讨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全息理论之间的映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