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白乐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家喻户晓,远离故乡的人们,在这月白如昼的夜晚,望着明月,无不引起思乡之情。许多人都会以为,诗人是躺在  相似文献   

2.
黄丽宏 《语文天地》2012,(14):29-30
一、引导入境——启静夜之门(播放贝多芬《月光曲》,教师轻诵《静夜思》)一千多年前,一个静静的夜晚,唐代诗人李白困守旅社,对月怀乡,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静夜思》,千年之后,又一个伟大的诗人郭沫若身居异国他乡,写下了感人的篇章《静夜》,他抒写了怎样的情怀呢?  相似文献   

3.
《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问题》一文的“三,艺术真实”一节中,引用一首Bynner所译李白《静夜思》,我认为这首译诗值得商榷。 该文论述这首译诗的原文如下。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4.
唐诗《静夜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传颂千年的经典诗歌,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本文试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对诗歌《静夜思》的两个英译文进行比析,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小时候刚刚开始接触古诗时背诵的第一首诗——《静夜思》。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记得小时候,我嗲声嗲气地朗读《静夜思》。现在,《静夜思》被我朗读得有声有色。一次与一次朗读的感觉不同、韵味不同。这首诗更成为了我的国学启蒙……小时候,奶奶总喜欢抱着我,给我念古诗哄我睡觉。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古诗很美、很动听。  相似文献   

6.
第三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设山西省教研室白建华一、教材简析: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静夜思》和记叙文《北京》、《初冬》是讲读课文,《蜘蛛》是阅读课文。《北京》、《初冬》是描写景物的记叙文,《蜘蛛》是描写小动物的记叙文。《静夜思》是我国唐代...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经典的古诗。查阅资料,《静夜思》的英文译本很多,作者选取了其中的7个译本进行研究。根据严复先生的"信、达、雅"原则进行分析,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堪称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8.
苏娟 《儿童音乐》2012,(9):80-81
【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静夜思》,体会歌曲的思乡情,并能有表情地演唱。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音乐的美。【教学重点】能学会演唱歌曲《静夜思》,体会歌曲的思乡情,并能有表情地演唱。【教学难点】休止符的表现和装饰音的音准。  相似文献   

9.
马未都先生在《〈静夜思〉新解》(中华书局,2008年版)一文中称,李白《静夜思》诗中所描写的床是胡床。这只是一家之言。按照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历史与古人坐行姿势的变化来看,这一说法不太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教学目标: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相似文献   

11.
《静夜思》在中国语文教材中通常记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日本汉文中.这首诗记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初中三年级的华裔学生相木将希发现上述差异后,决心问个究竟。他和同学咨询了日本出版商,但对方回答“不清楚”。于是,他们通过查询,终于得知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日本汉文表述则是李白作诗原文。据称,中国大陆学者一般都同意,日本版本的《静夜思》和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一致,应当是李白原诗。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刍议《静夜思》中的“床”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为诗的前两句 ,其中“床”的意思 ,人教版参考书解释为“睡床” ,因而把这两句诗理解为 :诗人看着床前银白色的月光 ,感觉好似地上的霜。对把“床”解释为“睡床” ,我以为不妥。查《辞海》“床”有三种解释 :(1)供人睡卧的用具 ,如床铺、床位 ;(2)安置器物的架子 ,如笔床、琴床 ;(3)井上围栏 ,如古乐府《淮南王篇》 :后园凿井银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浆。联系诗意分析 ,我认为“床”应理解为“井上围栏”即“井栏”。其理由有二 :1…  相似文献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20个字,语言平实明白,意境清冷优美,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小时候,诵读这首诗,认为床是我们生活中睡觉用的床。现在教学《静夜思》,仔细研读教材,觉得床作  相似文献   

14.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柴立青 !唐@李白  相似文献   

15.
师: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背一首诗:《静夜思》。(生背) 师:学习古诗不是简单地背诵,我们要从古诗当中接触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情怀。比如《静夜思》,为什么李白看见圆月,就想起了家乡呢?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  相似文献   

16.
<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20个字,语言平实明白,意境清冷优美,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小时候,诵读这首诗,认为"床"是我们生活中睡觉用的床。现在教学《静夜思》,仔细研读教材,觉得"床"作  相似文献   

17.
对李白诗《静夜思》中“床”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睡床、坐具、井栏。“床前明月光”之“床”的意象体系阐释为:从《静夜思》一诗主题出发,对月、霜、床三个意象的分析,从意象体系的角度,认为将“床”释为“井栏”更合诗意。  相似文献   

18.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母语的魅力     
许铿博 《初中生》2007,(7):84-85
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就接触到一首唐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20.
《静夜思》学法指导设计汤建国万安县芙蓉小学一、教材分析《静夜思》这首五言绝句,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诗的前一句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所看到的景色;后一句写诗人由此而引起的思绪。全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之情。课文右侧是一幅和诗的内容紧密配合的插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