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落实这句话。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给学生留下一点儿读课文的时间,有的也只是让学生默读一遍后,就开始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即使低年级的重点篇章也是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语文课的难度增加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作为语文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绞尽脑汁不厌其烦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刻苦用功地练,到头来写的作文还是干巴巴的投有一点血肉,还是拿腔拿调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3.
大约每位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老师精心讲解课文,讲得口干舌燥,可偏偏有一些学生不爱听讲,在下面做小动作。有的在偷看课外书,有的说悄悄话,有的萎靡不振,昏昏欲睡……面对这种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明课堂教学效果很差,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如同每个电视台关注自己的收视率一样,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可如果我们现在就“你喜欢语文课吗?”“语文课有意思吗?”这些问题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恐怕结果会使我们大失所望。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让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将洋溢人性之美的教育带人课堂中。而“赏识”为核心的教育就有助于构建这样的课堂,达成这样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了赏识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尽管改革的呼声颇高,各种尝试风起云涌,但“独角戏”、“满堂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本来应该充满情趣,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上得沉闷呆板.平平淡淡。而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追求趣味,他们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课堂,对传统教法非常反感。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呢?依笔者之见,讲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徐辰 《考试周刊》2010,(36):65-6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可现在许多学生不愿去学。语文教师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要让学生听进去,动起来。具体来说,语文老师要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使重理者,以理动人;重情者,以情动人;重文者,以美动人。  相似文献   

8.
刘玉美 《现代语文》2010,(1):116-117
学生是因为喜欢某老师,才喜欢某学科;还是因为喜欢某学科,才喜欢某老师?这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问题。不过,如果课堂充满趣味,恐怕没有人会厌倦这个学科和这个老师吧?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趣味昵?笔者针对平时在课堂上激趣的措施谈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淑梅 《吉林教育》2006,(10):62-62
对语文课情有独钟,最初爱上语文缘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的课或爱或恨均为情,亦喜亦悲皆是歌。正是在我们对语文“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时候,于“润物细无声”中,让我们解读着语文,参悟着语文,并走进了语文的圣殿。那是一份无法言喻的快乐,是一份胸藏万卷纵横捭阖的享受,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正是如此,让我明白:欲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行不通,只有为语文重新掬一捧清泉,才能为学生爱上语文飘洒一路欢歌。  相似文献   

10.
快乐是一种心境。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或是一种顿悟,或是一种感激,或是一种欣赏,抑或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曾听了两节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和《我和祖父的园子》,笔者就被一种深深的快乐所包围了。天游峰的云雾飘渺、高大险峻让人感到快乐;小屋里的浓浓茶香让人感到快乐;好山好水、宁静悠闲的自在生活让人感到快乐;自由、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让人觉得快乐。想想我们的语文教材,多少课文让我们乐在其中。一、乐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课堂情趣盎然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课堂情趣盎然呢?  相似文献   

13.
刘亮 《学语文》2011,(1):47-47
据调查,很多语文老师对课堂导人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课堂结尾,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有心理学家做过让人们记住一长串数字的实验,结果印象最深刻、出错率最小的是开头和结尾的几个数字。由此可见.结尾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开头。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学好语文,就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对语文心动。1、很好利用语文教材的美。语文教材中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泰山、黄山、阿里山山山峻美,三峡、漓江、梅雨潭水水皆碧。比如:杜甫极  相似文献   

15.
徐玲玲 《现代语文》2011,(12):47-48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脍炙人口,它们是美的载体,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炉。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山川,有的歌咏花草;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咏善良,有的歌咏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有的鞭笞落后,有的鞭笞虚荣;有的鞭笞吝啬……  相似文献   

16.
毛红宇 《师道》2005,(4):33-33
作为一位语老师,“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语得多读、多背、多写”,这样的箴言听得不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书上要求背诵的,我要求学生背诵;书上没作要求的,只我认为有必要,依然要求学生背诵。有老师知晓后,惊呼:学生不唱反调呀?我笑眯眯地说:  相似文献   

17.
老师表情生动、语调起伏,多媒体十八般武艺齐齐上阵;学生们气氛活跃,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便像主持开幕式-般宣布:讨论。顿时桌椅一阵喧哗,前排同学转过身,课堂人声鼎沸,学生嘴巴上下开合,几分钟过后,教师的手一挥——停!于是,所有学生迅速归位,却似严阵以待或  相似文献   

18.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爱上母语——语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也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作为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趣味的学科,屡屡避受学生的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上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世俗影响.一些偏题、怪题的出现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但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讲析也难辞其咎。比如,教师中规中矩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的体现。于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与青年教师通信时曾指出:“语文教师不要做说书先生。讲课文,课前空讲一通之后,接着又句句讲,段段讲,越讲得起劲,学生越不动脑筋。自己不动脑筋,怎么会得益呢?所以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处才给说一说。”叶老积极倡导语文课要精讲,不要“满堂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精讲的作用,提高语文课精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生命之声,更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感动,更需要震撼。这样的感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这样的震撼,是生本之间的情感汇集。因此,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步人作者描绘的意境,走进文本的内在,感受文本中弥散的浓烈的情怀,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流淌情意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