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偷”与捡     
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上课,我弯下腰去捡掉下地的铅笔,却看到有两支铅笔横在地上。我当时想:其中一支一定是前面的同学不小心掉下地的,我想捡起来交给前面的同学,可当时,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我不敢违反课堂纪律,就把铅笔捡起来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想等到下课再交给同学或老师。过了一会儿,老师讲完课让我  相似文献   

2.
张文华 《父母必读》2022,(10):72-74
<正>一年级的班里有一个爱说话的孩子确实让老师有点头疼,但是老师找来家长,是希望能和家长一起想出最优解,既能让孩子学会遵守课堂纪律,又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有父母跟我诉苦,说自己的儿子刚上一年级,就被老师请去了两次,原因是孩子思维活跃,太爱说话,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想回答,还经常和老师“唱反调”,认为老师讲的不对。她也和孩子说了很多次,但就是不见效果,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赵吉 《教育文汇》2004,(6):22-22
上了几个月的课改课,老师们都说很吃力。大家都觉得,一年级的学生确实不好对付,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课堂上总是有些乱。当你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时,底下会不时地有个别学生插话,不是打断了老师的话,就是中断了学生的发言。有时,一句“插嘴”,会引起全班学生的轰动,老师再也没法按原计划上下去,只得停止教学活动来维持课堂纪律。  相似文献   

4.
帮助科任教师搞好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完成课堂教学计划的重要条件之一。蚌师附小一年级班主任王洪老师,不但在自己上课时能够使儿童遵守课堂纪律,而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科任教师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5.
<正>"唉,科任老师真难当,学生根本不重视,没几个好好学的,课堂纪律没法控制,气死我了……"这样的话经常在办公室里听到,作为一名科任老师即人们口中的副科老师,对于这种现象,我有着很深的体会。我是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毕业班时因为政治学科是中考科目,不被学校领导看为副科已经实属幸运,上课学生的状态还算好,但七年级和八年级就很难受重视了,不仅课时少而且带的班还多,往往是两三个老师教整个年级的二十几个班,其副科地位不可否认和说不说  相似文献   

6.
汤林燕 《班主任之友》2013,(Z2):116-118
小志13岁,小学六年级。在学校表现得很活跃,精力十分旺盛。课堂上他喜欢不举手就发言,而且声音很响,对待老师的提醒视而不见,甚至会出言顶撞,以引起同学的关注、扰乱课堂纪律为能事。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还经常丢三落四,不及时上交。碰到有难度的作业,总是暴躁不堪,乱扔东西。一旦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哪怕是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会想尽办法为自己找到"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工》2010,(1):39-39
放学前,三年级(2)班班长把违纪登记簿交到班主任李老师的办公室。李老师接过一看,几行刺目的字跃入眼帘:王晓伟上美术课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王晓伟午休时和同学吵架;王晓伟课闻休息时吓唬女同学……看着看着,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最让老师头疼的是课堂纪律,怎么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一年级的孩子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学校生活呢?我开始自己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李莉 《考试周刊》2013,(15):169-170
<正>新老师要想上好第一节课,除了要充分备好课之外,控制好课堂纪律尤为重要。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的,备课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有次由于一位老教师临时有事,因此就把要上的课交给了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初来乍到的年轻教师,什么都不懂,而且要两节课连上,第一节课讲得还算顺利,到第二  相似文献   

10.
王玮 《教育艺术》2021,(1):62-62
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基础课,让一年级新生快速步入正规的体育课,无论是对体育课本身,还是对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一年级新生站队乱是一个普遍现象,有时一节体育课,仅仅站队就用去几分钟时间,让人很头疼,这不仅扰乱了课堂纪律,也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的全方位伺候教学过渡到小学的自主学习,有非常多的迷茫与无助,需要老师慢慢引导与帮助,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一时。  相似文献   

11.
弟弟又在下面搞小动作,姐姐有些忍无可忍了。她说我再提醒一次,请一年级的孙小刚同学注意课堂纪律。谁知弟弟也把手举起来,他说老师我有问题要问。姐姐说有什么问题你说吧。弟弟说,请问老师,乌鸦为什么一定要喝这只瓶子里的水,而不到别的地方去喝水呢?姐姐说,肯定是别的地方没有水。弟弟说,既然别的地方没有水,那瓶子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呢?姐姐被问住了。她想像老师以前斥责她那样斥责弟弟几句,但弟弟问得好像也有道理。老师是讲道理的,总不能斥责想弄清一个道理的同学吧。就像那次学《愚公移山》的时候,她问老师:愚公家的人都去移山了,他们家…  相似文献   

12.
吴文俊,2000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他在获奖后答记者问时,有一段话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对数学并 :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发生了几何级数的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立为终生职业.” 读了这一段话,我想,身为教师的我们都会引起激动或喜悦.你看, 80 有余的吴老还没有忘记 20 出头时教过他的老师,这位武老师,确实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武老师,吴文俊就不会走上钻研数学的道路,也就不会成为当今世界杰出的数…  相似文献   

13.
时而听到一些学生说:上课真没意思,老师太严肃,课堂气氛沉闷。我想,这些老师的良苦用心,无疑是为了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听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多数教师认为上课要严肃,否则学生就会随便说话,甚至溜号。然而,这些老师却没注意到,沉闷压抑的氛围不利于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下面有这么多听课老师呢!”这是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面对一千多名老师在课堂上说出的真心话。当时老师们一笑而过,可事后细细一想,却发人深省。今天想怎么说都可以,那平时呢?平时就不行了,说错了会挨批评,还不如不说。要是斗胆想说,就得按老师的想法去说,于是心里得先猜猜老师希望我说什么,怎么说老师满意,至于一  相似文献   

15.
作文步步高     
我从小就怕写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我就头疼,恶性循环的结果,是我每一次作文的成绩都很差,常常被老师批评。在我读三年级时,听说我校有个读五年级的大哥哥在全县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有一名六年级的大姐姐写了一篇文章,在《现代小学生报》上发表了,那时我就想:大哥哥、大姐  相似文献   

16.
初中英语老师对课堂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热情高涨,举手的频率高,“Let me try”的呼声也此起彼伏;初二年级以后,学生比较反叛,课堂纪律难以控制,“Let me try”是时有时无;到了初三之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除了老师的声音之外,基本是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7.
谈论课堂纪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似乎是多余的。这两者的关系也许人人皆知: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保证,没有这个保证,就无法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就肯定受到影响。应该说,这种认识是正确而无可挑剔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仍然是这样。问题在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认识、理解课堂纪律;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仍然沿袭着拘泥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对课堂纪律的认识和理解去要求学生? 什么是良好的课堂纪律?据了解,为数不少的老师认为,良好的课堂纪律无非是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举手发言,如此等等。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意味着什么?在不少为师者的心目中,就意味着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预想、老师提供的模式、老师要求的方法从事课堂学习行为,就是学生能理解老师的意图、顺应老师的思路、密切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认识和理解的支配下,很自然地  相似文献   

18.
日前,天津市河西区姜女士通过春晖热线咨询,她的儿子小阳上小学三年级,经常被老师罚站,因为他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挤眉弄眼、自言自语;做作业时边玩儿边做、拖拖拉拉、粗心大意;下课时他过分活跃,爱招惹同学,喜欢搞恶作剧,老师批评他,他当时能改正,可过不了多长时间,老毛病就又犯了。老师还反映,小阳虽然在别的课上是“捣乱分子”,但唯独在音乐课上听讲特别认真,表演节目时动作特别协调,惟妙惟肖。因为好动分心,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姜女士也曾问过儿子为什么管不住自己。儿子说他从没想过破坏课堂纪律,那些小动作都是不由自主做出来的。姜女士担心儿子患有多动症,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9.
《南昌教育》2005,(9):31-32
今年的教师节.四年级的洋洋照例给语数外3科教师各送了一束鲜花。刚上一年级那会儿.看到同学们纷纷给老师献花.洋洋也想效仿,可任课教师有七八位.送谁好呢?最后家长给洋洋拿了主意:副科老师没啥用.主科老师要捧牢.因为今后升学时就这几门课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不谈作文     
不谈作文马成志尽管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必须在低年级就要打好基础,而且教学大纲上也作了说话训练的要求,可是往往到了三年级作文时还是不能尽如人意,甚至到了高年级还畏文如虎,使接班的老师抱怨不已。我倒这样想:既然学生畏文如虎,一听说作文就头疼,我们能否“不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