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见欲成大河者,必长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长,则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荡奔腾之日;基愈固,则人生事业愈不敢限其将来.但世俗之见,长江必出三峡,始惊其浩瀚.人必至事已成功,始佩其英雄.长江上源,在崇山峻岭之中与顽岩怪石冲激之时,谁亦不加以重视;人在艰难困苦荆棘榛狉里苦斗之日,何曾有人愿加以援手?此种成败论英雄之俗见.最易丧失青年奋斗之勇气.唯自奋斗者本身而言,大可"闭耳不闻俗人话,专心一志奔前程"!  相似文献   

2.
伟伦楼碑记 教者,国之基也,基固则国昌隆。故欲富其国者,务强其民,民强则国富;欲强其民者,务博其识,识博  相似文献   

3.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①。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曾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智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②之既经,而随有迎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③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相似文献   

4.
修辞与逻辑     
修辞、逻辑各成体系而又关系密切。金兆梓《实用国文修辞学》说 :“文法者 ,言语律也 ,逻辑者 ,思想律也 ;发诸心 ,出乎口 ,何如斯为当 ,文法、逻辑之事也 ;修辞则不惟欲其当 ,必使吾之言说何如斯可以晓人而动人 ,使读者易于领会吾之思想与想象 ,然后修辞之能事始毕。故示文章之破格或正格 ,文法之事也 ,而修辞则在别文章之美恶 ;示思想之破格或正格 ,逻辑之事也 ,而修辞则在示别表现思想方法之巧拙 ,质言之 ,文法、逻辑予人以规矩 ,而修辞则欲使人巧者也。虽然 ,欲吾说之足以晓人动人 ,必吾心口先不背乎律 ;不然 ,蒙昧纠纷 ,乖刺抵牾 ,或者…  相似文献   

5.
梁小燕 《师道》2011,(6):61-6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毫无疑问,为本之源在于"德",为德之源在于"心","心德"就是师德之源。《礼记·大学》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相似文献   

6.
正杉者,佳木也,亦可为梁为栋也。方其初成,深根于地而挺身入云。根深,则其本也稳固;干直,则其气也凛然。譬之于文章,其理亦然。故为文者,欲凌风入云,则先深扎其根。入于水土,养于风俗,敏思而善取,日积月累,而后其象始阔,其气乃壮。蔚佳杉者,盖其人乎。其初,学文于国思,温婉娴静,恭谨谦和。观其为文,多可圈点,隐然秀出于同辈。后数年,复读其文章,更觉  相似文献   

7.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鸦片烟愈禁愈严 ,流弊愈大 ,应亟请变通办理……若宽内地人民栽种罂粟之禁 ,则烟性平淡 ,既无大害 ,且内地之种日多 ,夷人之利日减 ,迨至无利可牟 ,外洋之来者不禁而绝。许乃济折 ( 1 83 6年 6月 1 0日 )材料 2 鸦片之害 ,其终不能禁乎 ?臣谓非不能禁 ,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 ,由于贩烟之盛 ;贩烟之盛 ,乃食烟之众也。无吸食 ,自无兴贩 ;自无兴贩 ,则外夷之烟自不来关。今欲加重罪名 ,必先重治吸食。黄爵滋疏 ( 1 83 8年 6月 2日 )材料 3 吸食者果论死 ,则开馆与兴贩即加至斩决枭示 ,亦不为过……迨流毒于…  相似文献   

8.
八目     
《学语文》2015,(2):46
"八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相似文献   

9.
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则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曾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智力薄弱之士,始固云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强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  相似文献   

10.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6,(9):1-1,13
古之欲明明①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②其知;致知在格物③.物格而后知至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11.
“格物”一语出自《大学》。《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如欲致知、诚意、正心乃至欲修、齐、治、平,  相似文献   

12.
禄隐     
圣贤之青行,有所同,而有所不必同,不可以一端求也。同者道也,不同者迹也,知所同而不知所不同,非君子也。夫君子岂同欲为此不同哉?盖时不同,则寿行不得无不同,唯其不同,是所以同也。如时不同而固欲为之同,则是所同者迹也,所不同者道也。迹同于圣人而道不同,则其为小人也孰御哉?世之士不知道之不可一迹也久矣。圣贤之宗于道,犹水之宗于海也。水之流,一曲焉,一直焉,未尝同也;至其宗于海,则同矣。  相似文献   

13.
朱子语录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咎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  相似文献   

14.
甘与苦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诚然,争取达到这“三纲领”,是从古至今人们不断的追求,是甜美香醇的理想。但是,怎样达到呢?《大学》又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冶其国;欲冶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其格物。”这“八条  相似文献   

15.
刘基论相     
【原文】帝(明太祖)欲相杨宪,宪素善(刘)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①,以义理为权衡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③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fèn,毁坏)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  相似文献   

16.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相似文献   

17.
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攷》,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录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  相似文献   

19.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即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现实生活中,欲成大事者无不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20.
刘扬 《学周刊C版》2010,(6):10-10
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