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史学界和哲学理论界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存在不同认识。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不仅有转述中产生的错误,而且最初提出这个命题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维护了。”主张彻底否定这个提法。笔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确有表述不够完全确切的地方,忽视强调杰出人物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来说。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人民群众创  相似文献   

2.
“新英雄史观”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劳动的观点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承认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应以牺牲普通劳动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为代价,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石;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每个人在任阿情况下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只能是那些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们。“新英雄史观”鼓吹少数英雄创造历史,为“精英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旧英雄史观一脉相承,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正> “人类的历史是谁创造的?”这个问题是历史观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于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回答:人类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近几年以著名历史学家黎澍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哲学教科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些学者的批判文章在学术界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论争 ,主要围绕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究竟是怎样看待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这两个焦点展开的。其实质在于究竟应当如何准确、科学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怎样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创造者理论。这场论争所暴露出的“主要概念界定”、“基本命题表述”、“研究方法和学风”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进步史观和“自下而上”历史观两个视角出发,可以清晰地理解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体系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历史本体论思想。一方面,霍布斯鲍姆进步历史观念的内涵变化轨迹明显;另一方面,基于“自下而上”的历史观,霍布斯鲍姆与其他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共同开创了一种关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新模式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创造思维?什么是历史创造思维?“若从思维性质上分,思维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在思维过程中本质上不产生新的东西,思维结果在常人意料之中,叫做‘再现性思维’;一种是产生新的东西,思维结果往往在常人意料之外,叫做‘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新的东西,即创新。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指出,所谓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相似文献   

7.
张秋影 《考试周刊》2010,(42):182-182
一、全球史观的涵义 “全球史观”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历史观.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本文不同意《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一文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点属辩证法范畴的看法,首先,针对性地举出如下理由:“历史观点”解决的是历史观的问题,把“历史观点”归入辩证法不能显示它的特点;在有关经典著作中找不出它属辩证法的必要根据。然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认为:“历史的观点”的对象是人类史,“历史的观点”是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1986年7月30日《光明日报》)等文中,对这个原理提出质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只有一个提法:“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是“片面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笔者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进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观只见经济关系而不见人,这是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把“现实的人”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性则在于人自身的需要,根本旨向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只有以这样的历史观来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用这样的历史观为指导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年口奋斗目标,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和“‘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的第八、九、十章,即“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属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其核心是揭示历史的本质及其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三章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斗争的焦点。因此,讲好这三章,对于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同一切的唯心史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哲学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是唯物史观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3.
忻平教授的《从上海发现历史》一书,在全息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全息史观”,并运用全息史观对1927-1937年的上海历史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对于丰富已有的历史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学习札记齐康人类历史最初并不具有世界性。最初的人类历史,即人类局部历史(民族历史和地区历史)在突破自身狭隘性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就是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  相似文献   

15.
(四)关于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首先要弄清楚历史创造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创造”即给出新的、综合的信息(包括内然信息和文化信息)选择。按照这种观点,历史创造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均是人类社会这个文化信息选择而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不断增殖信息量的历史。从以上对创造意义的理解,可以确认:单纯模仿、重复、循环的行为决不是创造。因为单纯模仿、重复、循环的操作不增加社会信息总量,相反,由于熵增原理,单纯的这类操作反而造成系统信息总量的衰减,造成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16.
论历史创造     
本文通过对历史创造的概念及其所涉及的趋向问题、力量问题、规律问题和鉴别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初步阐述了究竟谁是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作者认为:“英雄”所指代的个体和“人民群众”所指代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有机存在的,而不是完全对立的。如果个体和群体同处于主导地位,其力量的结核体就构成历史创造的核心力量及其主导趋向,就形成历史创造的主体因素;反之,就只能是非核心力量及非主体趋向,或者成为历史创造的对象物。历史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规律分层累式深入和波浪式展开两个方面,相互之间又是有机联系的。而历史创造的鉴别标准不是实践,而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学术范式以“我思”主体为核心 ,确立了一种历时性历史观 :历史是人的逻辑展开。因此 ,这种历史观的最高原则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它要求历史的书写展示人的时间展开的连续性和“进步”的秩序。但这样的历史观已经在后现代性学术范式中失效。后现代性学术范式所确立的历史观可以称作是“共时性历史观” ,即主要是根据语言学的“共时性研究”描述历史。它认为现代性的“历时性历史观”旨在制造“连续性”、“进步”的幻象 ,其实历史是断裂的、播散的过程。在这样的历史观下 ,如何书写美学史 ,是目前国内美学史研究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8.
究竞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群众才创造历史,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一种新的认识,认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的提法较为准确,我的看法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的决定力量,但并不排斥其它人也在创造历史,历史是群众创造的。一历史的创造者是群众,群众和人民群众是不能完全等同,它们是互有区别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探讨的摘述(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 (一)黎澍在《论历史创造者及其他》一文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提法,提出了新议。 (1)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说法,起源于苏联哲学家普·尤金、巴·伯纳丁对《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附会。“现在细看起来,关于这个学说的这一类说明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提的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显然认为所有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且每次强调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列宁说:“人们  相似文献   

20.
“思辨的历史哲学”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家惯用的一个名称,意指对客观历史进程本身的哲学反思,其本质就是历史本体论或历史观。当代西方历史哲学家很少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做深刻的省思,大都把它当作一种过时的东西加以抛弃,而把“批判的历史哲学”奉为显学。于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目前在西方大有衰落之势。本文旨在阐述近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发展概况,分析当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式微的原因,同时也对“思辨的历史哲学”本身做些思辨,指出科学的历史本体论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如所周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由于面临着反对基督教神学史观的任务而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