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伯来语作家奥兹借纯文学手段,一方面展示了以色列建国前后以色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又从民族生存的角度逼真地再现了两个民族如何从相互尊崇、和平共处到相互仇视、兵刃相见的历史现实。笔间,既流露出作家对犹太民族身世多艰的哀悼,也流露了对阿拉伯民族所遭受苦难的深深负疚,个人道义与民族责任的冲突跃然于纸。其笔下的阿拉伯人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而成了复杂的文化心理现象,负载着作家深厚的历史意识与民族体验。  相似文献   

2.
身份困惑困扰着阿莫司.奥兹笔下的20世纪巴勒斯坦犹太移民,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危机四伏。伴随着大流散,犹太人分散地生存于异质文化中。在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的接触中,文化同化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关系取向。文化同化使犹太民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犹太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与自我身份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父女关系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备受作家关注的题材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陈染的《私人生活》都集中描写了父女之间的矛盾关系,小说情节的发展也表明这种矛盾的父女关系是女性生存困境存在的缘由之一,只有推翻父权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放女性。  相似文献   

4.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恩怨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微妙复杂,即使童年的经历也会对她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情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在她们自身那个世界中的地位往往对她们具有更深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猫眼》中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微妙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女人心结"而非"童年情结"、"怀旧情怀"或"厌女症"是对女性行为和心理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福柯认为我们对时间的过度关注掩盖了引发我们时代焦虑的一个根本性因素——空间,时代焦虑与空间的密切关联超过焦虑与时间的关系。空间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了"空间转向",这也打开了文学欣赏和评价的一扇新的窗户。通过空间叙事视角解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可以吃的女人》的意义将变得更加自由而多元。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优秀作家阿摩司·奥兹在其《忽至森林深处》中以纯净的笔调描写了一则童话故事,在故事中流露出自己对犹太民族苦难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奥兹用童话隐喻被迫害的犹太人伤痛与畸形心理反应:被欧洲化了的犹太人只能在心中保有对欧洲执着而痛楚的单恋;犹太人在面对排犹尤其是纳粹屠犹问题时有着深重的屈辱感并保持沉默;犹太人自闭性保护行为表现在"格托"与"精神格托"等现象上,这些"格托"现象背后深藏着强制性文化规范,隐藏着犹太人对自身生存、对犹太文化延续的深刻焦虑与强烈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优秀作家阿摩司·奥兹在其《忽至森林深处》中以隐喻的方式探索反犹主义及其心理机制:反犹主义即排斥异己,扭曲的优越感与嫉妒心理、因循传统心理、逃避责任心理是其病态心理机制。奥兹对反犹主义的思考已经指向人类劣根性与人性本身,童话《忽至森林深处》因此具有了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代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本论文对《左传》庄公元年至庄公三十二年的所有代词做一个研究,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辅助代词四类,并概括这些代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以期对先秦代词、战国词汇有个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用童话《忽至森林深处》隐喻:反犹主义是人类种族与民族关系极端恶化的表现。奥兹在小说中暗示,和谐的种族关系与民族关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建构: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戏剧《她们的他》是小说《女人》改写后的作品,两者在故事情节和戏剧特征上相似,但在人物身份、结构布局、语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作品主旨也随之更改。改写后的《她们的他》在艺术上的布局更加精巧细致,更富有戏剧化的色彩,但同时也失去了《女人》原有的丰富意蕴,未能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婚姻与爱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市场经济时代女性身体、婚姻被商品化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女性自身人格上的原因。作品的性别本质主义立场招致了来自女性主义者的批评,这种批评有其必然性,但也有认识上的误区,作品所展示女性的生存现实应该引起女性主义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善女人行品》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于1933年11月20日出版,是“良友文学丛书”的第1辑第9种。施蛰存说,根据编辑赵家璧的要求,他把1930年1月至1933年11月间写成的12篇专门“研究女人心理及行为的小说”汇集成了《善女人行品》,“本书各篇中所描绘的女性,几乎可以说是我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有许多描写亲情的诗篇,而《凯风》是少有的仅描写母子之情的诗篇。从《凯风》的主题和文本内容两个方面来阐释《凯风》中的母子之情。《凯风》为后世描写母子之情的作品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排比了对<诗经·蝃蝀>的古今众说,对该诗的题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阿摩司·奥兹的写作生涯最开端,是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给予奥兹最初的创作灵感.文章通过对比奥兹的基布兹题材小说《朋友之间》与安德森代表作《小城畸人》中人物群像的行为、心理特征,强调个人意志与基布兹集体主义大环境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出《小城畸人》中畸人心态与封闭的乡镇环境的内在联系;通过展示两部作品在人物刻画与...  相似文献   

16.
薛岩 《语文知识》2011,(4):89-90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劳伦斯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其现代主义特征既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技巧上。  相似文献   

17.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黑衣女人的艺术形象蕴藏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她神秘、孤僻、一言不发,在小说中只短暂地出现数次,而且作者对其的描述也是寥寥数语,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形象却是作者用来突显主题的有力工具.她代表了重压广大妇女的黑暗社会,象征了女主人公摆脱社会束缚、追求自由的美好希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18.
王玉荣 《学周刊C版》2014,(8):231-231
最近所翻阅的书中.“爱情”成为一个无可避免的名词。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爱情潜伏于每个角落或是浅吟低唱,或是辗转别离。爱情之于女人,犹如缠绕蔓生的藤,生生将其束缚,而女人,却自甘且心安。  相似文献   

19.
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士,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坪地上漫步。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中的女士占了画面大部分的空间,成了画的趣味中心。  相似文献   

20.
从后殖民视角看《庭院中的女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虽然出生在美国,但自小就随父母来到中国。作为一个在中国前后度过了40年时光的作家,以其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作品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境况,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中为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但同时,由于赛珍珠对其所属的美国及西方文化矢志不移,她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难免打上后殖民的烙印。试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解读她的作品:《庭院中的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