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天娱传媒公司、湖南卫视推出的“2005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完美谢幕,它异乎寻常的成功不仅在在中国传媒舞台引起轩然大波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同时高科技的运用对主流媒体的冲击也是媒体机制转变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2006,(1):16-16
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推出《超级男声》,开办之初只有几百人参加,之后人数递增,两周内就有3000多人报名。2004年2月,湖南娱乐频道推出《超级女声》,并于五一期间运营到湖南卫视向全国播出,反响热烈。在此基础上,湖南卫视在长沙之外增加武汉、南京、成都三个唱区,于暑期推向全国,“超女”成为一个全国性活动。2004年,湖南娱乐频道成立5周年,湖南广电在上海注册成立第二家上市公司——天娱传媒,进行“超女”品牌的运营。2005年,湖南卫视继续举办《超级女声》,选择了长沙、广州、成都、郑州、杭州五大赛区,在卫视、天娱、蒙牛、电信、sp服务商等…  相似文献   

3.
4.
湖南卫视主办的2005年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大赛,以令人咋舌的势头,旋风般地席卷了中国的传媒业:超过4亿的观众,10%以上的收视率,高于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价位,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高达数百万的相关搜索网页……,所有这些,无疑都创造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的纪录。这一方面说明,通过有效的策划和运作,一档娱乐节目完全可以成功地汇聚起巨大的社会注意力、海量的大众情绪和难以想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 必须抛开某些传统的观念,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当代受众的信息做更为深入的审视,惟此才能正确地研究、判断和把握当今大众传媒所能创造的社会能量。本文拟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就当代大众的信息接受心理做一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6.
7.
打开电视,面对湖南电视台2005“超级女声”决选一个又一个展开歌喉的青春靓丽少女,看流水一样的身影从镜头前飞过,我们的大脑同稍纵即逝的视觉一样迷糊:这到底是一场青春的盛宴,还是一次无聊而幼稚的作秀展览?“超级女声”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许多非议,甚至有人总结出“超级女声”“四宗罪”,拿孩子开涮、以“丑”为美、缺乏尊重、庸俗粗糙等。这些罪不罪的,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这种全民“愚”乐的现象倒真值得深思。(《新京报》、人民网http://ent.people.com.cn/GB/1083/3593706.htm l)超级女声,有一个石破天惊的简称——超女——不小心…  相似文献   

8.
张栋 《新闻天地》2006,(10):4-6
从湖南广电主办第一届超级女声至今,三年的时间,不论外界评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超级女声这一电视选秀的节目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届比一届惹人注目。如果说2004年的第一届超级女声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那么今年的超级女声应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这三年时间里“超级女声”这个名词被不断提起,俨然成为一种象征,精明的商家甚至连“超级女生”都没有放过,将它抢注。这看似无序的疯狂背后深深隐藏的是大众娱乐精神的觉醒。一个没有门槛,只要敢想的舞台放在无数追梦“草根”面前的时候,能够把持住的绝对是少数。  相似文献   

9.
由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联合打造的《超级女声》在中国掀起的狂潮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06年,堪称是近年来最为盛大的全民狂欢。由它引发的传媒娱乐化以及带来的相关问题,在传媒业界、学界和社会公众中展开了大讨论,各种观点激烈碰撞,后现代主义的多元话语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罗懿 《新闻天地》2005,(9):14-15
记者热线曾经接到一个自称是《超级女声》歌迷的电话,声称自己参加了某选手(为了保护选手,故隐去姓名)长沙歌迷团,还交了50元的活动经费,可等到举办活动当天,她却没看到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南方周末>曾用著名的"蝴蝶理论"来描述--借鉴西方但却成功本土化的--"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的娱乐风潮.有谁能想到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和美国两档分别叫做"流行偶像"和"美国偶像"能在"大洋的这一头"掀起旋风?经过三年蓄势,飓风呼啸而至,2005年夏天"蝴蝶理论"最淋漓尽致的现实版本就是"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12.
蹇莉 《传媒观察》2004,(11):52-53
2004年,湖南电视台一档名为《超级女声》的音乐选秀活动,在开播仅2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先后在长沙、武汉、南京、成都等地引起轰动,湖南、武汉报名参赛的选手超过万人。《超级女声》还被《新周刊》杂志新鲜出炉的“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了“创意TV秀大奖”,这也是国内众多海选选秀节目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节目。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视娱乐飞跃式发展的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在各地掀起万人空巷的娱乐狂潮,可谓是红遍了半边中国。“超级女声”不仅成就一个普通女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激起了电视观众久违的激情;而且也被传播学界、业界人士所广泛关注,或反思或质疑或赞赏,从湖南卫视娱乐旋风的成因,到“超级女声”的后现代思考,再到草根文化的兴起,以及如何克服电视娱乐的“审美疲劳”,论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电视娱乐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编辑部从全国各地30余篇来稿中,遴选出学术观点鲜明、操作性较强的数篇论文,策划了本期“视听专论”,希冀能对业内电视娱乐节目引进、开发、创新等运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曾凡斌 《新闻三昧》2005,(10):23-25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的最亮丽一线——“超级女声”现象。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狂欢拉下了帷幕,2005年的“超级女声”可以说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超过2000万观众每周关注;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所有节目第一名,其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报道媒体超过百家,超级女声收视份额创下国内第一,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由地方媒体占据首位。“超级女声”决赛每场的手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最后一场决赛更引来创记录的800多万条手机短信。最后,成都赛区的人气选手李宇春以352万票取了本年度超级女声冠军的桂冠,  相似文献   

15.
16.
段乐川 《今传媒》2005,(9X):20-21
经过49天共7轮的总决赛,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声”这场旷日持久、风靡南北的娱乐盛宴,终于在8月26日晚落下了帷幕。在场外八百多万条手机短信的参与、上亿观众的期待下,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分获年度全国总冠军、亚军和季军。然而,围绕“超女”的各种争论,并没有因它的暂告段落而止息,种种褒贬不一、甚至针锋相对的论词继续竞相交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起,“超级女声”在5个城市分赛区进行比赛,不到3个月间,总报名人数已超过12万人。严肃认真地出丑,是“超级女声”这种真人秀类节目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超级女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其收视率与参与人数.或是其影响力及号召力.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桩媒介事件.正是在这场大众文化挑战精英文化的狂欢中.不少学者声称“超级女声”发动了一场关于女性审美观的革命.导致了中性美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和蔓延,不仅成为当时最为火爆的电视奇观,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超女”现象,不经意间,我们身边涌出无数的“玉米”、“凉粉”——310万条的短信投票使中性的“超女”冠军李宇春甚至成为“Asia’s Hero”而荣登《时代》封面……2006年,无论是从关注度,还是从比赛热度来看,“超女”已不再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20.
米莉  吕岚 《青年记者》2006,(6):28-29
20世纪90年代,美国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ston)教授提出"球土化"的概念,认为全球化和本土化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一个"视听地理正逐步脱离民族文化的象征空间范围,而在国际消费者文化这一更为‘普适化'的原则下加以重新调整"①但这并非是一个单向同化的过程,因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提出本土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媒介组织在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传播环境中"正以新的方式运作,一方面提供给民众以全球共享的交流空间;另一方面,正以复苏地方性文化的怀旧情愫来满足当地的本民族的或某一社会群体的需求"②媒介进行的这两方面工作即是文化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