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琴、棋、书、画"之首,琴乐古朴致雅,温和随性,它所独具的修身养性之德,承载了太多文士的高尚、自由、浪漫的精神寄托。这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中国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不管是遥遥千年的古代时期,还是科技发达的21世纪,它的光芒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丝毫,反使之更加的光彩夺目。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的各个时期的传统文化背景相结合,每一步的前进都为后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我国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人想通过不同时代下的古琴工艺的制作的变迁,来看古琴发展与传承,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正确传达的古琴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含义,保护好我们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前221年)起源于秦地的汉族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被广为流传至今,同为民族乐器的朝鲜族伽倻琴,在起源、发展、形制、流派及演奏技法等方面与汉族古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族古筝与朝鲜族伽倻琴两种传统民族乐器在形制、流派、调式及演奏等方面有一定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琴,别名"七弦琴",现通常称为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现在常有人把古琴与古筝有一定相似,而实则不同的两种器乐弄混淆,认为古琴(琴)即是古筝(筝)。或有的人知道这两个是不同的两种乐器,却也不知道它们究竟有什么差别。文章将对这两种古老弹拨乐器的手型、指法及它们的构造、音色、乐曲的不同进行简单的认识及区分,使人们能区别这两种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4.
5.
历史悠久的古城常熟,和中国的古琴有着极深的渊源。经过对常熟的虞山古琴文化的实地考察,明确应该加强常熟古琴文化的弘扬和开发。政府应加强引导,社会应该合力培养古琴专业人才,让常熟古琴文化既"留下来",同时又"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金星 《成才之路》2010,(29):70-71
筝曲《梅花三弄》原为笛曲,后人把它移植为琴曲,得以流传至今。由于作为主题的旋律出现了三次,故有"三弄"之称。筝曲根据古琴名家吴景略先生修订的琴谱、并参照吴景略先生和孙裕德先生琴箫合奏的《梅花三弄》订谱。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原曲有十个段落和一个尾声,改编成筝曲,已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理境因有利于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发掘传统音乐的魅力.目前在许多高校古筝教学中把心理境因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深入探讨古筝演奏技巧在乐曲上的完美体现以及赏析者在欣赏乐曲时内心与演奏者的互动——即所产生的心理境因.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古筝教学中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培养演奏者良好心里境因的方式提出相关对策.为提高高效古筝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陕西筝派是近几十年来复兴起来的流派,越来越多的古筝演奏家、专业作曲家运用陕西传统音乐元素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新作品。它们的特点表现为:旋律婉转动听,情绪饱满真切,演奏起来在风格的把握上和演奏技巧上都有一定难度。本文选取了《云裳诉》这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陕西传统音乐元素在其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在演奏作品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筝,在唐朝以十三弦的形制传入日本。使得这一"其源同,其形异"的乐器在中日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下有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筝在日本发展中注重维护传统,这种一贯性与持续性,使得筝在传入日本后十三弦的形制和唐代筝古法都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始终没有改变其原有的形制构造;而筝在中国的发展中则是改良与创新为主,为了满足古筝自身发展的需要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次改良研制成了我们当代最常用的"S型21弦尼龙钢丝筝",在音色及音域的扩展等方面都有了些许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古琴自2003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一直备受关注。2018年7月16-18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召开了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会议中关于古琴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文章从琴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地理视域下的不同表现及"新文化"研究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探析古琴文化的当代研究动向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并与后起的佛家思想共同影响着古琴文化的发展。从古琴的式样到名称,从弹奏环境到姿势,从琴曲的名称到意境,无不渗透着一种“道”的精神。道家崇尚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都能在古琴文化中找到对应。  相似文献   

13.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我国的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古筝的音色优美、弹奏姿态优雅,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古筝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它们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对各流派的风格进行研究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筝演奏技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古筝演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成才之路》2013,(17):60-60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并学习古筝,演奏技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不少学习者只片面地注重演奏技法的难度,曲目的级别,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大大忽略了演奏时情感的表达,致使演奏的音乐没有了灵魂,更无法打动观(听)众,这样的趋势是不可观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使得古筝这一代表着传统民族音乐的乐器渐渐在舞台上"落幕"。为了不使我国这件瑰宝逐渐消失,我国大批的音乐家为古筝创作了许多打破传统的乐曲,让古筝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让古筝以及古筝音乐也走上了国际路线。而乐曲《临安遗恨》则是标示古筝音乐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最好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古筝音乐对现代筝曲的创作影响很大,文章重点分析赵玉斋的《庆丰年》和周延甲的《秦桑曲》等现代原创筝曲,梳理总结一些新创筝曲优秀作品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经验,以筝曲的创作方法和筝曲创作形态及作者队伍来对现代筝曲的类型进行划分,提出重视对古筝艺术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不断开拓新源,丰富古筝曲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筝乐作品《红高粱叙事曲》的演奏技法分析为主线,辅以对其音乐和文学背景的探讨,对《红高粱叙事曲》中的音乐素材、曲式结构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以作品中独特的古筝演奏技法为论述重点,为演奏本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牙筝和古筝同属于齐特尔琴类.牙筝是朝鲜民族弓奏弦鸣乐器,古筝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两者作为弦鸣乐器,历史悠久,共处于儒家文化圈,在文化与艺术特点方面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牙筝与古筝的历史流变、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把握中朝两国音乐文化发展脉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