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秀月 《科学教育》2006,12(2):11-11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思考问题、提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数学义务教育第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  相似文献   

2.
案例: 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折一折,然后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不一会儿,硕果累累。略去教师的引发部分,重组学生的交流内容,摘录如下: 一组:“我们组用重合法把长方形纸片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对折,发现了长方形对着的边一样长。” 二组:“我们组把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相似文献   

3.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4.
“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讨论”这一教法,也就自然而然成为课堂教学惯用的一种方法。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笔者谈几点看法。一、讨论的内容要具有可议性教师在为学生安排讨论内容时,要作好三点思考:一是内容不宜过大,否则学生一时找不到切入点,不知从何处下手,结果很可能是泛泛而谈,接近不了实质性的内容。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内容,当学生将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几次后,要求学生观…  相似文献   

5.
本人就初二平面几何“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教学进行了试验,觉得很有意义,现将过程介绍于下,敬请同行批评指正.1 设计开放型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猜想结论本节课一开始,教师请全班同学拿出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上节课已布置),并动手将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如图),要求每个同学在操作过程中细心观察,或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平均分”概念,是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关键。教学时,我按以下步骤进行。 1.演示。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要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它的一半。学生说对折一下。教师演示对折过程,让学生观察到折痕两边大小相同,并说:“像这样把一个圆分成同样大小的两份,叫做“平均分”。接着,教师拿出6本练习本,分给2个学生,每次拿2本,一人一本地分,分完为止,问:“这两个学  相似文献   

7.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思维品质,是自然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抓住思维训练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全方位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1.横向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思考,对同一事物或问题,提出多种可选择的答案,实现思维的量变。如《毛细现象》一课中,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横向思考:“生活中水还能沿着哪些材料上升呢?”然后任选几种让学生去自行实验。“这些能让水沿着上升的材料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发学 生思维兴趣,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通过“说一说”、“辨 一辩”,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找到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我常常让学生看一看或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套直径分别为3、4、5厘米的圆,上课时,让他们用这些圆在有20厘米刻度的直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数据,并要大家想一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他们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教师总结出“圆周率”的概念,再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个圆,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剪开,让学生试着拼一拼,将被剪开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我让他们细心观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是圆的什么,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1/2,宽是圆的半径。接着教师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圆的面积=πr~2。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开放的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在彼此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碰撞 ,从而获得新信息、新认识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一、置悬设疑 ,鼓励学生去思考  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设疑 ,去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如在讲圆周角一节时 ,我首先拿出一张事先画好的一个圆纸片 (无圆心 )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 ?学生想到三点定圆或利用垂径定理找圆心 ,但…  相似文献   

12.
开放数学课堂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一、以教材为依据,让课眼开放写文有“文眼”,立题有“题眼”,上课也要有“课眼”。课眼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既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处”,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什么叫圆?”有的说“:圆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数学中约定俗成的符号或规定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吗?我认为应重意义的探究,轻形式的“取名”。在教学“认识对称轴”时,我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通过对折进行探究,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引出课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将一个小圆片进行对折,量出折痕的长短,从比较折痕中引出圆半径、直径和圆心的概念。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规中矩,倒也无可厚非。但在仔细观察学生量折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圆十分熟悉,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生活中他们对圆早已是司空见惯。有些学生不但知道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也知道如何利用圆规画出一个合乎要求的圆。一学生悄悄说:“直径和半径的长短其实听听名字就知道了嘛,这些有什么难的?我早已经会了。”看他们熟练地对折圆片,并测量圆直径和半径的长短,我…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培养创新人才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培养发散思维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  一、问中发散问中发散是运用适当的设问技巧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多设计一些“为什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例如解方程由 3x - 5=2x + 16到x =2 1的依据是什么 ,对顶角为什么相等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有极大的耐心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使学生有一种松弛感 ,无拘无束地思考 ,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题中发散题中发散就是教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新理念之一———“做中学”的落实,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让学生“动手做”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听课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落实这一理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予以说明。在新课改达标课验收中,笔者分别听了3位数学教师所授的“菱形”一课。这3位教师都是让学生先“剪纸”(让学生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将一个直角剪下,剪出来的图形是一个菱形),然后请学生观察“菱形有什么特征”,接着组织学生“识别菱形”,最后进行有关的习题训练。这3位教师的“大体套路”是相同的,然而,3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说明 :我会拼图》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节口语交际课 ,在图中画有一个男同学正在用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纸片拼图 ,图的下方还有他已经拼出的大熊猫、大猪头、小兔子。这是一节在看图和拼图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愿望、提高口语能力的课。教学目的 :1 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用圆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2 学说普通话、培养大方的说话态度。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合作学习。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彩色圆纸片、剪刀、胶水、彩笔。教学…  相似文献   

18.
段海岩  一风 《山东教育》2004,(34):41-42
教学目标:1郾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3郾渗透转化的思想,树立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概括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引发旧知,蕴含新知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做个思维训练。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1郾用圆纸片对折看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半圆)学生展示自己折出的半圆形,教师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上面图中的这条半圆弧的长度(实物投影)C2=2πr2=πr和这条线段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定理的形成,要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概念、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一、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类比,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概念时,可先让学生回忆“角平分线”的概念,进而由它们在某些属  相似文献   

20.
新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主阵地,要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每一堂课,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多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树立“我也能创新”的信念,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