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印度、俄国的现代诗歌及现代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新诗的体建设,直接催生了我国的自由诗革命。与西方诗歌的影响相比较,我国新诗在诗的写作内容和诗的功能上,受日本、印度、俄国的艺思潮影响更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平民化学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具有生活化、写实性质和革命精神的俄国诗歌也受到中国新诗诗人的青睐。泰戈尔和马雅科夫斯基在诗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对中国新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20世纪,特别是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革命的浪漫时代,新诗诗人又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很容易与浪漫主义精神产生共鸣,因此浪漫主义思潮流行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成为对新诗产生了最大影响的外国诗歌流派。这种影响不仅来自浪漫主义诗歌本身,也源于新诗诗人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误读”。新诗诗人夸大了浪漫主义诗歌从抒情内容到体形式上对传统的颠覆作用,特别是夸大了诗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和诗体方式的“自由性”,助长了新诗诗人在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上对“自由”的过度追求,特别是误以为诗体的大解放是浪漫主义最显的一个特点,严重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社会的政治革命和文学的文体革命大爆发的时代 ,出现了世界性的诗体解放 ,自由诗革命及自由诗在英、法、德、中等国涌现。英语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东西方最大的自由诗革命 ,产生了英语诗歌的“自由诗”和汉语诗歌的“自由诗” ,两者的文体特征却有巨大的差异。在“自由诗”的概念上 ,中西方有质的区别 :西方的自由诗是有“诗体”的诗 ,至少建立起了“准定型诗体” ,诗的表面韵律仍然受到重视。中国的自由诗极端地打破了“无韵则非诗”的原则 ,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诗体”。应该改变百年来西方自由诗在中国的称谓 ,将freeverse译为自由体诗 ,还应该把中国的自由诗改称为“自由体诗”。这样才有利于新诗的诗体建设 ,特别是对当前诗坛进行的“诗体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形是诗的重要文体标志,是诗体的主要成分。好的诗形不仅自身具备诗美,还能帮助诗人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加诗美。新诗的形体美是新诗重要的文体特征,在20世纪前半期受到新诗人的一定重视。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当代,由于新诗的历史,特别是形体建设及唯美写作的历史没有发生断裂,又受到西方诗歌重视诗的形体的观念甚至具象诗的影响,台湾比大陆更重视诗形建设。大陆的网络诗歌没有像台湾那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创作,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大陆诗形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诗人学者既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体,更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形。  相似文献   

5.
新诗发生是中国诗歌由古典型到现代型的转变,其发生期大致是19-20世纪之交到五四新诗运动.由于客观机缘和主观选择的结合,在资源借鉴方面更多地接受了外国诗歌的影响.这种影响关涉多个层面,重点在观念、文体、表达、语言和诗形等方面,主要影响来自西方19世纪中期以后的现代诗运动.我们需要充分肯定这种接受对于新诗发生的革命意义,同时又要分析衡量接受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推动中国新诗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俄语诗歌对新诗革命和百年间新诗的体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新诗的职能,也影响了新诗的形态,特别是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俄语诗歌使新诗更重视诗的济世功能,使新诗与古诗相比更具有现实性、严肃性,更政治化。俄语诗歌对诗的音乐性和排列美的重视,也使新诗将诗的音乐美与排列美作为诗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前苏联的诗歌观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诗,助长了新格律诗的流行。中国新诗人对俄语诗歌的形态有些“误读”,加剧了新诗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7.
汉语诗歌的功能、形态都受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学运动和传教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留学运动和传教活动是中国接受外国诗歌影响的最重要的两条途径,它们打破了中国诗人唯我独尊、汉诗不与世界诗歌同步发展的局面,使新诗革命成为世界现代诗歌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教活动不但为中国人创造了接触外国诗歌的条件,而且面向平民大众的传教方式还促进了白话及无韵诗的产生,极大地催生了白话诗。  相似文献   

8.
印度诗歌及泰戈尔对我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认为新诗是西洋诗歌的横的移植,忽视东方诗歌,特别是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事实上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较大。它不仅是新诗革命的潜在动力,还较大地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新诗的形态及新诗的诗体方式,小诗体正是泰戈尔诗歌直接影响的结果。泰戈尔的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对郭沫若、冰心等人的影响较大。他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他的强调诗的哲理性的诗现和散化式的诗体方式,对中国新诗诗体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时代潮流和诗歌翻译等原因,中国新诗人也误读了泰戈尔,以为他写的都是无韵诗。  相似文献   

9.
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新诗是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这种特殊文体是采用抒情、叙述、议论,表现情绪、情感、感觉、感受、愿望和冥想,重视语体、诗体、想象和意象的汉语艺术。新诗研究重在新诗诗体研究,而新诗诗体研究实质上是对诗的本体的研究。新诗诗体研究不仅具有诗学的意义,还具有政治学和伦理学的价值。当代,特别是未来的新诗是多种诗体共存、多种文体共建和多种技法共生的文体,因此新诗诗体研究很有必要广泛借鉴中外文体学及诗体学研究的成果,建设包括新诗文类学、新诗语言学、新诗意象学、新诗生态学、新诗功能学等为主要内容的新诗诗体学。目前,新诗诗体学研究虽然局部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是新诗诗体学在理论上还存在缺乏操作性等问题,为此,建立科学的新诗诗体学是新诗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论文主要以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梁实秋,革命诗人蒋光慈、胡也频和殷夫,创造社领袖人物郭沫若,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为例,考察了1927--1936年间新诗发展变化的思想与艺术来源,勾勒了在西方现代诗歌或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新诗出现的不同艺术追求与存在形态,论证了不同创作路径与诗歌内在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Teaching poetry     
The two articles which follow suggest ways in which teachers can encourage young readers to read poetry with greater pleasure and understanding. The articl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not least because Andrew Stibbs had a hand in both of them. The first piece discusses various approaches with illustrative detail; the second provides a list of suggestions.Andrew Stibbs taught in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 for fifteen years and is now a Lecturer in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He has published articles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some of them inCle), poems, andAssessing Children's Language (Ward Lock Educational, for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中国诗论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是"诗言志"和"诗缘情"。"诗言志"是对文学作品本质最早的描述。而后在汉代经学盛行、个体意识和审美意识觉醒的情况下,诗学之中"诗言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情"和"志"并列的说法。此后"诗缘情"成为中国诗论中一个重要命题,二者的嬗变是有着诗论发生变异的内在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4.
Brian Merrick bas mad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teaching for younger children in the United Kingdom during the 1980s. CLE invited bim to look back over the decade and to select a personal list of favorite collections.ForCLE he has written on Poetry in Performance (issue 35) and Charles Causley (issue 70). The latter article was expanded intoTalking with Charles Causley for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89). NATE has also published his influentialExploring Poetry: 5–8 (1987) andExploring Poetry: 8–13 (1990).  相似文献   

15.
16.
Rhetoric and poetry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o win in 1972 the Democrats needed a unified rhetoric. Their strategy was to emphasize persona. The breaking news of Senator Eagleton's mental health, coming at a strategic time, created a fantasy that chained through the electorate and presented the McGovern persona as inconsistent, inept, and untrustworthy.  相似文献   

17.
意象主义出现于 20世纪早期,它的诗歌以其简练、浓缩、准确、具体的风格见长,这些特点源于意象主义诗歌的三大原则用准确的语言"直接处理"诗歌主题、取消修饰的"多余的"词语、按照流畅的音乐节奏,而不是节拍器的节奏来安排诗的韵律.除了以上的基本特点外,东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诗对它的影响也是意象主义诗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几何与诗歌     
本文通过诗歌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及概念,诗歌中的几何意象,诗歌几何题,诗歌改作几何题等问题的阐述,揭示出几何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朦胧诗”是“传统诗学精神的复苏”而非“新美学原则的崛起”。“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是超越“朦胧诗”的不同途径并真正萌生了“新的审美原则”。这两种写作倾向不仅在理论上显出了创新意义,也为具体的诗歌写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可能。遗憾的是,“知识分子写作”在作“形而上”的攀升中,诗意关注和价值立场越来越空疏,语言越来越神秘化;在“关注当下”时,“民间写作”反而被“当下”淹没进而消弭了精神向度和价值立场,语言也越来越嬉戏化。辨析两种写作倾向所昭示的新路和陷阱,有助于把握未来诗歌写作的路途。  相似文献   

20.
唐朝社会,神仙怪异流行,对诗人的“好奇”产生了巨大影响。宋代以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日益客观,神异之说急速消退,元人宗唐而好奇,就失去了时代的营养,因而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